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政黨 > 正文

加拿大翻身的唯一希望!? 下任總理大熱門

pierre poilievre,這個名字大家可能會有些陌生,尤其是姓氏,因為起源於法語,所以也很難發音。這個名字還有一個同樣比較拗口的中文版本,博勵治。雖然難記,但這個人卻有可能將會改變加拿大這個國家。他就是目前加拿大保守黨的黨魁,也是2025年加拿大聯邦大選中將會直面與小特魯多來競爭總理的候選人,Poilievre博勵治。

首先聲明,我無法避免對加拿大的政治傾向,連全世界最頂級的媒體集團在政治上都無法做到完全的中立,更何況是我一個個人,我肯定是有好惡和傾向的,但我絕不是想把自己的傾向強加給您。尤其是對於博勵治這個人,雖然我對他的印象還不錯,但無論如何我無法預知,如果他真的執政會給加拿大帶來什麼。所以,今天的文章就是想帶大家來認識這個人,這個有極大可能當選下一屆加拿大總理的政客。

在介紹博勵治這個人之前,還是要簡單的給大家介紹目前加拿大的大環境背景。加拿大下一次的聯邦大選定在2025年的秋季進行,屆時將有兩個黨派主要來競爭執政權,也就是現在執政的自由黨,以及在野的保守黨。現在有資格參與聯邦大選的,除了自由黨和保守黨,還有三個政黨,也就是NDP新民主黨,魁人政團,以及綠黨。但這三個黨幾乎沒有可能贏得大選,加拿大的執政黨歷史上都是在自由黨和保守黨之間輪替。截止到2024年,加拿大歷史上總共進行過44次聯邦大選,有意思的是,自由黨和保守黨都分別贏得過22次,可以說勢均力敵。保守黨的上一次執政是哈珀政府,從2006年1月一直到2015年11月,隨後由小特魯多領導的自由黨接任,直到今天。

加拿大的聯邦大選並非是直接選總理,而是選眾議院(或者稱下議院)的議員,在眾議院中獲得議員席位最多的政黨將會執政,而這個政黨的黨魁也就成為加拿大的總理。

我們都知道加拿大現任總理,也是自由黨的黨魁是小特魯多;而保守黨目前的黨魁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博勵治,所以可以簡單理解,2025年加拿大大選,主要就是在小特魯多和博勵治之間展開。

在社會經濟層面,加拿大目前正經歷着近20年來的最嚴重的衰退,經濟總量增長乏力,人均GDP連年倒退,房價物價飆升,臨時居民暴增,所有公共服務等資源開始緊缺,治安和社會風氣也有所下降。而在政府層面,財政赤字連年增加,2024年將會達到400億加元,而財政開支和政府人員還在不斷的增加之中。這也直接導致小特魯多為代表的自由黨執政遭到廣泛詬病,其支持率甚至降到了20%以下。

而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野黨保守黨,其支持率已經高出自由黨20個百分點,達到百分之四十多。所以如果現在就進行大選,自由黨必敗無疑。但現在離大選還有一年多的時間,依然有着很大的變數。但這個變數不會來自於小特魯多,因為他9年的執政已經讓現在的加拿大深陷泥沼;變數主要存在於博勵治。那麼到底這個博勵治是何許人也?他的勝算幾何?他又將帶領加拿大去往何方?大偉就給您一一道來。

博勵治的姓是Poilievre,這是一個典型的法語姓氏,我請教了一下周圍懂法語的同事,應該是讀…但您別以為博勵治就是一個加拿大的法國後裔,事實上他的生母是一位愛爾蘭後裔,在16歲的時候也就是1979年就生下了他,後來因為無力撫養,博勵治由政府交由一對來自卡爾加里的教師夫婦收養。在博勵治後,這對夫婦還收養了另外一個孩子。

