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香港區議會選舉投票率創新低

香港於周日(12月10日)舉行了在「愛國者治港」原則指導下的首次區議會選舉,此次選舉實質上排除了所有親民主派候選人。雖然投票率僅27.5%,不到北京期望的3成,創下歷史新低,但官方對此不以為然。

香港選舉事務處周一(12月11日)公佈,本屆區議會選舉地方選區共約119萬名選民投票,總投票率為27.54%。這個數字創下了史上新低,遠低於2019年的上一次選舉,也低於原來的最低紀錄,即1999年的35.8%。此前,據港媒「香港01」報道,相關部門曾約見地區人士,盼區議會選舉達3成投票率。

據《路透社》報道,目前僅存少數的民主派地方政治人物黃丹晴表示,投票率低可被視為民眾開始覺得「選舉沒有意義」,即使是建制派支持者也開始自問「為什麼要去投票」,因為他們感覺「一切都是一樣的」。

本屆區議會選舉原定的投票時間是10日上午8時半至晚上10時半,但在晚間8點多,選舉管理委員會突然稱「電子選民登記系統故障」,因而延長投票時間1個半小時,至午夜結束。

外界質疑這是為了拉高投票率,但選管會否認,稱投票率不是考慮因素,此舉是考量到選民是否受影響。香港特首李家超則說,不應因系統故障而「抹殺整個選舉」。

2019年的選舉在2019年「反修例」大規模抗議期間舉行,創下了71%的歷史最高投票率,並為民主派帶來壓倒性勝利。然而,隨着北京於2020年強加的國家安全法和今年早些時候市政當局對議會組成的改革,政治反對派遭到了廣泛打壓。

政府官員淡化了投票率作為改革成功的度量標準的重要性。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周五表示,不投票並不一定意味着反對選舉,並補充說一個人不參與可能是由於其他原因。

儘管政府官員淡化了低投票率的重要性,但香港浸會大學的政治學家陳家洛向《法新社》表示,經過這次選舉,區議會將名義上表現為地方諮詢機構,實際上成為政府的回音室,目的是實現100%的政治控制。

「我們4年前看到的廣泛政治聲音現在都消失了,」27歲的鄧女士向路透社表示,她表示將抵制投票,僅願意透露她的姓氏。

21歲的大學生Timothy Cheung也在香港地方選舉規則變更後決定不投票,表示他的同齡人也打算棄權。「就算我投票也沒用。所有候選人都傾向於一邊,」他說。他指的是候選人親政府的背景。

據當地媒體報道,為防止選舉中的干擾,全市部署了超過12,000名警察。同時,政府加大了對投票的宣傳力度,包括舉辦嘉年華會、戶外音樂會和免費入場參觀博物館等活動。國泰航空也提供了折扣機票,鼓勵居民回港投票。

當局試圖激發選舉熱情,在全市張貼海報,鼓勵香港人參與,但周日上午,富裕的半山區的投票站似乎選民寥寥。

圖為12月10日香港區議會選舉投票日,警察在街頭駐守。

香港特區立法會2023年7月初通過的《202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將直接選舉的席位從462個削減至88個,直接選舉席位的比例從大約90%削減到大約20%,甚至低於1980年代在英國統治下首次引入這些機構時的水平。

剩餘席位由特區領導、親政府人士和鄉村土地擁有者控制。候選人需從政府任命的委員會中獲得提名,實際上排除了所有親民主派團體。同時有超過70%的直選席位候選人是這些委員會的成員。

所有候選人現在必須接受國家安全背景審查,並獲得親政府委員會的提名。至少3個親民主派團體,包括溫和派和一些親北京人士,都未能獲得足夠的提名。

香港浸會大學的政治學家、前親民主派立法會議員陳家洛說:「在今天的香港,談論民主或民主化變得非常困難。」他說:「他們(香港政府)現在所做的,就是安裝所謂的『僅愛國者治理』的架構。」

「香港必須由愛國者治理——這是我們的原則,」一位姓李的土木工程師向法新社表示。他補充說「僅僅因為某些(候選人)不能參與並不會影響選舉」。

這次選舉被視為香港政治環境的一個轉折點,標誌着自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以來,北京對該地區的控制不斷加強。同時也是1982年香港第一屆區議會直選以來,首次沒有任何民主派人士參選。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