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大驚 中共印鈔機廢了 銀行放貸激降9成;中國金融圈炸鍋 大陸版雷曼?

大驚 中共印鈔機廢了 銀行放貸激降9成;中國金融圈炸鍋 大陸版雷曼?爆雷達到這規模;運動了!最高獎百萬 陸醫界相互舉報掀高潮;驚掉下巴!中國藥企銷售費佔總營收這個比例 公關公司?

中國金融圈雷聲四起,恆大、碧桂園、富力、中植系之後,中融信託也暴了,3家上市公司踩上這顆雷,五礦信託、光大信託、中航,也都風雨飄搖…。中國版雷曼要來了嗎?

中國7月份人民幣新增貸款和社融增量斷崖式下滑,創近14年新低,「開不動的印鈔機」。

2022年,中國有39家醫藥上市公司的銷售費用佔總營收比,超過50%,人們不禁要問這是醫藥企業還是公關公司?

中國最大的房地產企業碧桂園半年虧損創紀錄,股價一度跌破1港元。

中國版雷曼要來了?中國金融圈炸鍋了!爆雷規模或達3500億,3家上市公司「踩雷」

阿波羅網林億報道/恆大、碧桂園、富力,房地產企業暴雷一個接着一;中國最大的資產管理集團中植系大廈將傾,中融信託也已出現「暫停兌付」。此外,五礦信託、光大信託、中航,也都風雨飄搖…。

一家企業違約,後繼會牽連到一批企業,最終傳導銀行。中國債務違約、理財產品逾期兌付,正在由點向面蔓延,大有風起雲湧之勢。

從周四(8月10日)開始,有關於「中融信託產品暫停兌付」的消息開始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這些傳聞在周五(8月11日)進一步升溫,甚至聲稱中融信託所涉及的產品規模高達6000億元,並且對多家其他信託公司也產生了影響。

周五,一段聊天記錄讓金融圈陷入了恐慌,大家都在尋找名為「劉宇軒」的人。光大信託和五礦信託在內的多家信託公司也也作出了緊急回應。

就在多家信託公司闢謠有關傳聞的同時,多家上市公司也紛紛發佈了關於信託產品逾期兌付的提示性公告,而這些涉事產品均與中融信託有關。根據財聯社記者的統計,目前已經至少有咸亨國際、金博股份、南都物業等三家公司公開表示,他們曾投資中融信託的產品並出現了兌付逾期情況。

一位前大唐財富員工向財聯社記者表示,據其了解目前涉及到四大財富公司發行的特定企業的相關定融產品已暫停兌付,四大財富銷售的中融信託組合投資類產品也暫停兌付。自營渠道上,中融信託財富中心銷售的部分組合投資類產品停止募集停止兌付。另外還有一部分現金管理計劃產品,因為涉及巨額贖回條款,暫停贖回。

「目前僅四大財富渠道售出的產品中,定融『暴雷』規模大概2500億,浮動10%;信託『暴雷』規模大概1000億,浮動10%。以上均不包括中融信託財富中心的產品。」

勸勸身邊親朋好友,如誰還有錢放在理財,抓緊拿出來吧,遲早的事。

「開不動的印鈔機」:7月份人民幣新增貸款和社融增量斷崖式下滑,創近14年新低

阿波羅網林億報道/中共央行周五(8月11日)發佈7月份的金融數據,其中7月份中國人民幣貸款增加3459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282億元,月底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8.9%,同時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0.7%。

美國《華爾街日報》在報道中指出,這四大數據全線回落,尤其是新增貸款和社融增量,更是斷崖式下滑。其中,7月份新增貸款還創出2009年11月以後的新低,社融增量創2016年7月以後的新低。

報道分析說,7月份貸款和社融增量下滑嚴重,與6月份這兩項數據回暖有關,但同時也印證了二、三季度經濟復甦乏力的現狀。

大數據專家蠻族勇士在推特分析稱,這組數據讓整個金融圈都措手不及。金融冰凍,錢想借都借不出去,這種現象,就叫做「開不動的印鈔機」。

在7月份的各分項數據里,唯有企業債券和政府債券的新增融資數據亮眼。考慮到企業債里的絕大部分都是國企債券和城投平台公司債券,所以,政府債務,成為了7月份推動印鈔機的唯一動力。

分貸款部門來看,7月住戶貸款減少2007億元,而上年同期為正增1217億元。其中,短期、中長期貸款分別減少1335億元、672億元。

數據顯示,七月份的家庭貸款(主要是房貸)從六月份的9639億驟減2007億元。當月的企業貸款業從六月份的2.28萬億元猛跌至2378億元。

7月份人民幣存款減少1.12萬億元,同比多減1.17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減少8093億元,同比多減約47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M2與M1同時下降,兩者的剪刀差走擴至8.4個百分點,為今年年內新高。這或意味着寬貨幣向穩增長的傳導不暢。

華金證券經濟學家羅雲峰表示:「不良的貸款數據反映出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疲軟。在企業不需要錢的時候強迫它們借錢是不好的。」

凱投宏觀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表示:「7月份中國銀行貸款增速跌至七個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而廣義信貸增速則跌至歷史新低。」「我們預計未來幾個月將進一步降息(最早將於下周二),政府債券發行量將激增,但除非企業和家庭信心出現更廣泛的改善,否則這可能不會大幅提升信貸增長。」

