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習近平政敵:世界去中國化 印度猛啃中國蛋糕;清零引富士康工人起義

專家:中國模式將破產;鄭州封控事件 蘋果周損10億美元 加速產線脫中;拜登打擊中國企業敲響喪鐘,這2家廠S很慘

日前美智庫稱,很多國家都想從去中化浪潮中,分一杯羹,印度被視為可靠的民主供應鏈之一。除了外部大環境之外,中共的動態清零政策、習近平的國進民退政策等都是造成去中化浪潮的直接原因,分析指出,「中國模式」正在破產。

11月以來,至少已有19家A股上市公司接連被證監會立案,公司董事長等高管被控制,董事長也成了中國的高危行業。

2022年的「黑色星期五」促銷活動期間,消費者的網上購物支出數額,達到了創紀錄的91.2億美元。

拜登政府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封控政策,為多家中企敲響了喪鐘,其中這2家大廠會死的很慘。

印度用力啃食中國的蛋糕

「去中」海嘯來襲,印度以四方安全對話(Quad)成員之姿,迎來千載難逢的機會,成為取代中國霸權的受益者。摩根士丹利預計,印度明年GDP成長6.1%,2027年將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美智庫亦稱,很多國家都想從去中化浪潮中,分一杯羹,印度被視為可靠的民主供應鏈之一。

南華早報》報道,地緣政治因素啟動了新冷戰,對中國的不信任度日益升高,加上嚴格的防疫政策,威脅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生產線,印度正從世界秩序的重整中,獲得力量。

報道稱,科技巨頭Google和三星已計劃將部分產能轉移到印度,蘋果供應商富士康正在增加印度清奈廠產能。今年9月,富士康還和印度礦業公司Vedanta Ltd計劃在印度總理莫迪的家鄉古吉拉特邦,建一個半導體工廠。

去年,美國太陽能板製造商First Solar亦在印度泰米爾納德邦建立太陽能板製造廠,旨在削弱中國在太陽能產業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

美國企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Sadanand Dhume表示,印度希望從西方對中國霸權增長的擔憂中獲益,並試圖讓自己變得更具吸引力,以便在地緣政治有利的環境中,吃到更多的蛋糕。

近年來印度的外國直接投資激增,在2020-21年間創下有史以來最高的投資規模,達到819.7億美元。

受惠於去中化浪潮,摩根士丹利預計,印度明年GDP成長6.1%,2027年將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到2031年,製造業佔印度GDP的比重將從目前的15.6%增加到21%,出口市場份額翻倍。

「全球經濟已成世界史上最大泡沫」

投資理財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Robert Kiyosaki)近日發出警告,稱全球經濟已成世界歷史上最大的泡沫。

羅伯特清崎周六(26日)在其推特發文表示,「許多人知道我不投資股票、債券、ETS或共同基金。請別聽我接下來說的話:『我會擺脫紙資產(paper assets)』。全球經濟不是個『市場』。我相信經濟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泡沫。願上帝憐憫我們所有人。」

羅伯特清崎發文一出,引發網友討論。有網友表示,「等等,我還以為房地產市場也有泡沫。」、「好吧,你還說要退出房地產,所以沒有多少可以進入的了。」

又一董事長被控制,近期19家中國上市公司出事

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董事長似乎已成為高危職業。11月以來,至少已有19家上市公司接連被證監會立案,公司董事長等高管被控制。

11月27日晚間,今天國際公告稱,公司於11月26日接到實際控制人、董事長邵健偉家屬通知,邵健偉因涉嫌為他人掩飾、隱瞞犯罪所得被公安機關指定居所監視居住。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邵健偉最後一次公開露面為11月1日,當時他作為企業家代表參與了龍崗區第四屆「深圳企業家日」活動並進行匯報。

今天國際是一家智慧物流和智能製造系統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為生產製造、流通配送企業提供自動化生產線及物流系統的規劃設計等一體化業務。

11月以來,至少已有19家中國上市公司董事長被立案或被控制,數量再創年內新高。其中,過去一周,已經有5名董事長出事。

據《中國基金報》11月27日報道,不完全統計,11月以來,惠程科技、模塑科技、瑞斯康達、康隆達、江蘇舜天、國瑞科技、ST華英、ST中利、*ST未來等19家上市公司接連被證監會立案。