博勵治與養父

後來由於養父母離婚,博勵治又在加拿大薩省的薩斯卡通生度過了童年。年幼的博勵治喜歡冰球,柔道等等體育運動,後來順利的考上了卡爾加里大學,國際關係專業。雖然養父母家庭遭遇變故,但無論如何他的成長環境還是典型的加拿大孩子的成長路徑,沒有大富大貴,非常普通的小城市家庭和社區環境。可以說博勵治的身世很苦,但在加拿大這樣一個社會還是能夠得到了很好的教育。

博勵治與養母

早在中學階段,博勵治就開始對政治極為熱衷,16歲就加入了當時阿省省長Jason Kenny的競選團隊。而上了大學後更是在政治舞台如魚得水,參加各種政治和社會活動,他自稱是「一個政治癮君子,熱衷於公開辯論,對國際關係特別感興趣」。在1999年20歲的時候,他參加了一個「假如我是總理」的論文比賽,撰寫了一篇題為「通過自由建設加拿大」(Building Canada Through Freedom)的文章,贏得了1萬加元的獎金。這篇文章中闡述的政治理念,一直影響着今天的博勵治。

而畢業後的博勵治更是直接投身政界,甚至在25歲時候就成為加拿大國會眾議院議員,也是當時國會中最年輕的議員。這裏再普及一個小趣聞,25歲當國會議員已經是非常年輕了,但博勵治在加拿大歷史上也只能排第四,前三名是19歲,20歲和24歲。

我們回顧一下博勵治的早期歷史,出身於平民家庭,成長於加拿大中部的草原省份,但他就是一個天生的政治家,從小就對政治極為熱衷,並且對自己的職業方向也從來沒有過動搖,就是要一輩子從政。

我們再對比現在的總理小特魯多,人生境遇真的是差別太大了。小特魯多可謂是出身豪門,父親老特魯多是加拿大現代最有名的總理,在總理任期上做了15年,也是加拿大歷史上執政時間第三長的總理,這裏再多說一句,加拿大的總理跟美國的總統不一樣,沒有任期限制,只要能競選獲勝,可以一直做下去。

加拿大前總理,皮埃爾特魯多

那麼老特魯多總理在任上還通過了加拿大現代意義上真正的憲法《權利與自由憲章》,另外阻止了魁省的獨立,維護了國家統一,可以說是在加拿大現代歷史上功績顯赫的一位總理。在這樣一個顯赫的加拿大第一家庭長大,小特魯多自然從小是接受最好的教育,享受最豐富多彩的生活,自然也是得到了最多的關注,當年美國總統里根就曾經懷抱嬰兒小特魯多,預言他將成為未來加拿大的總理。

小特魯多與父親

但顯赫的家庭背景這也讓小特魯多後面的人生迷失了方向,我們從小特魯多的教育經歷就能所見一二。

小特魯多在20-24歲的時候在麥吉爾大學讀文學,25-28歲在UBC大學讀教育學,所以他的大學整整讀了8年,擁有兩個學士學位。在UBC大學畢業後,他在溫哥華的兩所中學擔任數學和法語老師。但中學老師顯然不是小特魯多的興趣所在,僅僅做了2年後,他就又回到了校園,去了蒙特利爾大學學習工程,但顯然工程也不適合他,很短的時間後他就選擇放棄,然後又來到了麥吉爾大學學習法律,但最後同樣是不了了之。

在這之後的幾年,小特魯多公開的記錄比較模糊,他曾經當過保安,教過滑雪,拍過電影,甚至還打過拳擊,並且熱衷於演講,通過演講還賺取了不少收入,甚至能達到1年40多萬加元。而小特魯多的演講能受到關注,自然也離不開他是老特魯多兒子的身份,這也是老特魯多留給他的眾多遺產之一。老特魯多是在2000年,也就是小特魯多29歲時去世的,他身後留下多少遺產不得外人所知,但有一個花邊新聞,僅老特魯多留給小特魯多的一輛1954年奔馳300SL跑車,目前價值就至少在200萬美元以上。

