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共力推軍事現代化 軍民融合有軟肋?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多次要求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其中有關"軍民融合"的特殊政策引發外界關注。多位美國專家認為,中國目前實際的國防投入遠遠超過官方數據,而其軍事系統中仍存在"軟肋"。

4月13日,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就中國軍事技術和創新能力召開聽證會。多位美國專家在會上表示,中國國防現代化議程中,「軍民融合」戰略是最有效的一部分。然而就中國的軍事系統而言,仍存在創新變現率低等致命的弱點。

中國軍隊在過去二、三十年中取得的技術進步令外界關注,尤其是在現代導彈系統,反太空武器、人工智能等領域縮短了與美國的差距,而中國對台灣的潛在軍事威脅也日趨引發美國擔憂。

「一個國家能否保持有利的態勢,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是它是否有能力在軍事領域進行投資和創新,並與主要競爭對手保持明顯的軍事優勢。」該委員會副主席亞歷克斯·王(Alex N. Wong)開場直言,美中軍力競爭的關鍵領域在印太地區,一旦中國在該地區佔上風,將帶來更多衝突和動盪,「中共領導人明白這一點,他們正在尋求從美國手中奪取軍事優勢。」

上月,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再次強調,要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力爭到2035年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要把解放軍全面建設成「世界一流軍隊」。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全球衝突與合作研究所主任張太銘(Tai Ming Cheung)在聽證會上分析說,中國軍事系統很大程度上是自上而下的高度垂直集成,該結構有利於集中資源,實現跨系統調動。他認為,中國的國防預算、投資回報和用於軍事現代化的資源遠遠超出官方數據,如中國的國防工業正通過資產證券化公開募股,從市場獲得資金;同時,政府還引導民間資本向創新領域流動,而這些都不包含在國防預算內。

但他指出,中國軍事現代化能力的發展尤其依賴軍民融合戰略,而技術轉化率卻十分低下:「我一直在關注的一個領域是創新的商業化,我將其稱為從創新到工業化。那麼如何將大量的研發實際投入生產?這有點像進入市場。而中國國防界非常明確地表明,他們的擴散率非常非常低……,這是中國系統的一大致命弱點。」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國防分析師克里斯蒂安·柯里登(Christian Curriden)也認為,中國解放軍的弱勢在於研發、採購系統效率非常低。中國軍工企業長期處於行業壟斷地位,缺乏透明度和市場競爭。中國也意識到這些問題,因此試圖通過軍民融合來引入競爭,以確保創新轉化。

柯里登:「就國防工業基地而言,中國仍然比我們的規模小,但他們正在變得具有可比性。正如我們所看到的,特別是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系統和超高音速系統,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和資金,他們就有能力生產出非常先進、創新和有效的武器系統。」

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the 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技術和國家安全項目高級研究員艾莎·卡尼亞(Elsa Kania)則表示,中國的軍民融合戰略是在新時代趕超美國非常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在太空、網絡空間、深海、人工智能等領域。

卡尼亞:「該願景(軍民融合戰略)認識到利用中國充滿活力和高度競爭的技術生態系統,並開始引進新公司的必要性。這些公司可能無法挑戰傳統國防工業的壟斷地位,但在邊緣產生了真正的影響,特別是當涉及到傳統國防工業沒有積極參與的新興領域。」

但她同時指出,中共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和軍民融合重點辦公室等機構正在努力克服以前缺乏高層監督和設計上的缺陷,但仍很難解決冗餘、腐敗等問題。

卡尼亞還強調,近期美國對中國的半導體制裁確實打擊了中國的軍民融合能力,但這只是短期影響。從長遠來看,北京意識到這些瓶頸,從而推動更多資源用於克服這些障礙。然而,中共的第一要務仍是控制,以及穩定優於創新。長遠來看,中國更高層的決策會阻礙科技公司的進一步發展。

她建議,美國應加強對外投資的監督和篩選,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等敏感領域,以確保獲得美國資金支持的私營公司不會為中國提供軍事服務。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