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陰莖癌是怎麼回事?理解這4點,你就全明白了,建議男性們看看

「醫生,我這麼年輕,還沒有結婚,怎麼可能會得癌症?」聽到自己患有陰莖癌的那一刻,肖先生整個世界都崩塌了。

今年37歲的肖先生,從事的是金融行業,雖然這個年齡已經是妥妥的大齡剩男,家裏人為了他的婚姻大事也很是着急,但他卻覺得自己還能瀟灑多幾年再結婚。

由於是包莖患者,肖先生經常會有包皮、龜頭髮炎等情況,最近他在醫生的建議下做了包皮環切手術。手術時醫生發現他冠狀溝處有潰瘍,便建議他將包皮做活檢,結果卻被診斷出陰莖癌

一聽患癌肖先生繃不住了,自己正值壯年,怎麼就被癌症盯上了?醫生問診後認為他的陰莖癌與不清洗清洗包皮、私生活混亂、吸煙等多種因素有關。

一、陰莖癌的4個高危因素,男人都該了解一下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張金明介紹,陰莖癌是一種少見的、預後較差的惡性腫瘤,起源於陰莖頭、包皮內板黏膜、陰莖皮膚、冠狀溝,且隨着腫瘤的發展會到達整個陰莖,還會浸潤到周圍的淋巴結、組織出現遠處轉移。

陰莖癌多發於50-70歲的中老年男性,腫瘤多長在陰莖頭、包皮內板和冠狀溝等部位,少數發生在陰莖體部。95%的原發陰莖癌是鱗狀細胞癌,少數是肉瘤、腺癌、惡性黑色素瘤等病理類型,轉移性腫瘤更少見。

陰莖癌的發病率在全球範圍內有明顯的地域特點,一般來說,發達國家的發病率比較低,而經濟比較落後、衛生條件較差的國家和地區的發病率則相對較高

比如歐美國發的發病率為0.3~1.0/10萬,而在南美、東南亞和非洲部分地區,陰莖癌的發病率占男性惡性腫瘤的1%-2%,而在中國陰莖癌的發病率大約為0.61/10萬

雖然陰莖癌比較少見,但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多加預防,才能遠離陰莖癌的傷害,陰莖癌的發生到底和哪些因素有關?

1、包莖以及包皮過長

包莖及包皮過長的人發生陰莖癌的幾率較高,包莖患者要儘早接受包皮環切手術,包皮過長的患者要經常翻開包皮進行清洗,並保持清潔乾燥。

2、HPV感染

據統計,有40%的陰莖癌是HPV感染引發的,而HPV病毒會通過性生活、母嬰、間接方式傳播,建議男性高危型HPV感染者要及時就診治療。

3、吸煙

一項陰莖癌患者的回顧性分析發現,日吸煙量超過10支的吸煙者,患陰莖癌的風險是輕度吸煙者的1.88倍,是不吸煙者的2.22倍。

4、惡性傾向的病變

陰莖乳頭狀瘤、陰莖黏膜白斑、巨大尖銳濕疣等疾病,被稱為是癌前病變,發展為陰莖癌的風險更高。

二、身體出現4個異常,當心「小弟弟」有問題

陰莖癌只要早發現、早治療,八成都是可以治癒的,因此,當身體出現以下4種異常症狀時,一定要警惕。

1、濕疹或丘疹樣改變

早期的陰莖癌,陰莖頭和包皮內板處可能會有濕疹或丘疹樣改變,慢慢進展下去還可能會摸到結節,甚至有潰瘍糜爛。

2、下半身潰爛惡臭

隨着腫瘤的發展,潰瘍會不斷加深加大,癌症甚至會穿過包皮形成癌性潰瘍,並形成惡臭分泌物。

3、排尿困難

男性排尿異常主要與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有關,陰莖出現問題也可能會影響排尿,導致排尿困難。

4、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陰莖癌並發性局部感染或腫瘤出現轉移,可能會導致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症狀。

三、不幸得了陰莖癌,只能「割以永治」嗎?

相信不少人都想了解,得了陰莖癌是不是只能全部切除?對此,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周利群解釋,廣義上而言,得了陰莖癌通常都需要切除,至於部分切除還是全部切除,主要取決於腫瘤的分期。

陰莖癌的手術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種:

1、保留陰莖治療

未出現淋巴結轉移的T1期前腫瘤,可以用包皮環切術、激光治療、局部病變切除等保留陰莖治療方法。

2、陰莖部分切除術

腫瘤分化程度較低且離周邊組織超過1厘米,可以選擇陰莖部分切除術,局部復發率不超過8%,五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

3、陰莖全切術

T2期以上的陰莖癌可採用陰莖全切術,腫瘤如果已經擴散到陰囊,那就需要將陰囊和睾丸全部切除。

那切除丁丁後,還能享受夫妻生活嗎?

如果是早期陰莖癌,那或需將陰莖部分切除,能否進行性生活要看患者留下的陰莖有多長,不過即便能進行性生活也很難達到滿意效果;若是晚期陰莖癌,就需要進行陰莖全切手術,術後患者是不能進行性生活的。

很多人都沒有聽過陰莖癌,但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人被陰莖癌盯上了,一般包皮過長或包莖患者患陰莖癌的風險更高。陰莖癌來臨後,身體可能會出現某些異常症狀,可遵醫囑進行治療。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奇妙的本草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