在2008年,也就是小特魯多37歲的時候,一直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的小特魯多終於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從政,並在大選中當選眾議院議員。而7年後的2015年,年僅44歲的小特魯多成為了加拿大總理。父子總理,這也成為加拿大,甚至世界政治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我們再回到博勵治,博勵治首次參選眾議院議員是在2004年,比小特魯多參選議員整整早了4年,那時他只有25歲。而博勵治當時所在的選區的競爭對手是自由黨的資深議員,內閣部長David Prat。這裏再解釋一下加拿大的內閣,所謂內閣就是加拿大政府的最高管理層,由總理以及各個部委的部長和委員會主席組成,內閣成員通常都是議會議員。而博勵治在25歲擊敗的就是當時的加拿大國防部長,自由黨政府內閣成員David Prat。自此之後的20年,歷經7次國會大選,博勵治一直勝選,一直是加拿大的國會議員。

在保守黨哈珀總理執政的近10年中,博勵治先後擔任保守黨議會秘書、內閣財政部長秘書、總理秘書等職位。2013年,被哈珀任命為內閣民主改革部長,2015年成為就業和社會發展部長。

博勵治出生於1979年,今年正好45歲,雖然在加拿大政界屬於年輕一派,但他參與政治活動長達30年,擔任國會議員就有20年,實打實的是一位資深的職業政治家。

博勵治這個人的個性非常鮮明,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是非常好鬥,有攻擊性。在加拿大國會中,有個專有名詞叫作Backseat MP,也就是後排座議員的意思。指的就是並非在政府中擔任重要職務,在議會中也很少發言,沒什麼話語權的議員。但博勵治顯然不是這類議員,他在加入國會的最開始就顯露出好鬥、雄辯的特點,是保守黨攻擊對手的急先鋒。因此他也被議會和媒體稱為 attack dog攻擊犬,這個英文並非是貶義,在政治或媒體領域中指的是一個以攻擊、批評對手,或與對手進行激烈辯論而聞名的人物。這種人通常不怕引起爭議,並且在言辭上非常直率,也就是負責在公開場合出頭。

既然是保守黨的攻擊犬,博勵治自然也是言辭非常犀利,也經常會因為一些不當言論引發爭議。比如最近,博勵治因為在議會上批評小特魯多政府的毒品非罪化政策,直接稱呼小特魯多為Wacho而被議長驅逐出議會。Wacho這個詞我們都不太熟悉,我也是查了之後才知道,這是一個源自於西班牙語的俚語,說白了就是瘋子、精神病的意思。

博勵治為什麼會激動的使用這個有着明顯侮辱含義的詞來形容小特魯多呢?就是因為最近在加拿大備受爭議的「毒品非罪化」政策,其實早在2018年,小特魯多就推動施行了加拿大的大麻合法化,使加拿大成為繼烏拉圭之後,全球第二個全面合法化大麻的國家,小特魯多也將此視為自己執政的主要功績。

而最近,小特魯多的聯邦政府又聯合BC省政府,在BC省試點「毒品非罪化」,其實這個非罪化的用詞非常有小特魯多的特點,就是給一個普通的事情安上另外一個冠冕堂皇,大家都看不大懂的名頭。其實說白了就是毒品合法化,也就是持有和使用海洛英、可卡因、冰毒、芬太尼等硬性毒品是合法的,甚至在公共場所吸毒都不違反法律。該試點項目實施以來,BC省因為毒品而引發的死亡率上升了380%,在各種公園、兒童運動場都出現了吸毒者的針頭。其實這件事發生在加拿大的BC省也一點不奇怪,BC一直是加拿大最左的省份,也是全加拿大聯邦10個省份中,唯一一個由NDP新民主黨執政的省份。2024年2月,BC省的列治文市不顧當地市民的強烈反對,由政府撥款,批准在核心區域建立公共吸毒屋,也在加拿大社會引起了軒然大波。

