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叫華西垻

作者:

在美麗的中國西南,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叫成都,成都的南邊,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叫華西垻。

流沙河說,成都的「文化」在兩處:一是少城路的民居建築,第二就是華西垻的大學文化。

華西垻之於成都,猶如牛津、劍橋之於倫敦,清華、北大之於北京。成都是文化之都,華西垻就是成都的文化地標,可謂「成都之都」。著名詩人流沙河說過:「要研究晚清的成都,得去寬巷子、窄巷子;要領略民國時候的成都風情,得去華西垻。」

華西垻的來歷

成都南門外二里、錦江之濱、南台寺之西,有一片風景清幽之地,古稱「中園」,曾是劉備游幸之地。五代時,這裏又成了王建的蜀宮別苑,園內有百年老梅,故又稱「梅苑」。南宋大詩人陸游居蜀中時,常游於此,他在記述中說:「成都城南,有蜀王舊苑,多梅花,百餘年古木」。

如此園林之美、野幽之趣的梅苑,在元明兩代的戰亂中毀了又建,建了又毀。

張獻忠入主成都後,拿了這片大平垻屯兵、閱兵,曾經的游賞題詠之地,轉瞬成了舞刀弄槍的練兵場,中園、梅苑,名存實亡,取而代之的新稱號叫御營垻。

1905年,深入中國西部腹地的美、英、加三國的五個基督教會,意欲在成都開辦洋學堂。經過一番協商籌組,1909年在御營垻旁建起了一所華西協合中學,作為華西大學的附屬中學。這所附中先於華西大學創辦,被譽為「西學文化的先驅」,1953年更名為成都十三中。至此,御營垻成了洋學堂的所在地,「華西垻」這個新地名映入了人們眼帘。

1910年3月11日,在成都華西垻,華西協合大學正式開學,開啟了華西垻最輝煌、最風流的時代。華西協合大學是一所教會大學,與燕京大學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又早於燕京大學建立。華西大學的組織管理是按照牛津大學的體制來辦理的,由於它地處西南邊陲,故命名為「華西協合大學」。它是成都乃至中國西部所建立的第一所現代化意義的大學。

華西協合大學以「中西合式」作為學校建築的整體風格,將中國古典建築樣式的飛檐、斗拱、青磚、黑瓦、歇山式大屋頂,以及具有中國民俗風味的花卉鳥獸飾物等嵌入西洋建築,既端莊渾厚,又靈巧細膩。到20世紀30年代前後,華西垻上的建築已經有40幾座,形成了既統一又風格獨特的建築群,而且大部分至今保存完好。校園以鐘樓為原點,向南向北延伸為中軸線,主要建築皆沿中軸線東西兩側展開,形成錯落有致的格局。華西垻建築群,與周圍的道路、荷塘、操場、門坊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相互呼應。其中懷德堂、懋德堂、萬德堂,尤以精緻完美、崇宏壯麗著名,堪稱近代成都建築的典範之作,被當時的建築師們視為樣板,競相效仿,在中國的其它大學廣泛採用。

華西垻有多大?

到1930年時,華西垻的規模在原有基礎上擴大了10倍,佔地1000餘畝。東至南台路,北靠錦江,南倚林蔭街(林蔭街向南至原省博附近,民間稱為華西後垻),向西延伸到了漿洗街。

民國時期的華西垻有多出名?當時民間用「海上」代指上海,「湖上」代指杭州,「垻上」代指成都,垻上就是華西垻。

儘管華西協合大學自1910年創立至今已有110年的歷史,期間校名也幾度變更,先是改為「華西大學」,繼而改為「四川醫學院」,再改「華西醫科大學」,又改「四川大學華西校區」,無論怎樣改來改去,老成都人、老華西人,仍然喜歡直稱「華西」,或者加一垻字而稱「華西垻」。

成都歷史上曾有許多精彩的東西,譬如皇城、御河、城牆,今天保存下來的已經不多。皇城在1967年就被炸掉了!城牆在建國後被挖毀了!200多座橋樑灰飛煙滅,50多個大池塘被填埋,多條河道被改建成防空洞和地下商城!這些都是巨大的文化損失!萬幸的是華西垻卻被比較完整地保存了下來,今天的人們也才有機會與這座見證了成都百年風雨的傳奇大學親密接觸。

天堂就在華西垻

抗戰八年,27所大學內遷,重慶的沙坪垻,昆明的下垻,宜賓的李莊和成都的華西垻,都是北方名校的內遷之所,成為保存、延續中國高等教育命脈的聖地。

當時有「三垻」的說法,即:重慶沙坪垻、成都華西垻和漢中鼓樓垻。陝西漢中鼓樓垻因各方面條件較差而被貶為「地獄」;中央大學所在的沙坪垻,被稱為「人間」;華西垻因地處天府之國首府成都,環境優美,故被譽為「天堂」。得天獨厚的華西垻,對於飽受戰火之苦的五校師生,不啻是理想的「天堂」。對於垻上風光,史學大師陳寅恪先生有詩讚曰:

