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全球災難日」?中國百姓的財富 就這樣被中共折騰沒了 ;華日:中國民眾信心危機

中國經濟陷泥潭,中共如坐針氈,動員國內外投資者出錢出力 福島核廢水排放,中共用力過猛,回力鏢傷到自己【阿波羅網報道】 美媒:中國信心危機將拖累整體經濟 中芯國際上半年利潤腰斬,預計半導體業將可能供過於求 :全球化石燃料補貼創7萬億美元,中國最高 路透獨家:中國即將大幅削減印花稅以提振股市,專家認為很難產生長遠效應

中國經濟正螺旋式下降,中共如坐針氈。發展經濟,信心比黃金重要,但現在中國的私企、老百姓,以及外資都不看好中國經濟前景,要救起任何一個環節都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不過也不是沒有辦法。向美國認輸低頭,求美國放中國一馬,靠外需拉動經濟,刺激內需,短期內會有效果,但長期來看,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過分倚重出口拉動經濟是不現實的,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經濟的問題。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從根本上、法律上切實保障私有財產,讓民營企業家們把中國經濟救回來,但這無異要了中共的命,指望中共自己這樣做是不現實的。

日前中共又採取了一些形式上的措施,如動員國內外投資者出錢出力,調降印花稅,但這些都形式大於實質效果,難以從根本上推動中國經濟。

中國輿論批判日本福島核廢水排放,在國內掀起了高潮,但這如同一把雙刃劍,也傷到了中國的海洋漁業,很可能未來十年,都難以翻身。

中國經濟陷泥潭,中共如坐針氈,動員國內外投資者出錢出力

路透社周五(8月25日)的報道,兩名消息人士透露,中國證監會周五與五六家跨國金融機構高管舉行了視頻會議。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從北京主持了這次會議。

一名消息來源說,美國知名投資管理公司富達國際(Fidelity International)、美國投行高盛集團等大型基金公司的主管參加了會議。

另據中國官媒人民網周五消息,與此同時,中國證監會召集國內社保基金理事會和部分大型銀行保險機構主要負責人開會,商討加大投資力度的問題。會議由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和副主席李超主持。

會議指出,投資和融資是資本市場最基礎、最重要的功能,養老金、保險資金、銀行理財等各類中長期資金與資本市場相互促進、協同發展。

中國政府原本把2023年定為「投資中國年」。但事與願違,外國企業對中國商業環境日趨艱難、政治走向難以預測、地緣政治環境不斷惡化,以及中國國內目前的經濟狀況產生了嚴重憂慮。

阿波羅網評論員楊旭表示,資本是逐利的,絕不敢干無利可圖的事情,各界全面看衰中國經濟的大環境下,外國投行會願意當冤大頭,到中國投資,不可能的事情嘛。

至於國內的社保基金,各類保險資本,在政治因素的考量下,可能會加大投資,但投資沒有合理回報,甚至可能血本無歸,就是拿百姓的養老錢打水漂,是極其不負責任的做法。

美國財經媒體彭博社說,截至到本周三,國際大型基金不斷逃離中國市場,約有110億美元的資金撤離,外資逃離已經持續了13天。

滬深300指數本月下滑7.7%,為今年以來全球表現最糟糕的股市之一。

福島核廢水排放,中共用力過猛,回力鏢傷到自己【阿波羅網報道】

阿波羅網林億報道/中國對日本向海排放含氚廢水相當不滿,排廢水執行當天(24日)中國便下令禁止進口日本水產品。國內幾乎全網都在痛罵日本排核廢水,抖音上絕大多數主播都在講核輻射,周四被中國人定義成了「全球災難日」。

當官方開動所有宣傳機器攻擊日本排放冷卻水,以期激發民族主義情緒時,必然導致出其不意的反作用

不僅僅只是數量極少的日本海產品受到影響,數量龐大的中國海產品也會在劫難逃,不僅僅只是國內7萬多家日式餐廳完蛋了,幾乎所有海鮮餐飲業都會受到懲罰

8月24日當晚,多個中國漁民直播間被大量惡毒評論霸屏,導致主播奔潰落淚。

2022年,中國海洋漁業人口為1619.45萬人。海水養殖產量2275.7萬噸,海洋捕撈產量950.9萬噸,合計總產量3227萬噸。僅略低於淡水合計總漁業產量的3407萬噸。海洋漁業佔了中國漁業總產量的半壁江山。

關鍵點是,海洋漁業產量基本上都是近海產量。2022年遠洋漁業產量僅233萬噸,佔比極低。現在這整個產業,被全民對核輻射的恐慌一把清空,未來十年都將被污名化和妖魔化。

阿波羅網評論員楊旭表示,中共的典型做法,只算政治賬,不算經濟賬。一紙公文,教培行業沒了,上千萬高薪白領丟掉了飯碗。一部反間諜法,濫用國家安全概念,讓外國人心生畏懼,令外資和遊客迅速逃離。疫情期間,動態清零一刀切,全世界都知道是錯誤的政策,但為了中共和習總的顏面,硬是強制執行了三年,重挫外企、民企和普通老百姓對經濟的信心,也是這次中國經濟深陷泥潭直接和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迫害法輪功的做法更是離譜,據知情人透露,中共僅迫害法輪功,剛開始每年要動用相當於國民經濟總產值(GDP)四分之一規模的綜合經濟資源來維持迫害,最高時這一數字達四分之三。