以博勵治為首的保守黨也抓住毒品合法政策不放,對小特魯多的自由黨以及BC省的新民主党進行了猛烈的抨擊。以至於出現了博勵治被議長趕出議會的情況,當然議長也是自由黨黨員。但令博勵治欣慰的是,現在事情已經開始反轉,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BC省政府正在要求聯邦重新審核毒品非罪化的合理性,基本上這項政策已經宣告失敗。

博勵治在政治生涯中展現出的第二個特點是伶牙俐齒、善於辯論。雖然任何一個參選總理的候選人都需要有極強的表達能力,但博勵治展現出的卻是與特魯多截然不同的風格。特魯多的演講、發言或者接受採訪非常愛用大詞,喜歡談理想、談未來、談自由、談人權、談環保、談人類。而博勵治的風格則完全不同,他的發言和演講有着極強的實用性,很少使用一些空洞的口號,而多用一些老百姓的口頭話的語言,而且是句句戳中要害。下面我們就來看一段非常經典,也是一段很無厘頭的加拿大眾議院中的辯論。

這段博勵治追問財政副部長的視頻非常有代表性,博勵治就是盯住了一個問題,加拿大現在的平均房價是多少?人民的住房成本到底是多少?但那位自由黨的部長也顯然是不願意回答這個問題,顧左右而言他。但博勵治不依不饒,打破砂鍋問到底,這在辯論時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種策略,在關鍵問題上絕不鬆口。而對方的答案其實並不重要,因為房價飛漲在加拿大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這位財政部副部長的應對策略顯然是最差的方案,也正中博勵治的下懷,在部長不知所云的亂說一氣之後,博勵治做出了最後的結論性引導:自由黨政府不但造成了房價飆升,百姓生活成本增加,更對這一現狀毫不關心,無所作為。

而類似的辯論每天都在國會內進行,因為離大選還有一年多的時間,目前以博勵治為首的保守黨還沒有提出具體的執政措施,所以作為官方反對黨,他們做的最多的也就是對現有政府和自由党進行批評。

但就像我一直說的,加拿大是一個非常偏左的國家。我們看加拿大的政治光譜,左翼的代表是自由黨、新民主黨、綠黨,而右翼的代表就是保守黨。但政治光譜的劃分總是隨着時代的發展和地域而有巨大的差異,加拿大本來就是一個非常偏左的國家,加拿大的保守黨如果放到歐洲都可以被劃分到左翼政黨。

而在加拿大人民的政治傾向中,各個省份對於各黨的支持也是有着非常明顯的差異的。比如太平洋沿岸的BC省,這是加拿大最左的省份,甚至現在的執政黨是NDP新民主黨,而新民主黨被一直公認為是社會主義政黨,而BC省也是NDP在加拿大唯一一個執政的省份。

而在中西部的草原三省則明顯偏右,是保守黨選票的大本營。中部安大略省是加拿大人口最多的省份,在多倫多的人口密集區,人民更加偏向自由黨,而鄉村地區則更偏向保守黨,從整個省來看存在一定不確定性,相當於是美國的搖擺州。而魁北克省則是魁省政團的大本營,魁人政團的主要政治訴求是維護魁省的利益,可以說是聯邦層面的一個地方政黨,其目標不是為了爭取執政,也不可能,它的存在目的就是獲得儘可能的眾議院席位,從而為魁省在聯邦爭取利益。而加拿大東部的大西洋四省,則基本是自由黨的天下了。

這是從地域上進行區分的加拿大人的政治傾向,而從群體劃分上,自由黨一般在大城市居民、中產階級、知識分子、女性、以及新移民上會有比較多的支持者;而保守黨則在鄉村和小鎮居民、中老年人,高收入群體以及宗教團體中擁有較高的支持率。這裏面比較有意思的是媒體,雖然加拿大的媒體也是媒體傾向的,但大多數的媒體從業人員,也就是記者們往往更多的偏向自由黨。前不久,博勵治在訪問BC省okanagan的一個果園時,接受了記者採訪。