淺草方場廣陌通,

小渠高柳思無窮。

雷奔乍過浮香霧,

電笑微聞送遠風。

大學者吳宓曾在日記之中描寫過垻上景致。有一天他從陳先生家中出來,眼見「細雨濛濛,高柳鳴蟬,綠草清溪」,不由深情地吟道:「神州文化系,頤養好園林。」

比吳宓晚一輩的川籍學者唐振常,在一篇回憶文中這樣寫道:「過萬里橋,左轉,前行,即是當年全國校地之大,校園之美無出其右的著名華西垻。」

抗戰時,金陵大學、金陵女子大學、中央大學醫學院、燕京大學、齊魯大學都遷來華西垻上,與東道主華西協合大學同在一個校園裏行課,人文薈萃,弦歌不絕,書聲琅琅,極一時之盛,成為華西垻上空前絕後的「五大學」。五大學蜚聲大後方,華西垻遂成為戰時錦城文化區的代名詞。一時間華西垻上文、理、法、醫、農五類專業,六、七十個科系,匯聚了數千名教授學者。走在路上,迎頭撞見的,不是教授就是學者,都是當時的大名人。

一位叫亨斯曼的外籍博士在他的文章中寫到:「可以說,世界上任何地方最著名的大學教授和學術權威當時都聚集在成都。」中西文化交融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況,垻上五所大學各有專攻,金大的農學院聞名於世,華大的醫科、牙科和製藥,更是名揚海內外。

這些高校在華西垻的辦學,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吉普女郎坐在美國大兵的吉普車上在垻上兜風,交際花們出現在各個大學的聚會場所,當時華西垻通用的語言不是中文而是英文。

華西垻有名,首先是來此任教的中外學者文化人士均屬一流:李約瑟、海明威、斯坦貝克、費德林、文幼章都在華西垻留下過身影;陳寅恪、顧頡剛、錢穆、徐中舒、蒙文通、呂叔湘、董作賓、林山腴、許壽裳、吳宓、羅念蓀、梁漱溟、潘光旦、朱光潛、朱自清、孫伏園、童第周、張恨水等一大批國內名流、名教授,都在垻上任過教或作過演講,當時景象,如同群星燦爛。

其次,華西垻上的幾十座中西合璧式的樓房,排列有序,錯落有致,星羅棋佈的洋式小別墅,帶小草坪,圍以花木藤蔓,一年四季,總給人悅目歡愉之感。

何滿子先生回憶說:「當年,我只要晚上有空,就出新南門到華西垻大學區,踽步於幾幢外籍教師居住的樓下,那裏經常飛送出鋼琴聲,彈奏練習曲或成段的名曲……」每當夕陽西下,草坪上散放着幾頭花白色的荷蘭牛,鋼琴房裏傳來悠揚的琴聲,「對牛彈琴」遂成為垻上一景。

在如煙的歲月中,華西垻的「鐘樓映月」、「三台點兵」、「孤島天堂」、「柳塘壓雪」等十大景觀,曾是無數華西垻人終其一生也難以忘懷的地方。而華西垻十大景觀中最著名的當屬鐘樓下的荷花池,這裏翠竹繞着水塘,銀杏張開華蓋,一對對情人漫步於荷塘月色之下,每當鐘聲響起,華西垻就進入了靜謐的天國意境。

華西垻——成都的文化地標

許多外來的人不明白,落後的中國西部,為什麼會矗立着成都這樣一座非常古老而又非常現代的大都市。這實在是得天獨厚給了成都以滋養,成都自建城2300年以來一直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物產豐富。早在漢唐,成都就是「揚一益二」的繁華所在,它是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是茶馬古道的出發地,也是商埠交易的集散地,還是文人墨客的薈萃之區,和最早接受西方文明的古都之一。

如果說成都是歷史文化名城,那麼主要有兩條文化線路:一條是由司馬相如、花蕊夫人、薛濤、杜甫諸葛亮,直到近代的巴金、李劼人等文化名人所沿革和演繹的中國文化傳統;另一條則是西方文明進入中國西部之後,由英國人陶維新、加拿大人啟爾德,美國人畢啟(華西協合大學第一任校長)等人帶來的西方文明。兩種文化文明的交融,便使華西垻在成都城市發展史上具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說,沒有華西垻,老成都人所知道的世界一定會有局限;而外部世界,正是通過華西垻,才對中國這個內陸省份有了更多的了解。

