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東盟首辦聯合軍演邁出歷史性一步 但抗中擴張力道仍不足

東盟9月19日起在印尼巴淡島舉行為期五天的聯合軍演,展現區域團結。觀察人士表示,此舉顯示東盟正致力維護其中心性,但在應對北京海上擴張行徑上仍缺乏共識,而未來為了避免惹怒中國,可能先在南中國海進行科學研究、而非立即擴大軍演規模。

印尼軍事參謀長尤多(右七)在巴淡島碼頭舉行「東盟團結演習」開幕儀式

周二(9月19日),東南亞國家聯盟在印尼位於納土納海域的巴淡島(Batam),展開為期5天的聯合軍演。

印尼軍事參謀長尤多(Yudo Margono)表示,這場名為「東盟團結演習」(ASEAN Solidarity Exercise)的非戰鬥演習,內容包含聯合海上巡邏活動、搜救行動、人道主義和救災行動,「旨在加強東盟國家之間的軍事關係並增強互通性」。尤多還補充表示,所有東盟國的軍隊都參與這場演習,包含候選國東帝汶,儘管他並未透露目前由軍政府專政的緬甸參與的程度。

在此之前,東南亞國家曾與包含美國與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一同進行軍演,但由於本周的演習是首次僅涉及東盟的海軍演習,外界將其視為劍指中國在南中國海日益專斷的擴張行徑。不過,這項說法遭到地主國印尼的否認。

對此,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副教授孫國祥指出,雖然東南亞10國中包含南中國海的主權聲索國及非聲索國,一直以來無法就海上爭端表達出共同立場,不過這次東盟的首次軍演,彰顯其正致力維護其中心性,也就是強調東盟必須成為克服共同挑戰、與外部勢力接觸的主導區域平台,而這將對往後其決策產生重大影響。

東盟致力彰顯中心性 然對中態度未有共識

孫國祥告訴美國之音:「9月19號的東協(東盟)的海軍的演習,暗示的是東協正在維護它本身的中心性,因為南海(南中國海)問題,就是這個檢驗東協中心性的一個最重要的部分。東協所做出來的決策都是非常緩慢的,但是當他們做出來,這個決策卻是比較堅定的。對於東協的中心性,我們可以看到透過這一次的演習,絕對會產生一個歷史性的影響。」

印尼加查馬達大學(UGM)的南中國海專家阿薩納(I Made Andi Arsana)也說,雖然主辦國印尼未點名中國,但顯而易見,東盟舉辦聯合軍演是想對北京展示,南中國海「在某種程度上屬於東盟的」,東盟也想藉此向國際社會展現他們在此區域的存在。不過,阿薩納坦承,即便東盟正試圖彰顯其中心性,對於中國在此的灰色地帶行動,仍難團結一致因應挑戰。

中國依據其「九段線」主張,宣稱對南中國海幾乎所有海域擁有主權,並在此區域修建軍事設施,引發包含東南亞等部分國家抗議,導致這片海域近年來緊張局勢升級。

阿薩納告訴美國之音:「對於南中國海,我仍然認為東盟內部仍未有團結一致的看法,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最重要的一點是東盟各成員國和中國之間的關係。舉例來說,像是印尼和中國的關係,就與柬埔寨與中國關係不同。因此,東盟各國對中關係的看法或態度迥異,也能理解。」

中國海警船在北納土納海航行

今年的東盟輪值主席國印尼原本決定,將這次軍演地點選在其與中國有重疊主權爭端的北納土納海(North Natuna Sea),但中國在東南亞最堅定盟友之一的柬埔寨,先前並不願確認是否將參與演習。然而,在印尼於6月將軍演地點移至南納土納海(South Natuna Sea)的巴淡島後,柬埔寨決定派遣部隊參與東盟聯合軍演。

美國史丹福大學南中國海「妙手項目」主任雷蒙德·鮑威爾(Raymond Powell)也與阿薩納有類似看法,他告訴美國之音:「我認為東盟在對抗中國方面缺乏共識,這的確是事實,而且我認為這種狀況將持續。印尼決定將東盟演習地點南移就反映了這一點。」

中國借衛星地面站控制南中國海島礁?