可以看出,這個記者是明顯帶着傾向性的採訪博勵治,說博勵治總愛講意識形態,並且是模仿和抄襲川普,把博勵治的形象往川普上貼,並且聲明大家都是這麼認為。博勵治顯然應對這樣的採訪是極有經驗的,不斷的追問到底是誰這麼認為,你給出一個具體的人,並且如果說他模仿了川普,那麼究竟模仿了什麼?記者也顯然沒有做好準備,表達的語無倫次,最後不得不放棄問題。本來想讓博勵治難堪,最後卻成了一個採訪災難,展現出一個假借公眾之口來表達自己政治傾向的一個非中立形象,並且反而讓博勵治的公共形象加了分。

而博勵治最後的回答,則是他在當選保守黨黨魁後最重要的一個宣傳口號,common sense基本共識。這個詞可以說代表了博勵治的總體政治理念,就是回歸正常,回歸務實。

那麼從哪裏回歸呢?我們再來簡單的看一下目前加拿大的問題,首先說移民問題,移民一直是加拿大國家的一項基本國策,沒有移民的補充,加拿大人口數量將會出現倒退,嚴重的老齡化也將會拖垮經濟。但是最近9年,除了大幅增長的永久居民數量,自由黨政府還大開國門,引入了海量的,遠遠超過自己承受能力的臨時居民,也就是學簽和工簽持有者。留學生數量達到了100多萬,已經接近美國的數量,要知道美國的人口和教育資源是加拿大的10倍;另外就是難民,目前人在加拿大的難民數量也就幾十萬,而根據最近媒體披露的數字,一個難民申請者每天需要政府付出的成本就高達200多加元,這已經大大超過了一個普通加拿大人的生活成本了;而工簽持有者就更多了,數量至少在200萬人以上,加拿大政府就是想利用這些人來滿足低端工作的缺口,說白了就是利用一個移民的誘惑,來低價剝削海外勞工,但有限的移民配額卻根本滿足不了幾百萬人的移民需求。這也造成了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房屋緊張,教育資源緊張,醫療系統緊張,公共支出大量增加,甚至治安和種族矛盾問題開始惡化。

再說經濟,單從GDP增速上,加拿大排在G7國家中的第二,增長還不錯;但是就是由於人口增加的太快了,尤其是臨時居民,每年3%的人口增長嚴重拉低了人均GDP。再加上疫情後的通貨膨脹和高利率,可以說目前加拿大的經濟深陷泥沼。

國際政治上,小特魯多的個性就是特別愛出風頭,要在國際舞台上樹立加拿大的地位。處處都要標榜人權和政治正確,哪裏發生動盪就給哪裏發難民配額,而與大國關係上,無論是與美國、中國、印度,還是以色列都鬧的不可開交。

而在國內治理上,自由黨政府充分發揚了左翼的政治理念,就是要大政府,就是要什麼都管。自由黨執政的9年,聯邦僱員,也就是國家層面的公務員就增長了10萬人,而一個聯邦公務員的平均成本是每年近12萬加元。也就是說,對比2015年,現在加拿大聯邦政府多出來的人員成本就高達每年120億加元,所以您就應該知道現在400億的財政赤字怎麼來的了。為什麼要多出這麼多人,就是政府什麼都要管。比如疫情期間給全民發放的每月2000加元失業津貼,總共有800多萬人領了這個津貼。當時是只要申請了就發,這也導致了有210萬人是不符合要求的。現在這個事件遭到審計總署和國會的質疑,當時發的時候不審核,現在又要去追討。發錢的時候要多僱人,現在追討的時候就要再雇更多的人,付出的成本和代價極大。就跟移民體系一樣,這樣的窟窿越補越大!

