生活 > 海外生活 > 正文

有房的人,開始卷院子了

初訪友人新居

前些時日,友人盛情相邀,希望我到她那新裝修的居處做客。聽聞她對新家讚不絕口,我便懷着好奇之心,挑選了幾樣寓意溫居的禮物,踏上拜訪之旅。

抵達後,友人熱情引我參觀。居所位於一樓,附帶一方小院,室內裝潢簡約而不失現代感。然而,真正讓我眼前一亮的,卻是那精心打理的小院落。

這方小院,面積雖僅四十餘平米,卻蘊藏着無盡的生機與意趣。

池水潺潺,游魚戲水;綠植蔥蘢,花架下芬芳四溢。

角落一隅,還設有休閒娛樂區,既可烤肉品茗,又可享受悠閒時光。

在這色彩單調的冬季,小院如一顆璀璨的綠寶石,嵌入都市的繁華之中,令人心曠神怡。

中國人的院落情懷

友人自幼便懷揣着「院子夢」,終將此夢化為現實,傾其所有購置了這處心儀的居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院落」承載着深厚的情感與寓意。

文人墨客常以庭院為修身養性之所,寄情於景,寓意深遠。

回溯歷史長河,宋代文人庭院不僅是居住與遊憩的場所,更演化為一種文化象徵。

諸如蘇軾的「東坡雪堂」,院前細柳依依,院後梅花點點,西側微泉潺潺,正是「此心安處是吾鄉」的真實寫照。

綠意盎然的小天地

老舍與他的「丹柿小院」

老舍先生對獨門獨院的偏愛亦可見一斑。

他曾用白布百匹換得北京東城一隅,親手植下兩棵柿子樹,秋日碩果纍纍,夫人胡絜青遂命名為「丹柿小院」。

院內花草繁茂,每逢夏秋之夜,星輝滿天,老舍便邀好友共賞,頗有古人之風。

庭院經濟的變遷

我家也有一方小院,雖無高貴花卉,卻種滿了瓜果蔬菜,樸實無華。然而,在當今社會,簡單的庭院經濟已無法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

圍爐煮茶、品茗聊天的雅致生活再度流行,精緻庭院也成了現代住宅的奢華配置。

或許是宅家時光的增多,讓年輕人更加珍視私密、溫馨的消費場景。在家中圍爐煮茶、燒烤夜話,已成為社交平台上的新寵。

友人的庭院休閒區便是一例,烤爐、火鍋、茶桌一應俱全,甚至還可投影放映,享受「居家版高端露營」的別樣幸福。

坪庭之美

日本京都的私宅中,常有一方坪庭,面積雖小,卻意境深遠。

他們善於在有限的空間內營造無限的美景,令人讚嘆不已。

余秋雨的院落哲學

余秋雨曾說:「院落是他們的天地,一道牆圍起了一個獨立世界。」這番話讓我深有感觸。我

也渴望在這小小的院落中,栽上竹樹花草,與三兩知己圍坐品茗,共賞紅霞斜陽,體味生活的美好與寧靜。

如此,生活便值得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院志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