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深度分析:俄軍死亡、重傷、輕傷人數各多少?

眾所周知,根據烏總參公佈的數字,俄軍人員損失已超50萬大關。我在昨天的文章中推測,俄軍死亡人數約20萬,重傷退出現役約15萬,輕傷痊癒歸隊約15萬。

現在來解釋下我的道理。

一些分析者認為烏總參給出的50萬損失數字是死亡和重傷各一半,也就是死25萬重傷25萬,輕傷者沒有包含在內。但這種解釋不符合常理,也與烏軍戰報產生的機制不符。

要知道,這50萬數字是烏總參單方面公佈的。烏總參如何統計俄軍傷亡?必然是前線各個烏軍單位每天逐級上報的數字。我理解這裏面一定有核實和修正的措施,但前線上報、後方整理公佈的大流程顯然是固定的。

那麼,前線烏軍單位如何能夠推定俄軍人員到底是死亡、重傷還是輕傷呢?非常確定的一點是,俄羅斯野戰醫院和後方醫院不可能配合烏軍進行這方面的統計,相關統計一定是烏方參謀人員根據肉眼觀察推斷的。

比如,俄軍8名步兵發起進攻,這時一顆迫擊炮彈恰好命中他們中間,當場把兩個炸得一動不動了,兩個被炸倒但還能動彈,被人拖着救回去了,兩個雖然還能自己行走但踉踉蹌蹌,還有兩個命大,全須全羽毫髮無傷地拖着兩個已經無法自己行走的戰友回去了。

如果您是烏軍參謀人員,通過無人機冷靜地觀察到了上述現象,您會如何上報俄軍損失?

沒人能推測,被拖着救回去的兩人是死掉,還是截肢退役,還是僅僅有點休克,休養幾天後就又生龍活虎。

同理,也沒人能推測,那兩個踉踉蹌蹌的,回去後到底是血流過多死了,還是重傷導致退役,抑或幾天就恢復了。

所以,烏克蘭參謀們上報的最終戰果數字,一定是:「打死2人,擊傷4人」。

因此,俄軍損失人數一定是包含死亡、重傷退役和輕傷痊癒這三種情況,絕不可能只包含死亡和重傷,而將輕傷撇除在外的。

現代軍隊每當涉及到統計對方的傷亡數字時,都是這樣做的,所以我才這樣推測。

那麼,我的推測是否有依據呢?當然有的。隨便找一下,就有兩個例子:

烏克蘭官方通訊社ukrinform在25日凌晨發佈的一則報道,概括了前一天也就是24日的戰鬥狀況。(原文連結)

其中有這麼兩句話:

「白天在波克羅夫斯克方向......總共發生了15次戰鬥......在這個方向上,今天敵人的總損失為240人,其中58人死亡,182人受傷......」。

從文中可以推測,這15次戰鬥均是俄軍主動進攻,烏軍防守,俄軍遭受損失後就退了回去。如果我們認為58人屬於死亡,而182屬於重傷,那麼難免會有一個邏輯硬傷:為何重傷者竟3倍於死者?如果真是這樣,輕傷者還得有多少?

顯然,認為58人死亡而182人中有重傷也有輕傷,才更符合常理。

再往前一天,當地時間5月24日中午12點左右,ukrinform的另一篇報道(原文連結)。

其中說到:

「在哈爾科夫方向,俄羅斯人三次試圖襲擊我軍陣地......局勢已得到控制......在過去的一天裏,俄軍在這個方向的總損失為137人,其中31人是無法挽回的......」。

可見,137人中31人死亡,那麼傷者就是106人。從死傷數字之間較大的比例來看,認為這106人是輕重傷兼而有之,才比較合乎常理。

綜上,我認為,無論從技術條件來說,還是從報道中提及的死傷者比例來推測,都應該認為,烏軍戰果中提及的俄軍損失人數,應該是既包括死者和重傷者,也包括輕傷者的。

不過,我並不認為,俄軍損失的50萬人中,死者僅為四分之一。為什麼呢?

因為烏軍是每天匯總和發佈俄軍損失數字,但傷者中還有一定比例會死亡,所以死者的數字會比當天烏軍觀察到的死者數字還要多一些。就像前面一個虛擬的例子,雖然烏軍參謀人員上報「打死2人,擊傷4人」,但有可能最終傷者中又有一個死了,變成3名死者。

再者,考慮到俄軍死者中有很多是瓦格納招募的囚犯兵、考慮到俄軍中低素質、訓練水平低下的士兵較多、考慮到俄軍戰場救護條件比較差,特別是在戰爭初期,許多俄軍傷兵根本得不到救助,所以我傾向於認為俄軍死者佔比將超過三分之一。

因此,最後我個人的判斷是:俄軍死者20萬、重傷退役15萬、輕傷歸隊15萬。

但我的推測依然只是推測。考慮到烏軍公佈的數字中會有水分,考慮到戰場情況錯綜複雜,俄軍救治傷員的情況我們無法掌握,所以最終數字如果跟我的推測有差異,甚至差異較大的話,大家也不要斤斤計較,這不過就是我一家之言而已,供大家更具體、更細節、更準確地去觀察這場影響世界的大戰。

此前,我已推測烏克蘭軍隊的損失情況,我認為烏軍死亡約12萬人,重傷退役約12萬人,輕傷歸隊約12萬人。可見,我估計的烏軍傷亡數字是比較高的。

如果認為烏軍死5萬、重傷5萬,俄軍死25萬,重傷25萬,烏軍不會被打得「且戰且退」,而且各條戰線都缺人。

我認為,面對這場滅國級別的重大危機,本來烏克蘭人的獨立國家絕對沒有倖存下來的機會,因為他們面臨的確實是全球核武器和常規軍事力量兩方面綜合第二的軍隊。

幸好,俄羅斯人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對手的決心;幸好,烏克蘭軍隊自2014年以來就一直厲兵秣馬、枕戈待旦,烏克蘭民眾也決不能接受外族的統治;幸好,以澤連斯基為首的烏克蘭領導層沒有辜負人民的希望,他們率領烏克蘭軍民,堅決地頂住了俄軍的「十路突擊」,從而徹底粉碎了俄軍征服烏克蘭的妄想。

但是,烏克蘭人也付出了重大的代價。由於武器沒有代差,烏克蘭軍隊和烏克蘭社會自身也有着各種問題,而來自盟國的援助總是不夠充分、不夠及時也不夠穩定,因此總的來說烏克蘭人付出的代價是浩劫級別的。

勇敢的烏克蘭軍人每時每刻都在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抵擋野蠻人的攻擊!

正是因為他們忘我無私的奉獻,才讓弱小的烏克蘭獲得了堅持獨立的可能,並讓烏克蘭贏得了全世界文明國家的尊重!

楚雖三戶能亡秦,烏克蘭必勝!

而作為堅定支持烏克蘭人保家衛國事業的我們,也必將在日後迎來揚眉吐氣的一天!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一個寫東西的地方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