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不堪回首的「文革」往事: 誰之過

作者:

老兵興起的快,失勢的也快,也就活躍了大約半年。1967年2月,北外附校開始批判執行了「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紅衛兵。3月,解放軍進校,組織軍訓。我外出串聯回來在家休息了三天,便返校參加運動。我們班——當時稱「紅五排」——連續開會,對老兵進行批評。

我也開始反思自己。在3月21日的日記里,我就毆打老師的惡行做了自我檢討。我寫道,那天晚上,跑下樓看到一些同學正在痛打老師。一開始,心裏還感覺不對勁兒。可是又一想,「這種想法對頭嗎?」你看,他們打得是多麼狠,恨得是多麼咬牙切齒。對敵人不能憐憫,不能有絲毫的憐憫啊!我的階級感情上哪去了?這時又聽到有人說張福臻有血債,於是怒火萬丈。

直到現在,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何「文革」之初那麼多青年學生,甚至一些尚未成年的小女生,會變得如此兇殘,沒有人性。究其思想根源,我覺得,這跟我們所受的教育、成長的環境、當時的政治形勢,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思想方法和思維方式有很大關係。

回顧「文革」前的學習生活,應該說總體上是好的,學校是按照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方針培養學生的,並不像毛說得那樣聳人聽聞: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了我們的學校。

事實上,學校始終掌握在共產黨手中,我們校長、副校長都是外交部派來的,政治課一直都有,思想工作一刻也未曾放鬆。不過,那時的政治教育有個突出特點:煽動階級仇恨、鼓吹階級鬥爭。

我們是聽着前輩流血犧牲的故事長大的,伴隨我們成長的是《星火燎原》《紅旗飄飄》這類歌頌共產黨人英雄事跡的紅色書籍。《紅樓夢》這種書,家裏當然有,但我實在看不下去。台灣蔣勛老師說,他在跟林黛玉賈寶玉年齡相仿的時候,就開始讀《紅樓夢》了,而且讀得如醉如痴。但「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紅樓夢》不是我的菜,我喜歡看而且能夠接觸到的絕大多數書籍都是《紅岩》《烈火金剛》《林海雪原》《鐵道游擊隊》《青春之歌》等革命題材作品。外國文學作品很少,被大力推崇的是蘇聯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學習英雄是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比如,中學政治課本《道德品質教育》裏就有介紹14歲加入中共、15歲就慘死在敵人鍘刀下劉胡蘭的篇章。我們渴望成為這樣的英雄,為自己沒有出生在革命戰爭年代,未能親自上戰場殺敵而感到遺憾。

中共建政後的英雄樣板則有以身殉職的年輕士兵雷鋒。雷鋒並不像有些人以為的只知道做好事。他有一句名言,「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溫暖,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冷酷無情」。歌曲《學習雷鋒好榜樣》把雷鋒精神概括為「愛憎分明不忘本,立場堅定鬥志昂」。

「親不親,階級分」。跟階級敵人和壞人壞事進行毫不留情鬥爭的觀念,就這樣灌輸到我們頭腦里了。我自認性格軟弱,但黨的教育並非沒有作用。有一次坐電車回校,中途上來個中年男子,坐到我身旁。為了少付費,他在買票時故意少說了幾站。我當即向售票員阿姨揭發了他的欺騙行為。

「5·16通知」吹響了文化大革命的號角。按照我們的理解,「文革」就是一場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你死我活的階級鬥爭,是偉大領袖為了防止資本主義復辟而發動的,是為了不讓廣大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否則的話,就會有千百萬人頭落地,而首先受到反攻倒算的就是我們這些「紅二代」。所以,我們要牢記階級仇、民族恨,誓死保衛毛主席,保衛父輩拋頭顱灑熱血打下的紅色江山。身為革命接班人,我們一個個豪情萬丈,發出了「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我們不造反誰造反」的誓言。

因此,我們不以打人為恥,反以為榮,似乎打人越狠,階級鬥爭覺悟就越高,無產階級立場就越堅定。我把兩位張老師完全當成罪大惡極的「反革命分子」了。打完老師後甚至還說,「真是大快人心,我的皮帶立了功。」

多年後在談起「文革」時,一位朋友告訴我,她調查過,當時打人者都是做給別人看的。我說,不見得,但是沒做進一步解釋。其實,就我本人而言,打人是打給自己看的,我要看看自己是不是真正的革命派,能不能在對敵鬥爭中克服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站穩革命立場。

一些領導的講話也助長了打人之風。江青在1967年說,「革命風暴中出現打人的事情不是壞事。偉大領袖說過,『好人打壞人,活該;壞人打好人,好人光榮;好人打好人是誤會,不打不相識。』今後不要再打人了。」此後,「好人打壞人,活該」這句話流傳甚廣,經常被打人者掛在嘴邊,使打人合理化了。

江青話聲剛落,就發生了我班一名紅衛兵在校外被對立派打傷險些喪命的事件。我怒不可遏,當即在日記中寫下報復性文字:「我們不能太幼稚了,不能太書生氣十足了。他們已經下手了,我們也只有打,只有堅決地站在自衛的立場上予以有力的還擊,實行江青同志所說的『文攻武衛』。紅衛兵不是好惹的,血債要用血來還,這個仇我們一定要報!!!」

有人說,眾多青少年捲入暴力,說明「文革」前的教育是失敗的。也有人認為,這恰恰證明了中國教育之成功,而且不是一般的成功,是太成功了。兩種說法,孰對孰錯?我看都對,角度不同而已。「文革」前的思想教育分兩部分:一部分是文明禮貌教育,另一部分是階級鬥爭教育。若拿前者去衡量,17年教育自然是一敗塗地,若用後者去評判卻是極大的成功。「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我本人就是個例子。雖然小時候自己比較淘氣,但小學三年級之後絕對是個聽家長和老師話的好孩子,跟同學關係融洽,從不打架罵人。在學校里,我一直是各種「長」,少先隊的小隊長、中隊長、大隊長都當過。年滿15歲就加入共青團,還當過團幹部。可是「文革」一來,自己好像就變了個人,渾身充滿了暴戾之氣,口中「國罵」連連,還直接動手打人。有時候我都不敢相信,那是自己曾經做過的事。

總之,我以為,造成青少年的暴力行為,一是由於長期的階級鬥爭教育,二是由於對領袖的忠誠變成了不問是非的愚忠。這些原因,再加上青少年自身的弱點,如涉世不深,易於衝動,喜歡簡單模仿,容易盲目跟風,以及一哄而上的從眾心理等,使他們成為「文革」中破壞力極強的一股力量。青少年處於不知天高地厚的年齡段,據我觀察,當年打老師最凶的是初中生。

2023-11-19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量

來源:新三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