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經濟奇蹟在哪裏?太震驚!國家曾處於破產邊緣

——專訪中國歷史學者馮客:談後毛澤東時代中

作者:

中國在毛澤東時代之後,走改革開放路線,用幾十年的時間,成為國際上不能忽視的力量,但中國近年加強對異見人士和公民社會的打壓,針對民營經濟和國進民退等做法,各界關注是否有走回頭路的情況。香港大學講座教授馮客(Frank Dikötter)在最新的著作《毛澤東之後的中國》中,探討從已故中共領導人鄧小平至今,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的變化。他接受本台專訪表示,國際社會一直誤以為,中國走改革開放之路後會進入民主化,這種誤判與西方社會沒有認清其本質有關。

最近出版新書《毛澤東之後的中國--一個強國崛起的真相》的歷史學家馮客(Frank Dikötter)在接受自由亞洲電台專訪時指出,中國的經濟模式未能解決深層次矛盾

馮客:因為沒有投票權,你我也不知道中國人想要什麼,沒有人知道,也許有10%、50%或90%的人希望有民主,但我們不知道。如果沒有表達自由,如果你無法透過選票表達意見,我們是不知道中國人如何看獨裁,大家也不知道大家在想什麼,所有人只是在說他們該說的話,但不知道他們真正的想法。但是可以肯定的說,三權分立、有新聞自由和穩固司法的制度,對經濟是有益。我們現在的經濟狀況如何?奇蹟在哪裏?我不認為有什麼奇蹟。

如果你仔細查看所有檔案,你會知道從1976年到2000年,大約四分之一世紀,直至2000年,這個國家仍處於破產的邊緣,有四家銀行幾乎破產、國有企業整體上是沒有利潤、鄉村地區已破產,這是發生在2000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如何走出這個局面,以及出現巨大的增長?是三個字母:WTO、世貿。因為中國加入了世貿,可以用出口賺錢。但那個年代已經過去,中國經濟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是很多年來累積持續的問題。在1986年時,趙紫陽容許地方的國有銀行做貸款的生意,結果所有的村鎮的人也去銀行借錢,到1988年底,農業銀行因為無法發錢給農民要破產。

記者:與現在面對的情況有點相似。

馮客:就像現在發生的情況,但不僅如此。從村、市、縣到省,經濟上也在自我保護,舉例說,如果我是上海市長,我要買車會希望要上海生產的汽車,並不想購買廣東生產的汽車,這就叫保護主義。我是想說中國並沒有一個綜合的國內市場,如果我在蘇州生產,要花很高的成本才能把產品發到上海、杭州或蘭州,但我可以把產品出口到美國、歐洲和日本,要感謝WTO。因此,這是很深層的結構問題,已經積累很多個十年,更不用說堆積如山的債務。這基本上是一個以債務運行的經濟模式,用花錢來製造增長的假象,我覺得中國人或許要思考這是否是一個真正成功的體制,我只能這麼說。

馮客表示,中國相信政治和經濟發展可以分開處理,在六四事件後,中國透過加入世貿,經濟與國際接軌,成功走出當時的經濟困局,但中國一直相信其行之有效的制度,而並沒有解決經濟最根本的問題。

歷史學者馮客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