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北約公報大篇幅嚴辭批中共威脅 評論:為新冷戰拉開帷幕

北約峰會周二發表公報,直指中國野心和脅迫挑戰了其利益、安全和價值。公報還歷數中國用軍事、經濟等手段破壞國際秩序,明言反對中國假以民用理由作軍事擴張。專家認為該公報意味新冷戰2.0拉開帷幕,北約、歐盟和亞太盟友組成聯盟,與中俄形成對壘。

2023年7月13日,北約峰會邀請亞太夥伴國家韓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與會。

北約峰會周二發表公報,直指中國野心和脅迫挑戰了其利益、安全和價值。公報還歷數中國用軍事、經濟等手段破壞國際秩序,明言反對中國假以民用理由作軍事擴張。專家認為該公報意味新冷戰2.0拉開帷幕,北約、歐盟和亞太盟友組成聯盟,與中俄形成對壘。

正在立陶宛舉行的北約(NATO)峰會在周二(11日)發佈公報,直指「中國公然的野心和強制性政策挑戰了北約聯盟的利益、安全和價值」,批中國採用廣泛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手段擴大其全球影響力和投射力量,同時對其戰略、意圖和軍事擴張保持不透明。針對北約盟國,中國還使用惡意混淆、網絡戰、對抗性言論及虛假信息等手段。

公報說,中國尋求控制關鍵技術和基礎設施、戰略材料和供應鏈,利用經濟槓桿製造戰略依賴,並在包括太空、網絡和海洋領域破壞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

公報指中國正在迅速擴大核武器庫。北約反對中國以民用項目為幌子用於軍事生產或試圖生產核原料。

公報認為中俄關係與北約的價值和利益相悖;要求中國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不向俄羅斯提供任何致命援助,不以任何方式支持俄羅斯的侵略行為。

公報表示,願與中國進行建設性接觸,但同時正提高共同意識應對中國對歐盟和北約構成的系統性挑戰,防範中國分裂聯盟的努力,維護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包括航行自由。

歐中問題專家史明向本台表示,此次公報指出中國的危害性甚至超出俄羅斯,意味新冷戰拉開帷幕。

史明說:北約的這個宣言認為中國在國際政治上是一個結構性的、時間會持續很長的一種威脅。德國憲法保衛局的領導說了一句話是:俄羅斯是一場風暴,中國是氣候變化,意思是說西方整個對付中國要從長遠着手。很像二戰以後的「超長電報」,就說戰後的蘇聯將會長期威脅西方,西方必須做好長期的準備。那麼這個冷戰2.0隨著這個宣言正式拉開帷幕。

史明認為,公報顯示北約與歐盟、印太區的四國聯盟破解了中共的分化陰謀,在對抗中國方面已達成一致。而他相信,在民主國家圍堵下,中國會加強與俄羅斯的合作。

史明說:北約對中國的定性是歐盟、美國對中國定性的再度的反應,在地緣政治和地緣軍事上,西方已經達成了高度的一致,已經沒有甚麼中國可以分裂的餘地。雖然這次還是保留了和中國在一定範圍內合作的說法,但是在對抗大背景下的合作,不再是以前的那種合作,未來中國不能期望採取這樣或那樣友善的姿態,西方就會放棄對抗,不可能了。

北約峰會正在立陶宛召開,周二發表的公報對中國做出嚴厲定性。(德國駐北約官方推特圖片)

史明也強調此次北約峰會領導人及公報中還有一個重點就是警告中國對台灣的威脅。

史明說:北約特別提出來像台海這樣的問題,還不主要是北約國家,還邀請了這些聯絡國,韓國啊、日本啊。也就是說我們北約不僅是負責我們自己的安全,包括跟我們有友好關係的聯絡國的安全,我們也都包了,我覺得這個看點是很重。

法國時評人王龍蒙在接受本台採訪時,呼籲德國、法國不要因經濟利益讓步,成為民主陣營中被中國攻陷的一環。

王龍蒙說:這個公報中強調了與歐盟、印太四國聯盟的聯合。我比較擔憂的是,中國政府一直以經濟為籌碼拉攏法國、德國,以至於馬克龍早前在台灣問題上做出不負責任的表態,德國也一直為了中國市場在原則問題上失聲。我希望作為歐盟領頭羊的德國、法國不要成為對抗中國聯盟的漏洞。

周三(12日)北約國家及新成員瑞典國家領導人,與亞太夥伴國家韓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的領導人、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共同召開會議,北約秘書長斯托爾騰貝格表示:當我們站在一起時,我們變得更強大、更安全。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夏雨荷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