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共按下「恐慌按鈕」!三則消息引爆市場;警惕!中國這產業已達到引爆點;失業率飆升!

​中共按下「恐慌按鈕」!三則消息引爆市場;警惕!中國這產業已達到引爆點;失業率飆升!大陸高校延長研究生學制 招群諷;勁爆!惠譽突警告:恐全面下調數十家美銀行評級 包括摩根大通

近期中國經濟的壞消息接連不斷,開始按下「恐慌按鈕」!?三則消息引爆市場恐慌情緒,人民幣大跌近600點、逼近7.33。

中國高科技產業增長呈現斷崖式暴跌,與此同時,印度和越南則在高科技製造業上強勢崛起。阿波羅網評論員楊旭認為,中國缺乏產生原創性發現、發明和創新的土壤。

中國青年失業率飆升,中共直接就不發佈了。最近大陸高校紛紛延長研究生學制,被指與青年失業率有關,也招來網友一片嘲諷。

勁爆消息!惠譽突發警告:恐全面下調數十家美國銀行評級甚至包括摩根大通。

美歐日禁令,中國高科技產業增長斷崖式暴跌,越南、印度強勢崛起,

中國經濟的壞消息近期接連不斷。最新數據顯示,中國高科技製造業今年7月份大幅下滑,僅同比增長0.7%,是2018年9月該每月數據開始統計以來最低的增速。

北京急於依賴自力更生以應對西方技術限制之際,中國國家統計局星期二(8月15日)公佈的數據還顯示,高科技工業產出2023年頭七個月僅同比增長1.6%,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1.7%。

香港英文的南華早報報道說,儘管增速有緩慢提高,但年度增長率遠低於2022年年底的7.4%和2021年的18.2%的增長率。

報道表示,除2020年早期因疫情導致的短期斷崖式下跌外,今年頭七個月的增長率也是中國自2003年首次公佈該數據以來最緩慢的。

同時,對高科技製造業的投資今年頭七個月僅增長11.5%,是2020年年底以來最低的比率。

報道援引人民大學上個月的一個報告說,今年高科技產業突然斷崖式的下跌需要高度警覺,很可能表明外部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的技術限制已經達到了一個引爆點。

該報告還說,通縮的恐懼、不斷萎縮的內外需求以及消沉的消費者情緒,都對已經步履蹣跚的經濟復甦產生複合影響。

中國高科技業的工業產出的增長率2013到2022年間為平均年度11.2%,甚至在新冠病毒疫情封控期間都比總體工業產出高出4.7%。即便2020到2022疫情期間,高科技業增長率也達到10.9%的年增長率,比整體工業產出高出5.6%。

報道援引與廣東省政府有關聯的智庫、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的執行會長彭澎的分析說,高科技產業的滑坡很可能將持續十年,重大技術突破短期內不太可能出現。

拜登總統8月9日簽署一項行政命令,限制美國企業對中國的半導體與微電子、量子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並要求美國投資者向財政部通報屬於受限類別的投資。

在中國高科技製造業低迷疲軟之際,亞洲其它國家則在快速成長。

印度總理莫迪的「Make in India」計劃的推動之下,2014年至2022年印度製造的手機產量累計突破了20億部,成為全球第2大手機生產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智能手機在印度出貨量達到98%,完全可以自給自足,年複合增長率達到了23%。

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報告顯示,隨着印度當地製造業的發展,帶來的附加價值也超過了15%,這個數字在8年前僅有個位數。

電動汽車可以說是中國對外出口中,為數不多的新增亮點之一,但現在同樣面臨越南的挑戰。

周二(8月15日),越南電動汽車製造商VinFast Auto Ltd.與美國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Black Spade Acquisition完成合併,正式登陸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

VinFast昨日的收盤價為每股10.45美元,開盤價為每股22美元,現報每股28美元,漲超160%,日內最高一度升至34.22美元。

市值方面,VinFast達到了650億美元,不僅超過了理想和蔚來的總和,在車企市值榜上還領先法拉利(577億美元)、Stellantis、本田汽車,以及美國的傳統車企福特汽車和通用汽車,僅落後於德國大眾汽車(716億美元)。

迄今為止,該公司已從越南向美國輸入了約2,100輛電動汽車,向加拿大出口了近800輛電動汽車。

2022年3月底,VinFast宣佈了建立首家美國工廠計劃。2023年7月28日,這個位於北卡羅來納州的工廠破土動工,預計將於2024年7月建成,2025年開始運營,第一階段將具備年產15萬輛汽車的能力。

實際上,中國電動汽車已有多家企業破產。

雷丁汽車曾經是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一顆璀璨明星,但短短几年時間就已破產,敗光了200億投資。

作為國內造車新勢力的代表之一,拜騰汽車的起點並不算低,曾跟蔚來、小鵬、威馬並列稱為造車新勢力「四小龍」,現在也已銷聲匿跡。

中國網路巨頭百度2021年成立「集度」宣佈造車,曾揚言其自動駕駛技術超越特斯拉。不過,吉利控股集團昨天發佈旗下全新汽車品牌「極越」,就是集度汽車更名而來,這也代表百度放棄造車。

