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傳碧桂園集團創始人被控制 被質疑向境外轉移資金;以哈戰爭會怎樣?彭博推演3情境

——突發:又一千億房企大佬被拘,陽光城集團老闆;國家隊救場未奏效,A股再失守3100點

傳碧桂園集團創始人被控制 被質疑向境外轉移資金;以哈戰爭會怎樣?彭博推演3情境 曝最嚴重後果;突發:又一千億房企大佬被拘,陽光城集團老闆;國家隊救場未奏效,A股再失守3100點

這次以巴衝突可能擾亂全球經濟,彭博經濟研究模擬了三種情境,最糟糕情況下全球經濟通脹高達6.7%。地緣政治正在成為驅動全球經濟的一股重要力量,摩根大通CEO甚至表示,「世界正經歷幾十年來最危險的時刻」。

恆大許家印之後,現在又傳出,疑因向境外轉移資金,碧桂園集團創始人楊國強父女被控制。

周五(13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滬指再度失守3100點,這也表明,中共國家隊救市失敗。

以哈戰爭會怎樣?彭博推演3情境,曝最嚴重後果

這次以巴衝突可能擾亂全球經濟,若更多國家捲入其中,甚至會使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彭博經濟研究模擬三種情境,分別列出不同情況對全球經濟成長和通膨的可能影響。

情境一:衝突僅限於加薩走廊

2014年哈瑪斯綁架和謀殺三名以色列人,隨後以色列與該組織交戰,但衝突對油價乃至全球經濟的影響也很小。

當前衝突的一種可能軌跡,基本上是重演2014年,加上美國對伊朗石油實施更嚴格的制裁。

隨著與美國的關係改善,伊朗今年的石油日產量增加多達70萬桶。若這些石油在美國的壓力下從市場消失,彭博經濟研究估計油價每桶將上漲3至4美元。

這種情況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將微不足道,尤其是沙國和阿聯可利用閒置產能來抵銷伊朗的產量損失。

情境二:代理人戰爭

若衝突蔓延到黎巴嫩敘利亞,那這實際上將變成伊朗和以色列之間的代理人戰爭,經濟代價將會更高。

這增加了以色列和伊朗直接衝突的可能性,從而推升油價。在2006年的以色列-真主黨戰爭中,原油價格每桶上漲5美元。放到今天,相同的情況將使油價上漲10%至每桶94美元左右。

更急劇的戰事升級,可能會使以色列和向哈瑪斯提供武器和資金的伊朗發生直接衝突。彭博經濟研究估計,在這種情況下油價可能飆升至每桶150美元,全球經濟成長率降至1.7%,全球經濟產值將減少約1兆美元。

整體而言,對明年的全球經濟成長造成0.3個百分點的拖累,相當於減少約3,000億美元的產值,將使經濟成長增速放緩至2.4%,若撇除2020年新冠危機、2009年金融風暴,將是三十年來最小增幅。

情境三:伊朗-以色列戰爭

伊朗和以色列發生直接衝突的可能性很低,但卻很危險。

如果以色列和伊朗向對方發射飛彈,油價可能會像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那樣上漲。鑑於今天的基礎要高得多,如此幅度的飆升可能會使油價漲到每桶150美元。

若伊朗決定關閉荷莫茲海峽,沙國和阿聯的閒置產能可能無法挽救局面,因全球每日石油供應的五分之一通過這條海峽。

將這些數字代入,彭博經濟研究的模型預測,全球經濟成長幅度將下滑1個百分點,2024年會降至1.7%。若剔除新冠疫情和全球金融海嘯,這也會是1982年以來最低的成長幅度,當時Fed為遏制1970年代石油衝擊帶來的通膨而大舉升息。