中國老百姓創造的財富,就這樣被中共一點一點的折騰沒了。

俗話說,「自作孽不可活」,中共這種不遵循科學規律,不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不遵循普世價值,胡折騰、瞎折騰的做法,最終毀了中國經濟。

美媒:中國信心危機將拖累整體經濟

美國《華爾街日報》25日發文,指出中國當前萎靡不振的原因有很多,關鍵問題可能要歸結為家庭財務,而普通民眾對於疫情封控解除後,生活將持續改善的信心已發生嚴重動搖,這可能會拖累整體經濟。

文章以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變化,住宅銷售面積等六張圖表,解析了當前中國的信心危機。文章指,在當前的經濟放緩中,居民消費價格、消費、服務業投資和房地產投資都異常疲軟,而所有這些都指向家庭。

目前,中國家庭正在迅速償還房貸,並普遍縮減開支。這種避險情緒升溫的背後主要是中國政府長達三年的動態清零政策破壞了服務業這個就業引擎,而要求房地產開發商去槓桿的整頓行動,又迫使房企推遲向家庭交付「預售」住房。

文章還指出,隨着中國在2023年初重新開放,新冠疫情時期的出口熱潮出現逆轉。同時,中國青年失業率超過20%。遭到重創的就業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帶來了普遍的悲觀情緒,家庭儲蓄遠高於新冠疫情之前的水平,民眾對進一步增加消費或購房深表懷疑。

文章表示,雖然中國經濟仍在增長,但只要中國仍然陷於開發商倒閉、房價下跌和家庭心態不穩的惡性循環中,可能就很難抑制經濟的下滑態勢。這可能使悲觀預期變得根深蒂固,進而導致儲蓄增加,經濟動能減弱,還可能引發金融系統的更大問題。

文章認為,為了打破這一惡性循環,中央政府可能需要向家庭進行大額財政轉移,或間接救助房地產開發商,並扭轉一些已使外國投資者和部分國內企業家受到打擊的激進監管措施。但目前仍不清楚中國政府是否會採取這些措施。

美國華人經濟學家,上海財經大學教授田國強認為,從中央到民間都在談三重壓力(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但歸根結底是信心、信任出現了問題。信心是黃金,信任更是鑽石,更為珍貴和重要,國家關係、社會關係、營商關係、朋友關係的本質就是信任加利益,前者是根,後者是果,沒有前者,就談不上後者。這些不解決,經濟只會往下走。

外資現在開始撤走,在羊群效應的作用下,越來越多外資會走,一旦如此,一時很難再回來了,也就沒有什麼新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能被引進來了,這樣下去,三駕馬車當然也都就不會起作用,繼續這樣,今後二十年恐怕都不會好。

除了中國港澳台地區和英屬維爾京群島、美屬薩摩亞外,累計設立企業數前3名分別是美國(75624家)、韓國(71867家)、日本(54631家)。目前美日韓與中國關係冷漠。如這些國家的企業大量外移,對中國經濟和就業將造成嚴重影響。

中芯國際上半年利潤腰斬,預計半導體業將可能供過於求

中國半導體龍頭中芯國際25日發佈2023上半年報告,顯示營業收入人民幣213.18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3.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9.97億元,比去年同期銳減52.1%。

中芯國際在半年報中稱,淨利率下降主要是由於上半年銷售晶圓數量減少、產品組合變動和產能利用率下降所致。報告還提到公司面臨供應鏈、行業競爭、地緣政治等多重風險,預期半導體業可能競爭加劇、供過於求。

IMF:全球化石燃料補貼創7萬億美元,中國最高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報告說,2022年全球化石燃料補貼達到創紀錄的7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7%以上。按地區劃分,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佔全球補貼的近一半。

報告顯示,按國家絕對值計算,中國在2022年的補貼額最大(2.2萬億美元),其次是美國(7,600億美元)、俄羅斯(4,200億美元)、印度(3,500億美元)和歐盟(3100億美元)。

根據IMF周四(24日)發佈的這份報告,由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及新冠病毒(COVID-19)大流行結束帶來的經濟反彈,全球能源價格飆升,促使各國政府向消費者和企業提供財政補貼,以穩定消費者價格。

路透獨家:中國即將大幅削減印花稅以提振股市,專家認為很難產生長遠效應

路透社的兩名消息人士表示,中國財政部等監管部門根據國務院指示在本月早些時候起草了一份關於下調印花稅的建議報告。相關決定最早可能會在周五公佈。

建議報告說,證券交易印花稅將會從目前的0.1%下調20%,甚至50%。如果這一措施得以公佈,這將是中國證監會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首次削減印花稅。

消息人士說,削減50%的可能性很大。不過,有關下調時機和幅度等細節尚未最後確定。

印花稅是政府對股票交易行為設立的一項增加政府收入的稅目,也是監管當局對股市進行調控的一種工具。下調印花稅可以降低股票交易成本,從而刺激股市的活躍。

印花稅下調的決定尚未出台,批評的聲音就已經不絕於耳。路透社引用上海一家投資管理公司基金經理謝晨(音譯:Xie Chen)的話說,「這樣的政策可能會給市場帶來短暫的提振,但長期來看不會有什麼作用。它所引起的股市反彈至多會持續兩三天,也可能更短。」

這位基金經理指出,只有經濟看好的預期而不是下調印花稅才能改變中國股市的長期走勢。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