在東盟首次舉行聯合軍演同時,同為南中國海主權聲索國的中國態度為何,也令外界關注。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毛寧9月1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中方對於南中國海問題的立場「是一貫、明確的。」

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發佈照片顯示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米利厄斯號(DDG69)2023年3月24日在南中國海西沙群島附近海域巡航。

然而,中國經常藉由建立可作為軍事應用的設備,來強調其在南中國海的一貫立場。南華早報9月20日就據中國官媒央視的消息報道,中國已在帕拉塞爾群島(Paracel Islands,越南稱黃沙群島,中國及台灣稱西沙群島)的北礁(North Reef)和浪花礁(Bombay Reef)的燈塔上設置衛星地面站,同時連接到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象徵中國的北斗衛星系統正式在帕拉塞爾群島投用。

香港01》引述中國官媒《環球時報》旗下軍事自媒體《樞密院十號》發表的文章指出,這兩座燈塔的北斗基站解決了中國船舶自動識別岸基系統在該海域的覆蓋盲區問題,之後若美國驅逐艦再前往帕拉塞爾群島,北斗可以實時跟蹤,中國「解放軍可以隨時掌握他們在南海的路線...為美國企圖插手南海設了一道實實在在的護欄」。

不過,南華大學的孫國祥指出,雖然北京近年來在南中國海不斷進行的軍事部署讓外界感到擔憂,但中國這兩座衛星地面站,對於其在南中國海的主權聲索幫助恐有限。

孫國祥說:「中國建接收站,它的主權的聲索意義是遠高於實質意義。在發射衛星的時候,它必須向聯合國去申報,衛星是怎麼樣在地球上的軌道運行,這些都使得在某種情況,(建立衛星地面站僅)是輔助的效果,這些輔助效果並沒有辦法直接證明,這些島礁就是從主權上面是隸屬於中國。」

然而,孫國祥示警,雖然這些衛星地面難以為中國在南中國海提供「主權認證」,但他也說,這些設備很可能進一步讓中國在與美國和俄羅斯的太空競逐上擴大其影響力,「當然,能夠制太空、也可能制南海的島礁」,成為「整個中國大戰略的一部分」。

避觸怒中國 東盟軍演常態化步履維艱

據德國之聲報道,印尼軍事參謀長尤多在東盟聯合軍演開幕式後對媒體表示,東盟已經同意每年舉辦軍事演習,之後將擴大至陸海空三軍的全面戰爭演習。

對此,孫國祥表示,未來應該要觀察的指標是「東盟的聯合軍演會不會向北延伸」,像是到菲律賓附近海域、或是越南或馬來西亞和中國之間有主權爭議的海域,進行聯合巡演、或是人道救助演習。

孫國祥說:「如果是如此的話,我們就可以更確定的是,東協真的是自己站起來了,有意願地和中國對話,或者也代表儘管沒有美日澳的這些國家的支持,他們也願意維持南海的自由航行的秩序,那就這幾點而言,其實意義是非常重大。」

然而,由於東盟先前一直不願公開點名北京,就是破壞南中國海和平的最大威脅,之後在致力展現東南亞國家聯盟維護海上主權的態度同時,恐怕也會小心翼翼避免挑動中國敏感神經,這可能是一項艱難的挑戰。

史丹福大學的鮑威爾指出,今年5月,印度與東盟成功在南中國海展開為期2天的聯合海上演習,顯示若區域強權願意提供援助,東南亞各國未來仍有可能聯合其他國家在南中國海擴大舉辦軍演,此舉除了能藉此將東盟演習常態化,還能藉由外部力量,間接遏止北京在這塊具有主權爭議的海域進行挑釁行為。

加查馬達大學的南中國海專家阿薩納則說,與其強調軍演頻率與規模,東盟不妨先以科學調研的方式與內部成員擴大合作,這不僅能加強東南亞團結,避開「軍演」字眼的聯合行動,也會讓中國難以對此多加置喙。

阿薩納說:「與其作聯合巡演,為何我們不(先)做聯合偵查,像是出於科學目的調查、或是海洋科學研究。我們可以在區域內討論海平面上升的問題、海洋學等。我認為我們可以開始涉及科學方面的合作,然後開始真正建立信心和信任,當信任建立後再進行其他合作。為了不要太過於激怒中國,我們可以從科學的角度來進行,如果從科學角度進行,比起參與巡演,參與(調查)的各方都會採取更容易的做法。」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