如此嚴重的石油衝擊,還會破壞全球遏制通膨的努力,使明年全球通膨率保持在6.7%。

俄烏戰爭、美中貿易戰,以及台灣的緊張局勢升溫,都在在表明地緣政治又成為經濟和市場運行的一個驅動力。在中東,地緣政治因素從未真正遠颺。

研究指中國應屆畢業生平均招聘月薪過萬,網民質疑數據造假

獵聘大數據研究院周三(11日)發佈《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趨勢與展望2023》報告顯示,2023屆學生崗位平均招聘月薪為10,342元,較2022屆的10,575元有所下降,但相較2021屆的9,292元,3年來上漲1,050元;2023屆高校畢業生期望月薪則為8,033元,亦較2022屆的8,133元有所下降,而相較2021屆的7,417元,3年來上漲616元。報告指,整體而言,應屆生期望薪金均低於招聘薪金,反映應屆生求職時對薪金的期望非常理性。

數據發佈後引發網民熱議,有人感嘆「我又拖後腿了」,有人質疑「騙人的,實際月薪根本沒有那麼多」、「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大家都很幸福」、「這牛吹得有點大」。

那麼,招聘月薪和實際薪金真的是兩回事嗎?據內媒《中新網》引述業內人士指出,招聘薪資並不能反映民眾真實的薪資情況,只是企業在招聘時給出的一個參考價,受到市場供求、行業特點、崗位需求等多種因素影響;而真實的薪資水平,還要考慮到個人能力、工作績效、福利待遇等因素。因此,招聘薪資並不能完全代表勞動者的收入水平,也不能完全反映勞動者的生活水平。

警鈴大作:「世界正經歷幾十年來最危險的時刻」

摩根大通第3季實現強勁的利潤,執行長傑米·戴蒙(Jamie Dimon)周五(13日)就全球面臨的多重威脅發出嚴厲警告,他稱:「這可能是幾十年來全球最危險的時期」。

摩根大通公佈7月至9月期間利潤為131.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5%。戴蒙進一步警告,業績來自於淨利息收入和信貸成本的收益,但這種收益可能不會持續。

圖:摩根大通執行長傑米·戴蒙(Jamie Dimon)

這家美國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執行長引用烏克蘭正在進行的戰爭,以及巴勒斯坦哈馬斯上周末對以色列發動的襲擊,稱這些襲擊「可能對能源和食品市場、全球貿易和地緣政治關係產生深遠影響」。

除了軍事衝突之外,戴蒙還指出,不斷增長的國債和「和平時期有史以來最大的財政赤字」,正增加通膨和利率居高不下的風險。

突發:又一千億房企大佬被拘?這次是陽光城集團老闆林騰蛟

已退市的陽光城再度被拉回聚光燈下。10月10日,一份《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法院拘留決定書》(以下簡稱為「《決定書》」)在業內流傳,有五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被處以15日拘留,其中一名是陽光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林騰蛟。該《決定書》的落款時間為2023年9月7日。

第一財經從陽光城方面獲悉,法院未曾對相關五家公司法定代表人採取司法拘留措施。這一情況是由於相關信息未及時送達,目前,涉事公司之一的西安迪雅置業已經協商解決,法院撤銷了相關決定。

2023年4月,陽光城等公司成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約為51.18萬元。至今年9月,多位被執行人的履行情況均為「全部未履行」,陽光城、林騰蛟等也被限制高消費。

由於陽光城已從深交所退市,此次事件並未正式對外披露。

國家隊救場未奏效,A股再失守3100點

周五(13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滬指再度失守3100點,此前中共「國家隊」增持四大行,並傳當局擬推出數千億元基金救市,然而股市僅上揚了一天。

A股滬深兩市個股跌多漲少,近3700隻個股下跌。市場情緒再度回落,兩市成交較為冷清,成交額不到8100億元。滬市成交3095.38億元,深市成交4989.01億元,兩市合計成交8084.39億元,較前一日的8312.97億元有所縮量。

