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第二次拜習會在即 中美是鬥而不破 還是止跌回穩?

美國白宮周二(10月31日)對外宣佈,美國總統拜登預計11月將在三藩市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期間會晤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中方對此也做出了積極回應。這一會晤是否意味着曾經劍拔弩張的中美關係就此轉暖?

美國官員稱中美雙方原則同意在三藩市舉行首腦會談。

美國白宮周二(10月31日)對外宣佈,美國總統拜登預計11月將在三藩市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期間會晤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中方對此也做出了積極回應。這一會晤是否意味着曾經劍拔弩張的中美關係就此轉暖?

白宮發出拜習會的消息後,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周三(11月1日)的記者會上回應說,中美雙方都同意朝着實現三藩市元首會晤共同努力。但他並沒有表示,中方已確定習近平將在APEC會議期間與拜登單獨會面。拜習會能否實現似乎仍有變數。

仍有變數

身在美國新澤西州的海外政論刊物《中國戰略分析》雜誌社社長李偉東對本台分析說,從現在到11月15日APEC會議召開之間還有一些不確定的因素,「中間還可能會有突發的事情,這很難說,而且美國國內還有某些力量不想讓這次會談成功,比如共和黨方面的壓力;還有比如上次布林肯要去北京,突然鬧出個氣球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美中之間近日的紛爭似乎並沒有減少。就在上個周末,中國和美國軍方互發視頻,就美國海軍約翰遜號驅逐艦是否在南中國海滋擾了中方,以及一架中國軍機是否在南中國海對美國軍機進行了不安全攔截等問題隔空喊話。另外,近來中國和菲律賓在南中國海多次發生爭執、甚至撞船事件,美國總統拜登上周警告了中國,不要隨意攻擊菲律賓船隻,否則美國將干預。 中共外交部則回應稱,美方無權介入。

雙方之間在軍事上似乎仍處於劍拔弩張的氣氛中。但同時可以看到,中美雙方為了這次拜習會已經醞釀了不短的時間。中國外長王毅幾天前剛剛訪問了華盛頓,被外界廣泛認為是為了給拜習會做準備。美方此前也透露過籌備這次會晤的消息。

美國艾德菲大學文理學院院長、政治學教授王維正對這次計劃中的拜習會持比較樂觀的態度,「拜登與習近平會晤的幾率非常高,但白宮不想把話說死,最後的宣佈要由中國政府來確定,換句話說,這是給中國足夠的面子,習要來的話就中方自己宣佈,這樣美方也不至於顯得過於殷勤。」

就在白宮宣佈拜習會消息的前後,中方也展示出對美國的友好姿態。就在周二(10月31日),中國官媒人民網發表評論文章,強調要推動中美關係真正穩下來、好起來。之前的一天,10月30日,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在北京會見了美國二戰期間飛虎隊的代表團;社媒上還張貼出飛虎隊代表登長城的圖片和視頻。

誰更需要誰?

如果11月拜習會能夠實現,將是拜登與習近平的第二次會晤,其時間也恰好是在去年底11月14日雙方在印度尼西亞峇里島會晤之後的一年。

雖然雙方在峇里島會晤達成了一定的共識,確定美中要繼續保持溝通,並同意永不發動核戰爭,也都反對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但一年以來中美關係似乎並沒有明顯的好轉。美國方面繼續收緊對中國出口高端晶片等高科技產品;中國也繼續在南中國海和台海施加軍事壓力,引發美國方面的警惕。在以哈戰爭、俄烏戰爭等一系列國際重大危機上,中美雙方也仍然站在不同、甚至是對立的立場上。

今年早些時候訪問中國的國際資本巨頭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Ray Dalio)甚至公開對外宣稱,中美已經處在戰爭邊緣,並且局面將隨着美國進入2024年總統大選季而更加惡化。

在這種背景下舉行第二次拜習會,李偉東認為,是美方更需要中方,因為美方在四個方向上都有點應變乏術,「一個是眼下的以哈衝突,再就是俄烏衝突,第三是美國國內,兩黨爭議和選情焦慮,第四就是對中國的晶片等貿易戰沒有取得預想的效果。」他認為,這四個方面美國希望至少要按住一邊,不出太大的狀況;雖然中國是美國的重要競爭對手,但美國也希望能與中國處於既競爭又合作、鬥而不破的狀態下。

剛剛到中國探親回到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博士馮勝平也認為是美方更需要中方,尤其是意料之外的以哈衝突讓美方感覺到很大的外交壓力,但他感到中方同樣也很需要美方,「六位國會參議員去了中國,習近平會見了他們;還有加州州長去了,出乎意外的,習近平也見了;見面的時候,習近平又重提了他剛剛上台時說過的那句話,『有一千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好,沒有一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壞』。」而且他感覺到現在國內的媒體宣傳又開始避談中美衝突、要打仗,而是提恢復中美關係的論調。

做國際關係研究出身的馮勝平這次回國見到了不少在中美關係領域工作的朋友,他們中多數希望能重建中美之間的良好關係;但他同時也發現,在中國民間對美強硬派還是一股強大的聲音,甚至可以說是多數。馮勝平認為,強硬派和親美派可能對習近平政權都有影響,「習近平願意來(美國),這就說明中方願意朝着改善中美關係的方向走,這也說明強硬派沒有佔上風。」

圖為上周解放軍軍機與美軍機在南海近距離飛行;兩國間一些潛在的危機包括南海及台海問題上的拉鋸。(美聯社圖片)

鬥而不破,還是止跌回穩?

雖然拜習會還未完全確認,但中方已經表達了對這次會面的某種期待。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周三的記者會上引用王毅訪美時的說法稱,通往三藩市不能靠「自動駕駛」,雙方要切實重回峇里島,把兩國元首的共識真正落到實處。

中國民間似乎對這次會晤也有期待,有網民在社媒上小心翼翼地發問,這次拜習會是否意味着中美關係開始止跌回穩?李偉東認為,現在中美雙方都在力圖營造一個表面上看起來還不錯的局面,但兩國間還是有一些潛在的危機,包括南中國海的緊張局勢,以及台海問題上的拉鋸等,而且雙方在一些表述上有重要差異,「王毅這次訪美,不是要求回到峇里島共識嗎?所謂峇里島共識,實際上中方是想強調拜登所講的『四不一無意』那些東西,這次無論是沙利文,還是布林肯,都沒有再重複這些話。」

這裏所稱的「四不一無意」是拜登總統在峇里島會晤期間所表述的美方政策,即不尋求與中國打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獨」及無意與中國發生衝突。

王維正教授則認為,如果拜習會在11月份能實現,雙方可能就目前容易引發危機的三個方面問題進行討論,包括以哈衝突,印太地區的競爭態勢,其中就涉及南中國海問題、朝鮮問題以及台海問題,「台海穩定是國際社會的關切,雖然中方不喜歡聽,但拜登可能還是會講。」

另外,他強調,包括晶片在內的商業競爭問題也可能進入議題。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