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各掃門前雪,從不宣傳好人好事,德國社會沒墮落

宋代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寫道:「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從此,「各掃門前雪」就成為只顧自己的代名詞,也是與現代文明相悖的經驗。

不過我倒是在素以富庶著稱的德國,親眼見過一場「各掃門前雪」。

有一年晚冬,旅途中暫住德國小城科堡。早上閒着沒事,便出門溜達。酒店在山腳下,沿坡而上,便可抵達山頂上的科堡。這是德國第二大堡,雖然遊客不多,但名氣極大。山坡兩側及橫向延伸的巷弄都是民宅,一棟棟小別墅加上小院子,安靜悠然。

走在這樣的斜坡上,自然十分愜意。即使天氣寒冷,路上的積雪也能為這景致添色不少。不過更讓我詫異的是,有不少人在掃雪,有老頭老太,有大叔阿姨、還有少年與孩子。他們當然不是清潔工,有些人從家裏推門出來,有些人掃完了拿着工具便回家。裝備也很齊全,不但有雪鏟,甚至還有小型掃雪車。他們不僅僅掃自家院子,也會在行人路上剷出一條通道,我所走的路,便是由他們合力完成。

原來,這就是德國的「各掃門前雪」。

後來一查才知道,德國冬季多風雪天氣,大部分州和城市都有相關除雪法律規定。在11月15日到3月15日的「冬季時間」里,市區居民需要準備雪鏟、掃雪車以及沙土、鋸屑、碎石子等材料,房主或租住房屋的人有義務清掃房屋附近的行人路,否則將受到相應處罰。

對於行人路清掃的時間和方式,法律還有更為詳細的規定。比如在上下班高峰期開始之前,也就是在工作日7點到20點之間,自家房門前的積雪和冰必須要打掃乾淨並撒上沙子。在周日或節假日,可延後2個小時清掃。那天剛好是周日,所以許多家庭乾脆全家上陣,一邊掃雪一邊歡聲笑語。

按照規定,掃出的行人路一般要有1.2米寬,以便足夠讓兩個迎面而行的人通過。當然,各個城市具體規定不同,如波恩就規定為1.5米寬,杜塞爾多夫則僅需1米寬。

法律甚至還規定,居民在清掃時只能使用掃雪工具,禁止使用融雪劑,以免對道路旁的青草和樹木造成傷害。如果路面出現冰凍,還需撒上沙土或鋸屑等。更多使用的則是質地粗糲的化雪鹽,這東西不需要民眾自己購買,當地市政部門會提供。我就在科堡的這片居民區里,見到一些放置在路邊的黃色箱子,裏面裝的便是化雪鹽。人們可以自行取用,下雪時灑在自家門口和路邊,可防止結冰。市政部門有專人負責這些箱子,隨時放置新鹽,整個冬天都不會空箱。

其實在科堡所見也揭開了我內心的一個謎團:原來這種黃色箱子是裝化雪鹽的。要知道,我在其他城市第一次見到並打開這黃色箱子時,還以為它是垃圾桶呢,正打算把手裏的垃圾扔進去,才發現裏面有袋子,裝滿了白色顆粒。雖不知是幹什麼用的,但總還是知道絕非垃圾桶,才沒鬧笑話。

如果自家門前的道路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及時清掃,就將面臨罰款。如果房主沒有掃雪而致使他人在自家門口摔倒,要負法律責任並承擔受害者的醫療費用。

一般來說,掃雪的義務歸房屋擁有者。如果是獨棟別墅,那就得負責其門前和周圍的行人路清掃。如果是多家共住的房子,鄰里之間就要約定,如按次、按天,或者按星期輪流。如果雪非常大又下個不停,就得幾家人共同出力。

如果是租房,房東可以把這個義務委託給房客,但必須要在租房合同中寫明。房客也可以預繳掃雪費用,房東會請冬季服務公司掃雪。房東也可以通過減少房租的方式讓某一家住戶來掃雪,這在有很多家庭共住的公寓房裏比較普遍。我所經過的科堡半山住宅區,基本都是中產階層的獨棟別墅,就少了這一層環節。

既然是「各掃門前雪」,當然不會出現什麼「某某起大早掃清街上雪」的好人好事。掃雪者掃到自家與鄰居院牆時,便不再掃下去,鄰居同樣如此。也正因此,你走在路上,總能見到有一條條打橫的雪線,也就是每一家的界線。

老實說,我一向不相信被刻意宣傳的好人好事,「某某起大早掃清街上雪」這種事情如果被刻意宣傳,只能說明社會上大多數人都在等着佔好人的便宜,反而說明社會風氣極差。相比之下,我更相信契約精神,就像德國這樣,各掃門前雪,但就這樣掃出一條乾乾淨淨的無障礙之路。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歐洲價值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