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拒絕讓步 法國總統馬克龍與街頭對峙

作者:

2023年3月28日,法國全國爆發第十波反對養老金改革的大罷工。圖為在巴黎,示威者在示威結束後坐在民族廣場的一座雕像上。 AP- Thibault Camus

法國工會聯合組織在發動第10波全國大罷工前夕,呼籲執政者建立調解機制,「以便擺脫危機」。對此,法國政府發言人韋蘭一句否決:「無人需要調解!」自然,聯合工會提出的「懸置」退休法案,政府不予理睬。

因此,按照法新社的說法,聾子對話繼續。總統說他已向工會伸出了手,總理博爾納已於周二發出邀請,請工會領袖來馬提翁宮下周開始時前來「商談」,什麼都可以談,但法定退休年齡從62歲延至64歲這一條不能談。

各自打着向對方「伸出手」的旗號,其實政府和工會都有算計,工會深知,只要政府同意懸置法案,談判,扯皮,可能的前景就是永遠懸置下去。當局更明白,一如來自愛麗舍宮的消息稱:「如果懸置一個半月用來調停,最後的結局就是退休法案作廢」。

所以,政府選擇了拖延戰術,等待憲法委員會對法案作出審核決定,同時也希望街頭示威浪潮漸漸平息。工會方面揭露政府這是讓「形勢惡化」,但28日舉行的第10波示威,參加的人數明顯下降,當局的期待似乎有勝算的可能,不過,聯合工會周二晚間作出決定,4月6日舉行第11波大示威。

馬克龍之所以如此強硬,這與第五共和國憲法有極大的關係,有些政治評論人士甚至認為,第五共和國賦予總統的權力甚至高出了美國總統的權力。在鄰國英國看來更是不可思議,金融時報專欄作家Simon Kuper周末撰文譏諷法國總統「權力無邊」,「簡直就是一個發達國家選舉出來的獨裁者」。在他的祖國,兩位首相在短短四個月內被一連串論爭席捲而去。

法國政體通常被稱為「半總統制」,根據憲法規定,總理對國會負責,而不是總統。法國波爾多政治學院教授Camille Bedock分析,「事實上,真正的執政者是總統而不是總理」。的確,在第五共和國,除了曾經出現的兩次共治,總理的權力直接來自總統。

馬克龍對此當然心知肚明,在退休法案在議會膠着之際,他在部長會議決定,動用憲法49.3條款,在無需國民議會表決情況下強行過關。他公開說:「我不擔心失去位子或者席位」。但出身於執政多數黨、被總統任命的總理通常被形容為總統的「保險絲」,第五共和國,一旦發生政治危機,換總理是常事,總統照當不誤。

不過,憲法如此保護下的總統,也使其處於自我孤立的處境。法新社報道,最近幾個月,馬克龍很少離開愛麗舍宮,他的「朋友」也不敢直言。而多數黨內部,分歧也開始顯現,多數黨主要盟友「民主聯盟」周二公開表示支持工會提出的「調解」建議。

反對黨似乎看到了總統深陷孤立的處境,趁機努力放大。社會黨第一書記福爾猛烈地抨擊馬克龍:「一個又聾又瞎一點都不理解人民呼聲的人」。福爾抨擊馬克龍的話,其實或多或少出自馬克龍2017年首次競選總統前出版的『革命』,書中說:"激發我們同胞的憤怒或拒絕的原因是確信權力掌握在不再像他們、不再理解他們的領導人手中。"福爾大約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馬克龍則一直努力說服他的公民:歐洲夥伴國家,許多都已把退休年齡延至67歲,法國如不改革,目前的退休體制將難以為繼。

當局和街頭對峙,到底是第五共和國的權力結構出現了問題,還是法國是一個難以改革的國家?法國的輿論在不停地質疑。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