北向資金再度大幅流出,淨賣出超60億元。

這是中共救市大舉措的第二天,股市即開始不買賬,不漲反跌。

此前,中央匯金周三(11日)晚增持四大行,包括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分別獲得增持2488.79萬A股,1837.996萬股A股,

對於股市一天就反轉,中國問題專家、《秦鵬觀察》頻道主播秦鵬13日對大紀元分析,「證明市場對該信號的反應並不強烈。」

大陸一些觀察家稱,國家隊增持國有四大銀行是「重大利好」。秦鵬說,這是試圖釋放積極信號,「一方面是因為銀行行業PE(市盈率)處於19%的低位,已經具備很好的投資價值,另一方面是為了向市場傳達A股已經具備投資價值的強烈信號。」

不過,秦鵬分析,「投資者現在更願意看到實際的經濟數據,而不再是什麼政策暗示、邏輯推理,現在經濟方面的利好還需要觀察。而且,與2015年增持時豪擲近200億元相比,此次增持的規模並不算大。實際上規模不大。」

3727.22萬股A股,2761.1989萬股A股;並表示將在未來6個月內繼續增持。

幾乎同時,中共當局傳出正在考慮組建一個國家支持的穩定基金的消息,以增強對其9.5兆美元股市的信心。

知情人士對彭博社透露,金融監管機構經過數月與行業參與者進行至少兩輪磋商後,最近向最高領導層提交了一份初步計劃。

其中一位人士說,雖然實施細則尚未最終確定,而且該方案也有可能被取消,但該方案要求基金能夠獲得總計數千億元人民幣的資金。

對於平準基金「重大利好」的看法,秦鵬認為,「我不很看好,最重要原因就是股市下跌的根源,本身並沒有改善,同時計劃中的規模不大,因為現在國家隊已經很大了,可能高達十萬億以上,也並沒有改變股市下跌趨勢。」

傳碧桂園集團創始人被控制,被質疑向境外轉移資金

在境內外到期債務都相繼違約並試圖啟動境外延期之際,高層跳船和創始人楊國強父女被變相控制的傳言亦讓碧桂園雪上加霜,雖然迄今為止碧桂園和廣東警方都三緘其口,但業內人士都對楊國強的命運不感樂觀。

碧桂園楊國強父女疑似被廣東方面控制的說法,周四(12日)即開始在財經傳媒人中流傳。傳言稱,因其資金鍊斷裂導致三四線城市的數十萬套在建房前景未明。

深圳一位資深律師麥克稱,可能是被監視了。但沒什麼詳情。

麥律師說:反正是被監視居住了,今天這邊確實消息還不是很多。

要求匿名的中國社科院工業所旗下媒體人告訴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碧桂園曾經以「新加坡旁—森林城市」為廣告噱頭的馬來西亞一度導致國內眾多項目受波及。

他認為,楊氏父女是否被抓還真不好說,但被某種程度限制,包括邊控的可能性更大。其7月份的所謂捐價值59億人民幣的碧桂園服務的股權,是一個很敏感的事。至少,在困局下這樣做,這可能被官方視為變相資金外逃。

他說:現在問員警,按照我們的法律法規,這個階段是要保密的。它究竟是一個慈善帳戶還是一個家庭信託呢還是什麼?你這等於是明目張胆要轉移了嘛,這肯定是會惹怒有關部門的嘛。碧桂園它有個項目就是那個「新加坡旁」,馬來西亞,出問題了嘛。整體都是要連累的呀。這個會很麻煩了,因為你看現在那個恆大的事,已經引發了就是河北這個銀行(危機),是吧。楊家再控制了,肯定也會引發那個問題呀。

截至2022年末,在超過1.4萬億的總負債中,佔比最大的是購房款,高達6682億元。其次是上下游應付款4374億元,有息負債中銀行及其他借款1625億元、優先票據707億元、公司債券323億元。但隨着碧桂園現金流危機的持續惡化,購房者的前景正變得越來越黯淡。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