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習近平沒想到,一通電話讓他騎虎難下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終於通上話,在開戰14個月後,烏克蘭即將展開春季大反攻之際,俄烏交戰雙方終於有一個傳話者,似乎出現一絲和平希望,但因為北京一貫支持俄羅斯,加上盧沙野事件,使更多人雖樂見中烏領導人通話,也對北京推動「勸和促談」毫不樂觀。

習近平3月訪俄後表示會致電澤倫斯基,充當和平使者,但遲無行動;他曾對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願意在條件和時機成熟時」與澤倫斯基對話,各方都在等待何時通話。終於烏中雙方26日宣佈習澤兩人通話。澤倫斯基先以推特簡短表示「我跟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了一次很長且很有意義的通話。我相信這次通話,以及烏克蘭任命駐中國大使,將大力推動雙邊關係發展。」澤倫斯基在推文中避談俄國,着重烏中兩國雙邊關係,但透露任命新的駐中國大使。

新華社官方發佈較長內容指「中方堅持勸和促談,並將派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赴烏克蘭等國訪問,就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與各方深入溝通。」但以「危機」而非「戰爭」,更絕口不提「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事實,顯示習近平仍站在普京立場;習近平訪俄多日,但對被入侵挨打的烏克蘭就是打通電話,輕重不公。

北京在隨即舉行的特別簡報會上,主要陳敘12點和平方案,但對媒體詢問的主要問題都避而不答,即使第二天北京外交部記者會上,國際媒體進一步要求中方提供更多資訊時,中方仍未能提供。值得追問的是為何習近平此刻通話?外界推測兩個原因迫使習近平打這通電話,一是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瘋言風波未息,二是美歐軍援到位,烏軍即將發動春季後大反攻,俄軍無力再戰。

盧沙野一周前接受法國媒體有關「前蘇聯國家無主權國地位」、「克里米亞不屬於烏克蘭」等談話,引發軒然大波。中駐法使館與中方外交部遲至四天後才出面澄清,稱這是盧沙野「個人觀點表達」、「各方不應過度解讀」,但仍沒有對盧沙野做任何懲處;盧本人沒道歉或收回言論,使得各方懷疑中國的歷史認識,不具資格來調停俄烏戰爭。

資料圖:2月14日,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北約防長會議前展示印有戰鬥機圖案的手帕,要求西方援助戰機。(視覺中國)

中共官媒除無譴責評論,甚至認為盧是替中共官方「講了一直不敢的話」,也許這才是習近平個人對蘇聯解體念茲在茲的核心看法。習一直把蘇聯解體看成是悲劇,是要全力防止的「顏色革命」,更要中共黨員認真學習避免的歷史教訓,從而接受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的公當性,並呑烏克蘭也不足奇。

曾任中共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政策研究局局長的盧沙野,與中央及習近平思維保持一致,這絕不是他「個人觀點」,而是中共涉外系統的統一觀點。盧沙野說法,摧毀30多年中共在歐陸的外交工作,遭到全歐輿論猛烈抨擊,直接影響到習近平要推動俄烏談判的正當性,所以逼得他必須致電烏方。

在此同時,美歐新增軍援坦克火炮都陸續到位,即將在烏東烏南發動大規模攻擊,奪回頓內次克與克里米亞,美國北約決心要讓俄羅斯保不住已佔領的烏克蘭領土,取得停火談判優勢。

本來各方研判,習要到烏軍攻勢結束後再「勸和促談」,但莫斯科久戰兵疲,擔心可能失去已佔領的烏國領土,因此要求中方在烏軍發動攻勢前就先致電。

中共官媒評論,關於俄烏爭議的具體問題(領土主權佔領),要自己談判解決,現階段目標就是要雙方停火,推上談判桌。但有些官方評論更露骨的指「停火就先要美方停止供應烏方軍火」,在中共的邏輯敘事裏,俄羅斯沒有侵略問題,西方更沒有支援烏克蘭必要。 

目前各方對習澤通話多持正面看法,更指出習近平之舉可建立「負責任全球大國」形象,但也意識到,中國已將俄烏戰爭視為一場未來世界新秩序的鬥爭一部分,如果接受中國出面協調停戰,就形同接受中俄設下前提的烏戰後世界地緣政治格局雛型。 

習近平這通電話後並未改變俄烏兩國的既定立場,他必須要施出渾身解數讓雙方對話,但盧沙野風波已讓整個歐洲看穿習近平對歐洲歷史的認識,想「勸和促談」、兩邊討好,又要改變國際秩序,這通電話已讓他騎虎難下。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世界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