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共大水漫灌 人民幣瀕臨崩潰

作者:

近期,中國資金市場的動盪引起了廣泛關注,特別是因人民銀行宣佈將發行十萬億特別國債導致大量金融機構產生資金的流動性危機,一些規模較小的銀行,被迫在10月31日以50%的短期利率借入現金,因為銀行必須在月底結算帳目;而一些絕望的借款者,為了取得亟需的貸款,支付了30%至50%利率,這是自10年前中國光大銀行與興業銀行違約以來,從未見過的高利率。

這一現象不禁讓人聯想到2013年的錢荒事件,然而,與當時相比,如今的中國銀行業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

貨幣乘數下降:為何流動性危機來襲?

一些觀察家指出,今年中國境內銀行缺錢的情況嚴重程度遠超2013年,而主要原因是貨幣乘數(指貨幣基數與貨幣供給量之間的倍數關係)的急劇下降。這不同於房地產繁榮時期,在過去,房地產被視為最佳的信貸放大器,銀行可透過房地產買賣間的貸款操作,迅速擴大貨幣乘數;而在中國房地產業垮台、爛尾樓頻發的現今,商業銀行無法找到足夠安全的投放貸款途徑,導致資金流動性因此急劇下降。

無錨印鈔的危險:央行面臨的選擇

而當前中國央行在流動性危機中的應對引起關切。有分析認為,央行可能面臨無錨印鈔(無錨印鈔是一種沒有任何實際價值及貴金屬支撐的貨幣政策,可能導致通貨膨脹、貨幣貶值和金融風險)的壓力,以補足流動性缺口。然而,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司長鄒蘭表態表示:「不能讓老百姓的錢變少,堅持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但這或許僅是政策宣示,無法掩蓋實際的風險。

商業銀行的困境:無法放貸的局面

商業銀行面臨著放不出去貸款的困境,因為缺乏足夠的合適投放對象。與其說是流動性緊張,更是由於缺乏可靠的、風險可控的貸款渠道。這使得貨幣乘數下降,將中國經濟推向危險的境地。

中國央行是否會選擇無錨印鈔,成為當前經濟風險的焦點。(歐新社)

政府兜底:打破信貸僵局的方案

為了打破商業銀行的信貸僵局,中國政府勢必需要充當銀行和貸款人之間的擔保人角色。筆者認為中國政府應該以貸款兜底的方式鼓勵創業,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同時,更應該協助需要貸款的小企業,讓它們即使沒有抵押或擔保,仍能夠順利獲得信貸資源,。

風險與選擇:中國央行是否會走上無錨印鈔的絕路

中國央行是否會選擇無錨印鈔,成為當前風險的焦點。觀察中國經濟政策的變化,以及貨幣乘數下降的程度,或許能夠提前判斷中國央行是否會無錨印鈔。然而,考慮到中共政府的保守態度以及習近平的經濟決策偏好,中共高度可能會讓央行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走上「無錨印鈔」的絕路,導致人民幣如同1949年國民政府發行的金元券一樣迅速貶值乃至崩潰。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冬琪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