彭博社引用法國興業銀行駐香港的首席亞洲宏觀策略師常基龍(Kiyong Seong)的話說,「這個消息非常令人失望,它證明了中國經濟復甦依然非常脆弱。」他表示,中國央行近期再次降息的概率顯著增加。

醫界相互舉報掀恐慌潮,中國現文革式反腐

中國醫藥反腐運動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醫藥界人人自危。根據已經公佈的消息,今年以來,至少超過150位醫院院長或書記被查。

湖南醫療界一位不願公開姓名的李女士周五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說,中紀委進駐醫療系統後,醫院一片緊張,有醫院要求醫生或專家退還講座的酬勞:「有些就很嚴苛,要你之前收的講課費都退出來。現在作好退錢的準備。比如,醫生、專家,那些醫藥公司曾邀請很多主任專家去給下面的小醫院醫生去講課,或者學術交流。主辦方會付勞務費。他們(政府)現在矯枉過正,一旦要做什麼,不是『極左』就是極右。」

有網民留言寫道,最近醫療界好不熱鬧,醫務人員舉報領導,患者舉報醫生、醫藥代表舉報醫生,醫生家屬舉報醫藥代表。此前8月1日,上海正式施行《舉報獎勵實施辦法》最低獎勵金額分別為5000元,上限為100萬元。

中國醫藥行業相互舉報成風,上海市場監督管理局、財政局公佈獎勵舉報人辦法,上限一百萬元。(網絡截圖/古亭提供)

湖南省長沙市由中國國家衛健委直接管理的湘雅三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孟婕近日被該科9名同事實名舉報,指她允許沒有相關資格的學生獨自進行支氣管鏡檢查等醫療活動,導致兩名病人死亡。

另據央廣網常州8月10日消息,網傳常州市第二人民醫院醫生朱某蘭被查,家中查出1.5億元,包括4000萬現金、20套房子、30斤黃金。

江蘇宜興時事評論人士張建平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能不能取消官員的醫療特供,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我們看到教育培訓行業在反腐敗之後,一地雞毛。我們不希望醫療行業反腐之後又是一地雞毛。」

阿波羅網評論員楊旭表示,醫藥界的反腐除了割韭菜,充實地方政府腰包外,中共還能收穫政治上的紅利,讓普通百姓在對經濟失望的同時,在醫療上獲得一絲安慰。此外,也會淪為醫藥衛生領域官員打擊異己的工具。

運動式反腐不可能長久,醫藥療產業化帶來的問題還會再現,關鍵是人心變壞了,利益輸送是不可能杜絕的。

中國醫藥企業的銷售費用令人驚掉下巴,這是公關公司嗎?

在中國做生意、開公司靠的是關係,中國醫藥企業2022年的銷售費用很好的佐證了這一點。

據財聯社統計發現,以2022年的數據為例,銷售費用超過10億元的上市醫藥公司有89家,銷售費用超過50億元的公司有10家,他們分別是上海醫藥、復星醫藥、步長製藥、恆瑞醫藥、華東醫藥、百濟神州、白雲山、國藥一致、大參林、華潤三九。這其中又以上海醫藥的銷售費用最高,這家公司2022年的銷售費用高達140餘億元。

表1:2022年銷售費用居於前20的上市醫藥公司

從銷售費用佔總營收比例這一維度來看,有39家上市公司的這一數據超過50%。其中居於前三的都是科創板上市醫藥股,亞虹醫藥由於2022年的營業收入只有2.61萬元,銷售費用佔總營收的比例高達55894%。

註:2022年銷售費佔總營收超過50%的上市醫藥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銷售費用佔總營收比例超過50%的公司中,奧賽康、甘李藥業、百濟神州、譽衡藥業、西藏藥業、一品紅、九典製藥、步長製藥等相關公司2022年的銷售費用均超過了10億元。

高粱當武器,美國智庫建議成立經濟北約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近日發佈的一項貿易數據分析顯示,中國在400多項商品上對美國及其盟友的進口依賴度達到或超過70%。

這一分析指出,這400多項商品每年的貿易價值為470億美元,而中國缺乏相應的國產替代品。例如:中國進口的用於太陽能電池板的銀粉幾乎全部來自日本、美國和韓國;就連中國進口用於釀造傳統白酒的高粱,也有近三分之二來自美國。

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亞洲部高級副總裁車維德說,應針對中國的經濟威脅行為,建立一個類似於北約的經濟聯盟,對聯盟任何成員國的攻擊都視同對所有成員國的攻擊。

碧桂園半年虧損創紀錄,股價一度跌破1港元

碧桂園是中國最大的房企之一。該公司警告說,今年前6個月將出現數十億美元的創紀錄虧損。

總部位於廣東的碧桂園預計,2023年上半年淨虧損可能高達550億人民幣(約76.3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淨利潤為19.1億人民幣(約2.65億美元)。

該消息公佈後,碧桂園的股價在周五(8月11日)盤中一度跌破1港元,跌至0.9港元的低點。這使該公司延續了連續8個交易日下跌的跌勢,其中包括8月8日暴跌14.3%。

總體來說,碧桂園股價今年以來已累計下跌65%。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