而政府不斷的臃腫也導致了腐敗叢生,比如疫情期間加拿大推出的一個ArriveCan的應用程式,所有入境加拿大的人員都需要在這個程序上進行登記。但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程序,聯邦政府層層分包,現在查明的直接花費至少在6000萬加元以上,而且很多隱形的成本還沒計算清楚,其中存在大量的腐敗和醜聞。很多IT業內的專家估計,這樣一個簡單的程序100萬加元就能搞定,最終卻多了幾十倍上百倍的成本,可見聯邦政府的腐敗與低效。

而這些都是博勵治批評自由黨的關鍵點,他所謂的common sense就是要回歸理性、回歸務實、回歸一個國家和社會的基本共識。

這裏我們再總結一下博勵治的一些基礎執政理念,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是,支持真正的自由市場經濟,減少政府對於經濟的干預和控制;第二是小政府,精簡政府人員,儘量減少財政支出,提高政府效率;第三就是減少對個人的管理,反對過度的政府監管,提倡個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為和選擇負責;第四就是要着力解決現在的問題,比如大力增加住房的建設力度,削減碳稅,改善醫療體系效率;第五,對待移民上,博勵治一直也是持支持態度的,他雖然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加拿大人,但他的太太是一位來自委內瑞拉的移民,8歲才來到加拿大,所以他對移民絕無可能是抱有成見的,但無論如何現在自由黨的移民政策是目前加拿大國民經濟倒退的直接導火索之一,博勵治如果上台,也一定會對現有政策做出重大改變。

博勵治與家人

簡單來說,即使是保守黨上台,對加拿大整個國家的治理也不可能是天翻地覆的變化,只能是局部的逐步的改變。因為現在博勵治並沒有提出一個具體的執政綱領,我們只能從他和保守黨一直的政治態度得出以上籠統的預測。

這裏面我們再說一個有趣的事情,博勵治不只一次的提到,如果他擔任總理,將會砍掉聯邦對於加拿大國家媒體CBC的撥款,而CBC是唯一一個有國家資助的媒體。這點上我覺得最能看出博勵治的政治理念,一個國家不需要有一個統一的聲音,媒體也不應該被豢養,更不應該浪費納稅人的金錢,應該投入真正的市場,讓人民去選擇他們真正想聽到的聲音。而這其中是不是有個人恩怨,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最後再說一個博勵治的特點,就是比較強勢。這裏面我們再說一個小故事,在2014年的時候,加拿大國會山遭遇恐怖襲擊,一名持槍歹徒在殺害安保人員後,闖入正在開會的國會大廈。

當時聽到槍聲後,國會亂做一團,因為所有的國會議員都是手無寸鐵。而這時,33歲的博勵治站了出來,折斷現場的旗杆,做成長矛,在大廳的入口保衛國會。雖然後來歹徒被警察和國會的安保人員制服,但博勵治的勇武行為也被傳為佳話。

雖然強勢和勇武並非是政客甚至是總理的必要品質,但對於目前的加拿大形勢,至少能夠有利於改變現狀,有利於政策的執行。

這就又要說到一些西方民主政治的弊端了,就拿小特魯多來說,我相信他的出發點也一定是希望能夠治理好國家,能讓讓國家更加強大。但是,缺乏政治經驗,一身書生氣的小特魯多很多時候也身不由己。比如自由黨在2019年大選中雖然獲勝,但是失去了多數黨政府,也就是在眾議院中的席位並未過半。它想要推行某個法律或者政策,就一定要聯合另外一個政黨,來獲取議會的多數票。這也就是為什麼僅僅2年後的2021年,小特魯多又召集了一次聯邦大選的原因,但2021大選自由黨依然沒有擺脫少數政府的尷尬地位。而自由黨聯合的一直是極左的社會主義政黨NDP新民主黨,這也導致自由黨的很多時候都受制於人。