阿波羅網評論員楊旭表示,在現代科技中,屬於中國的原創性的發明、發現屈指可數,就包括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鋰電技術,也是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人約翰·古迪納夫的功勞。

科學研究,以及科技創新是屬於高投入、高風險的行業。一項研究可能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投入,中國央企和國企領導人可能都換了好幾茬,很難保證政策的連續性,因為領導們急於出成績,好邀功高升。

同時,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極差,創新、發明很容易被別人複製竊取,一般的民營企業不願冒這樣的風險,很可能技術還沒開發出來,企業已經沒有了。最核心的一點是,中國沒有在制度層面形成,可操作的具體的保護私有財產的法律。

此外,中國人包括企業家和科研人員,普遍是心浮氣躁,急功近利,做不得冷板凳,這些也都不利於基礎研究,原創性的發明、發現,而這些才是中國高科技能在世界科技舞台上有一席之地最重要的東西。

中國開始按下「恐慌按鈕」!?三則消息引爆市場恐慌情緒,人民幣大跌近600點、逼近7.33

周二(8月15日),中國和美國都傳來了新消息:中國方面公佈的工業生產和零售額等數據不及預期,中國央行意外宣佈「降息」15個基點,與此同時,中國方面宣佈暫停公佈青年失業率數據。

中國周二公佈的數據顯示,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7%,遜於預期。零售銷售額增長2.5%,低於前一個月的3.1%。中國人民銀行將利率從2.65%下調15個基點至2.5%。

Horizon Investments首席投資官Scott Ladner表示,「中國政府不太可能以有意義的方式刺激經濟,這可能是今年第三次了。」

與此同時,中國國家統計局宣佈,將暫停公佈中國青年失業數據,理由是計劃重新審視統計方法。

華爾街日報稱,對投資者和經濟學家來說,突然叫停符合一種令人擔憂的模式,即圍繞中國經濟關鍵領域的迷霧越來越大。

資產管理公司TCW Group負責新興市場的董事總經理David Loevinger表示,中國數據和政策制定透明度的惡化,為投資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增加了另一層風險」。

上周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上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上年同期下降,而家庭和企業的貸款需求蒸發。

在國際方面,第二季度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觸及數十年來的最低水平,出口大幅下滑,原因是西方消費者在經濟增長放緩和利率上升的背景下繼續削減支出。

由於中國人民銀行為刺激經濟復甦而降息,美元/離岸人民幣匯率上漲585點,達到9個月來的高點7.3309。

由於主要國有銀行拋售美元以支持人民幣,人民幣一度短暫反彈。

中國晶片龍頭韋爾股份罕見虧損近八千萬

8月14日晚,中國IC設計行業龍頭企業——上海韋爾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韋爾股份」)披露了2023年半年度報告。

報告顯示,上半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8.58億元,同比下降19.99%;實現淨利潤1.53億元,同比下降93.25%;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負7896.13萬元人民幣。

失業率飆升!大陸高校延長研究生學制,招群諷

據中共官媒央視8月15日報導,大陸部分院校近日發佈了最新的研招考試調整通知,或正式的招生簡章,不少高校從2024年起,將延長研究生的學制。

根據中共的高等教育規定,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業年限為二至三年,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業年限為三至四年。近來,國內高校紛紛延長學制,已成趨勢。

哈爾濱工業大學官方宣佈,從2024年起,「將基本學習年限由2年調整為3年的學科,在過渡階段實行」。

無獨有偶,東南大學、山東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體育大學、陝西理工大學的官方媒體,都發佈了相似的公告。其中,北京體育大學博士學習年限延長到4年,北京理工大學也宣稱「博士研究生基本學制為4年」。

央視的報導出來後,在微博上引發熱議和多種吐槽。

「為了就業率好看?」「不畢業就不失業!」「這樣就永遠不會有人失業了,要麼是學生,要麼靈活就業!」「反正他們出去也找不着工作,就讓他們在學校里待着吧,就業率也不會太難看!」

有不少人吐槽當局折磨人,還有人聯繫到不少公司只要35歲以下的「年輕人」:「太難了畢業已三十然後用人單位又不要30+的官老爺們,你們到底有沒有為人民考慮過!」

「學制是延長了…可是…工作最老年齡不會延長…畢業以後就已經30+了…哪個公司要30+的大齡打工人啊…我今年31了,我們單位已經讓我準備好寫辭職報告了。」

「大好的青春都上學了,畢業都快三十了,就折磨孩子們吧,不減還加加加。」「全都關在學校里付學費,出來了研究生就給本科生的工作。。。完全就是拆了東牆補西牆!」

勁爆消息!惠譽突發警告:恐全面下調數十家美國銀行評級甚至包括摩根大通

周二(8月15日),惠譽發出警告說,它可能被迫下調包括摩根大通在內的數十家銀行的評級。

惠譽國際評級(Fitch Ratings)的一位分析師警告說,美國銀行業已經逐漸接近另一個動盪的源頭——數十家美國銀行的評級被全面下調的風險,其中甚至可能包括摩根大通這樣的大銀行。

債券投資者所依賴的信用評級公司最近的行為擾亂了市場。上周,穆迪下調10家中小型銀行的評級,並警告稱,可能會有另外17家銀行下調評級,其中包括Truist和美國銀行等規模較大的機構。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