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習近平手忙腳亂 核武雄心或受挫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任命王厚斌(後排左)為火箭軍新司令員、徐西盛(後排右)為火箭軍新政治委員,本圖由國家通訊社新華社發佈。LI GANG/XINHUA, VIA ASSOCIATED PRESS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對解放軍進行大規模體制改革的最高成就之一是設立了火箭軍,在之後的幾年裏,這個軍種一直保管着中國不斷擴大的核武庫。火箭軍擁有不同系列的導彈和大量發射井,體現了習近平的雄心,他要把中國提升為受人尊敬、令人畏懼的大國,準備抗衡美國在東亞地區的霸主地位。

但本周,習近平突然撤下了火箭軍的兩名最高級指揮官,換上了來自其他軍種、沒有管理核武器經驗的人選。這是五年多來發生在中國軍隊最高層的劇變。與此同時,中國也在應對有關前外交部長秦剛去向的問題。秦剛在今年6月下旬從公眾視野中消失,後來被免職,政府對此沒有給出任何解釋。

火箭軍高層大調整表明,該軍種擴張的同時,其高層出現了嚴重問題。幾名專家表示,對腐敗或對習近平不忠的懷疑可能會使中國升級常規導彈及核導彈的努力變慢或變得複雜。「我認為這可能會擾亂軍隊現代化,」在塔夫茨大學弗萊徹學院研究中國火箭軍及核武器現代化的助理教授戴維·洛根說。「進行大規模改革時,高層不穩定從來都不是好事,火箭軍發生的變化是巨大的。而且,現在新任命的高級指揮官幾乎沒有同導彈部隊有關的經驗。」

火箭軍前司令員李玉超上將和副司令員劉光斌中將被免職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即使在不透明的中國軍隊中,火箭軍的守口如瓶也屬極端。李玉超和劉光斌已經好幾個月沒在官方媒體報道中出現。他們的缺席引發了一系列猜測,包括他們之一或他們兩人被招募為間諜的傳言,以及香港報紙《南華早報》上周報道的腐敗指控。幾名分析人士稱,該部隊在導彈、發射井,以及技術上的支出巨大,與其有關的貪腐似乎是導致這兩名指揮官下台的最合理原因。

Planet Labs Inc.提供的衛星圖像顯示了被分析人士描述為中國2021年在西部哈密地區附近修建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PLANET LABS INC., VIA ASSOCIATED PRESS

「隨着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建設基礎設施,尤其是核武器發射井,有很多資金正在流向這支部隊,」華盛頓諮詢公司BluePath Labs的分析師馬特·布魯澤塞說,他最近寫了一篇研究火箭軍的文章。「從歷史上看,簽訂採購合同一直是解放軍腐敗的一個主要途徑。」除李玉超和劉光斌失蹤外,火箭軍前副司令員吳國華死亡的傳言也加劇了關火箭軍腐敗調查的猜測。中國一個新聞網站發佈了吳國華因癌症逝世的報道,但該報道已被刪除,引發了更多未經證實的猜測,認為他的死因可疑。同在上周,中共軍方採購辦公室發佈公告,徵集自2017年以來的採購合同中可能存在腐敗行為的線索。無論出於何種原因,習近平更換火箭軍領導層的做法表明,他急於對加強自己對火箭軍的控制。習近平周一任命了兩名新指揮官:火箭軍新任司令員王厚斌,以及負責紀律和人事的新任政治委員徐西盛(來自空軍)。

「這兩人都來自火箭軍之外的軍種,清洗之後緊接着就任命了他們,這是個很明顯的跡象,表明習近平覺得火箭軍腐敗的根子很深,他不信任火箭軍的任何副職指揮官能接班,」布魯澤塞說。火箭軍高層可能存在腐敗或不忠,這或讓習近平尤為不安。2012年上台後,習近平把清除軍隊中明目張胆的腐敗現象作為領導層的首要任務,把這一努力稱為他取得的標誌性成功之一。現在,腐敗行為可能再次浮出水面,而且是在一個尤其敏感的軍種。對火箭軍指揮官廉潔性的懷疑可能會令人們質疑中國的核導彈和基礎設施是否受到損害。「如此劇烈的人事變動非常不正常,」台灣淡江大學研究中國軍事的助理教授林穎佑說。他還說,習近平已經看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進展不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俄羅斯將領中的腐敗和虛張聲勢。「隨着火箭軍受到新的審查,他們是否也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問題?」習近平在2015年12月31日設立了火箭軍,這是他全面努力的一部分,旨在令解放軍更有能力對外投射中國力量,同時也將軍隊更直接地置於自己領導之下,除了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外,習近平還兼任中央軍委主席。火箭軍的前身是第二炮兵部隊,成立於1966年,負責管理中國剛起步的核武器計劃。習近平把「二炮」提升到軍種的地位,表明他想讓這支部隊發揮更大的作用。

習近平2016年在北京接見火箭軍代表。LI GANG/XINHUA, VIA GETTY IMAGES「

「火箭軍是我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習近平在2015年向火箭軍新任指揮官授旗的儀式上說。他說,火箭軍的使命任務包括「增強可信可靠的核威懾和核反擊能力,加強中遠程精確打擊力量建設」。中國人民解放軍現擁有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導彈庫之一,對在亞洲的美國軍隊構成潛在威脅,也對中國聲稱是自己領土的民主自治島嶼台灣構成威脅。五角大樓在2022年評估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報告中寫道,中國在2021年的測試和訓練中總共發射了135枚彈道導彈,超過了世界其他國家在非戰區發射的總和。

火箭軍還控制着中國的幾乎所有核武器,該國的核武器數量已在不斷增長。雖然中國不透露其核力量的規模,但五角大樓的估計是,中國目前擁有逾400枚核彈頭,到2030年時可能擁有1000枚,從而接近美國和俄羅斯部署的核彈頭數量。火箭軍揮舞着核擴張的大棒,在中國北方三個乾旱地區建了約300個彈道導彈發射井。雖然中國官員尚未公開承認這些發射井的存在,但習近平已明確表示,他想擁有更強的「戰略制衡能力」。這些雄心可能會因火箭軍指揮層的動盪而暫時受挫。

中國火箭軍的火箭出現在今年4月在台灣附近舉行的軍事演習中。LIU MINGSONG/XINHUA, VIA ASSOCIATED PRESS

不同尋常的是,火箭軍新任政委徐西盛的政治級別高於新任司令員王厚斌。徐西盛是由幾百名中共高級官員組成的中央委員會的委員,而王厚斌根本不在這個委員會裏。徐西盛很可能出任火箭軍黨委書記(黨委是最有權的部門),華盛頓國防大學中國軍事研究中心主任孫飛(Phillip C. Saunders)說。「他們在這次調整中可能需要一批來自火箭軍之外的政治可靠人選,」孫飛說。中國已把更多的導彈處於更高的戒備狀態。「這讓火箭軍指揮官的可靠性變得越來越重要,而司令和政委是為部隊定基調的人,」他說。

Muyi Xiao自紐約對本文有報道貢獻。

作者儲百亮(Chris Buckley)是《紐約時報》首席中國記者。他成長於澳大利亞悉尼,在過去30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內居住在中國。在2012年加入《紐約時報》之前,他是路透社的一名記者。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冬琪

來源:紐約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