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宇宙視角人類文明

美國曾對上百名太空人進行採訪研究,發現幾乎所有的太空人,在太空中看到地球和深空後,都產生了壓倒性的負面情緒,感官和思想均受到巨大衝擊。他們親眼看到了數萬年來人類不曾見過的震撼景象:在茫茫宇宙之中,地球顯得如此孤獨、如此渺小。一粒懸浮在陽光下的微塵,這是我們地球在宇宙中真實的樣子,就像蘇軾的那句詩詞——「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太空旅行,是無數人的夢想。許多世界頂級富豪不惜花費幾千萬美元、甚至幾億美元,也要進行一次太空旅行。但事實上,太空旅行非但不如想像中那樣美好,還是許多太空人揮之不去的恐懼。他們在太空中,到底看到了什麼?

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在一次採訪中說出了自己太空行走時的真實感受:

「黑!深不見底的黑!我覺得萬丈深淵都不足以形容,你看不到任何的東西和參照物,那種巨大的心理打擊,就像一下子把你的心抓緊了那種感覺一樣。」

不只劉洋有這種感受,出演過《星際迷航》的演員威廉·夏特納,在進行了一次太空旅行後這樣寫道:

「這是我遇到過的最強烈的悲痛,太空的寒冷和地球的溫暖滋養之間的對比,讓我感到無比的悲傷......當我朝相反的方向看向太空時,沒有任何神秘和莊嚴的敬畏可言,我只看到了死亡。我的太空之旅應該是一次慶祝;相反,它感覺像是一場葬禮。」

此外,美國曾對上百名太空人進行採訪研究,發現幾乎所有的太空人,在太空中看到地球和深空後,都產生了壓倒性的負面情緒,感官和思想均受到巨大衝擊。他們親眼看到了數萬年來人類不曾見過的震撼景象:在茫茫宇宙之中,地球顯得如此孤獨、如此渺小。

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最能感受地球渺小的,可能是那張由旅行者1號探測器於1990年即將飛出太陽系時,在距離地球64億公里的地方,回頭拍下的著名照片——「暗淡藍點」。

天體物理學家卡爾·薩根就這張照片說了一段著名的話:

「在這個小點上,每個你愛的人、每個你認識的人、每個你曾經聽過的人,以及每個曾經存在的人,都在那裏過完一生。這裏集合了一切的歡喜與苦難,數千個自信的宗教、意識形態以及經濟學說,每個獵人和搜尋者、每個英雄和懦夫、每個文明的創造者與毀滅者、每個國王與農夫、每對相戀中的年輕愛侶、每個充滿希望的孩子、每對父母、發明家和探險家,每個教授道德的老師、每個貪污政客、每個超級巨星、每個至高無上的領袖、每個人類歷史上的聖人與罪人,都住在這裏:一粒懸浮在陽光下的微塵。」

一粒懸浮在陽光下的微塵,這是我們地球在宇宙中真實的樣子,就像蘇軾的那句詩詞——「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站在宇宙視角,地球沒有任何「分界線」,只有山川湖泊、大陸海洋,國家不過是人為設置的產物。我們所有為了國家、膚色、種族、階級甚至男女的微小差異而你爭我奪、相互憎恨與傷害的行為,都微不足道,甚至可笑至極。

這就是「概覽效應」。從地球視角上升到宇宙視角,我們會改變與自己所在的這顆星球以及與人類同胞的關係。如果世界上的大多數人都擁有宇宙視角,相信人類世界將會和平許多。

宇宙觀決定世界觀。在這個前所未有的全球大割裂時代,人類社會亟需超越性的宇宙視角,重新審視這個世界乃至整個人類文明。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安達

來源:少數派悅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