小特魯多在議會中批評Loblaws

比如最近小特魯多在議會中猛烈抨擊加拿大最大的連鎖零售企業Loblaws利潤過高,哄抬物價;但後來被披露,小特魯多的盟友,也就是NDP黨魁辛格的親弟弟就任職於一家公關遊說公司,而這個公司接受了loblaws的最大競爭對手,德國麥德龍公司的諮詢訂單,在國會中進行遊說。這裏面商業左右政治的內幕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但如果是真的,那麼由加拿大的總理去幫一家國外公司去打擊自己國家的零售企業,也是聞所未聞了。而這裏面我們又可以看到小特魯多的無奈,處處授人以柄,被人左右,這也給了很多看似很無厘頭,很匪夷所思的政策以合理的解釋。

而在聯邦政府的日常管理中,總理的意志能否在各級政府中執行,也是個未知數。加拿大是一個典型的官吏體制,比如我們以移民部來說,移民部長由總理指派,但任期只有兩年,是一個典型的官;而除部長外的上萬名員工都是僱傭制,是常年不變的,是典型吏。一個任期只有兩年的部長要多一個上萬人的大組織怎麼管理、怎麼變革,又要如何讓總理的意志能夠高效執行,其實是非常難的一件事。

移民部長米勒

再有就是聯邦政府和各省政府的關係,加拿大的各省政府既不是跟聯邦同一政黨,也並非是由聯邦委任,而是由本省人民選出來的,簡單來講就是省里不向上負責,而是要對下,也就是對本省人民負責,不然後面就會被選下去,所以也經常會出現各省長直面跟總理硬剛的事情。比如艾伯塔省就一直對聯邦有意見,總是吵着要退出國家的養老計劃,自己單搞;而安大略省的福特省長,更是在留學生及移民政策上與聯邦互掐,互相指責。

安省省長福特

這裏額外提一句安省的道格福特省長,他是進步保守黨,也是一個典型的保守派政黨,福特就是以直率、務實、強硬和民粹主義而著稱。而他的親哥哥,之前曾經做過14年的多倫多市長,也是同樣的個性,而且還深陷吸毒、酗酒和與黑幫勾結的醜聞,但還是受到多倫多市民的廣泛愛戴。

我說了這麼多,只想說明一個道理:一個強勢的政府,一個強人領導,某種程度上對於提高效率,對於扭轉頹勢是有利的。如果說在經濟上升期,在盛世的情況下,最好的管理方式應該是順勢而為,推波助瀾;但是在目前加拿大遭遇經濟困境的今天,整個社會期望改變。

最後總結,博勵治目前在加拿大的曝光率極高,他非常善於經營自己的推特和YouTube頻道,在工作上極為高調;但是其實我們很難深入的了解他的人生,幾乎沒有一個記者能對他的人生故事做過採訪,對於個人生活,對於家庭他顯得極為低調和保護。這點與小特魯多當年每天秀恩愛又是截然相反的做法。

但還是那句話,政治就是政治,政客就是政客,我們不可能奢望一個政黨或者總理就能改變加拿大這個國家。尤其是博勵治還沒有提出明確的執政綱領,究竟要如何減少財政赤字,如何在少收稅和高福利這個矛盾點上找到平衡,如何解決加拿大的移民困局,如何在眾議院中佔領多數席位,甚至如何對抗已經被自由黨牢牢把控多數席位的上議院(上議院議員由總理任命,沒有任期制,75歲退休),這些都是巨大的未知數。我們更不能奢望博勵治就是一個聖人,像摩西帶領以色列人走出埃及一樣,帶領加拿大走出困局。更何況摩西是用了40多年才帶領以色列人來到應許之地迦南。

加拿大這個國家想要繁榮,想要強大,想要真正屹立於世界舞台,還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和信心。更是需要我們一個移民來關心和參與政治。我總說,加拿大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新形態,無論是它的建立還是發展,都是來自全世界的所有移民共同努力的結果。而它的成長,甚至有可能代表了國家和人類發展的未來。所以無論您是否已經移民,又或者正在移民的路上,關心甚至參與到這個國家的政治,總是好的!大偉也將持續為您來帶關於這個社會的報道,分享我眼中的加拿大。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大偉探秘加拿大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