說起華西垻,上了年紀的成都人都還記得,它是西洋文化傳到中國西部的第一落點。對許許多多的老成都人來說,第一次看到電燈、留聲機、「洋馬兒」(自行車)、照相機以及下洋操、打洋球這些新鮮玩意兒,都是在華西垻;而大學校園內讀書的四川女子、大學醫科的屍體解剖課,引來的就不僅是好奇,還有過流言與恐懼。但隨着時光流逝、交流增多,成都人漸漸了解了華西、接納了華西、接受了西醫,許多人也正是透過華西的窗口,了解了外部的世界。

華西的洋人也漸漸了解了成都,了解了中醫,華西垻內外的西洋人和成都人,走過了從排斥到接納的中西文化交流的長廊。除了醫學教育,華西垻對成都產生的影響,也滲透到了體育、音樂以至於人們的日常生活。「就連華西垻的保姆也知道比薩,知道每日漱口刷牙!」流沙河先生評價說:華西垻對提高成都優美、高尚的文化起了巨大的作用。

華西口腔冠冕天下

1917年,華西大學設立了牙科,這是中國最早的牙科專業,因而華西垻又被稱為中國口腔醫學的發源地。今天,中國共開辦了數十個專門的口腔醫學院校,其中的學科帶頭人大多是從華西大學畢業的。華大牙科以其精湛的技術、高超的學術水平,歷來為國內外各界人士所稱道,早在20世紀20年代末期就開始從國外接收留學生,這裏是中國接收外國學生來華學習現代科學技術最早的機構之一。

提到華西口腔,不能不提到加拿大人林則,是他,最早將西方的口腔醫學引入崇山峻岭之中的成都,在華西垻建立據點,使其成為中國口腔醫學的搖籃,這是具有開創性質的奠基。林則博士是第一個到中國傳教的牙醫,他在1917年來到華西垻,和加拿大吉士道博士一道,在華西協合大學開創了牙醫教育事業。到1919年,華西協合大學開始有了規模可觀的與醫科並列的牙科學院,這是在中國最早建立的培養高等牙科醫師的牙科學院,其名聲從成都逐漸擴散到全國乃至世界。

華西協合大學的口腔醫學院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出名,引來了中國文化名人、政界名人專程到成都來治療牙齒,像於佑任、張群、羅家倫等等,其中也包括蔣介石和宋氏三姐妹。

1949年初夏一個星期一的上午,蔣介石帶着他的兒子蔣經國以及十幾名侍衛,來華西協合大學口腔醫院,做他在大陸的最後一副全口假牙。吉士道博士和徐樂全教授兩人進行臨床操作,鄧真明完成技工製作,僅假牙的打磨拋光就花了兩個多小時。假牙製作得十分精美,蔣介石非常滿意,之後邀請有關人員到成都北較場特別款待,以表示感謝。新中國成立後,賀龍朱德、康克清、聶榮臻陳毅鄧穎超等也都來華西協合大學醫治療過牙齒。

成都至今仍然執中國口腔醫學的牛耳,華西口腔不僅著名於國內,更雄踞於東亞以及整個亞洲,這同林則的貢獻密不可分。如今,林則的塑像就矗立在華西垻口腔醫院外,接受南來北往民眾和莘莘學子的瞻仰。

華西垻:成都現代體育的發祥地

華西垻曾經擁有亞洲最大的草皮足球場,下再大的雨也不會淌水。可惜在建人民南路時被一劈兩半。華西足球亦曾風靡國內,當年,華西足球隊曾與英國皇家空軍足球隊同場較量,結果華西足球隊勝出。

華西附中,即後來的成都十三中亦是足球名校,哪怕文革時代,十三中的足球水平在成都也是赫赫有名。

華西垻亦曾是中國最早開展壘球的地方,在整個亞洲都還不知什麼叫本壘打的時候,華西垻就有了合格的壘球隊。

華西協合大學開設的球類、田徑等體育課程,深刻影響了成都現代體育的發展,成為成都現代體育的發祥地。

中國只有一個成都,成都只有一個華西垻。華西垻的聲名遠播,不僅因為她優美的校園和悠久的歷史,還因為她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傑出人才而桃李滿天下,在中國教育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海內外無數的學子回憶起華西垻無不心嚮往之。

華西口腔醫學專家吳廷椿回憶起華西垻,禁不住詩意澎湃:

鐘樓高聳,小橋流水,

一池碧荷,叢叢翠竹。

樓宇間木錦為籬,薔薇滿架,花圃片片,百卉爭艷。

幾多水田,數椽農舍,春來菜花金黃,秋至稻穀飄香……

柳蔭深處傾聽蟬鳴鳥語,夏夜星空喜看閃閃流螢……

美麗的華西校園,百年鐘聲依然渾厚,古老銀杏依舊挺拔。經歷了百年風雨洗禮,集西方現代科學精神和中國傳統文化於一身的華西文化,包容而博大,深厚而寬廣。「以人為本、崇尚學術、追求卓越」,是華西大學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品質。

百年不老,青春常在,依然美麗,她叫華西。

2021-04-07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量

來源:漢嘉女1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