美國「黑色星期五」網售創紀錄,突破90億美元

統計數據顯示,在2022年的「黑色星期五」促銷活動期間,消費者的網上購物支出數額,達到了創紀錄的91.2億美元。

跟蹤美國零售商網站銷售情況的Adobe公司說,「黑色星期五」感恩節後這一天的總體在線銷售額,同比增長了2.3%。其中,玩具是主要的貢獻者,因為其在線銷售額,比10月份的日平均銷售額激增了285%;此外,電子產品是另一個頗受購物者歡迎的類別,銷售額增長了221%;而運動器材也同樣增長巨大,銷售額增長了218%。

報告顯示,今年最熱門的一些商品包括:遊戲機、無人機、蘋果MacBooks、戴森(Dyson)產品,以及比如Fortnite、Roblox、Bluey、Funko Pop和迪士尼Encanto等品牌的玩具。

「黑色星期五」的購物者,還打破了來自手機的訂單數量的記錄。在這一天,48%的在線採購是通過智能手機完成的,比去年的44%有所增加。

雖然「黑色星期五」已經結束,但根據Adobe公司的報告,在整個周末,電子商務銷售活動仍將繼續保持其強勁勢頭。據Adobe公司預估,在今年最大的網絡購物日「網絡星期一」之前,消費者將在周六和周日分別帶來45.2億美元和49.9億美元的銷售額。

據Adobe公司預測,今年的「網絡星期一」的銷售額,預計將達到112億美元,同比增長5.1%。

[page]

清零引富士康「工人起義」,專家:中國模式將破產

中國嚴厲動態清零引發各地民怨,近日更出現「白紙革命」,這對剛上任的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來說,這些民亂將是他開始第3任任期的考驗,也凸顯他將如何帶領中國走出疫情時代的急迫政治問題。

中國為了封控疫情,新疆烏魯木齊一棟住宅大樓,24日發生大火釀成10死9傷的慘劇。王丹27日晚間在臉書發文表示,從北京成都,從上海到武漢,已經有很多城市爆發了規模不等的群眾抗議事件,而且很一致地提出了政治訴求。已經有幾十所大學的學生開始聚集,或者在網絡上發出吶喊。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中國過去幾周出現的罕見抗爭,以最可見的方式展現人們對擾亂日常生活的封鎖、集中隔離與大規模篩檢的沮喪與絕望。燎原怒火加上各地屢創新高的病例,意味着一個黑暗的冬天即將到來。習近平能否找出折衷辦法,將攸關中國作為世界工廠,以及全球經濟成長主要驅力的地位。一些跨國公司已尋求在其他地方擴展生產線。

北京政治分析家吳強表示,「我們在富士康見證到的就是『中國模式』的破產」。他指出,10月底爆發的富士康鄭州廠員工「大逃亡」,以及近日的富士康「工人起義」暴動,「這是中國作為製造強國的形象,以及中國全球化關係的崩潰」。

報導說,許多人正關注富士康鄭州廠近期的混亂是否將外溢至其他地方,甚至在上周該廠爆發暴力衝突前,蘋果已警告,封控措施將衝擊iPhone的銷售。

總部設在紐約的中國勞工權益組織「中國勞工觀察」(China Labor Watch)創辦人兼執行董事李強表示,「如果持續清零政策,富士康將只是個開端,今天是富士康,(明天)別的工廠也將面臨相同狀況」。

鄭州封控事件,蘋果周損310億,加速產線脫中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過去一周全球最大iPhone代工廠的勞工騷動事件,進一步使蘋果的供應緊繃,並突顯中國嚴格的清零防疫政策是如何傷害全球科技企業。

報道說,投資公司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師Daniel Ives指出,富士康鄭州廠的生產干擾對蘋果而言是「沉重負擔」,「估計相關停產與動亂每周將使蘋果損失約10億美元iPhone的銷售」。

他說,黑色星期五假期的iPhone14需求遠高於供應,並可能導致聖誕假期的嚴重缺貨,富士康從10月開始的生產干擾對本季蘋果是重大打擊。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推文說,鄭州廠事件恐衝擊全球逾10% iPhone產能。他認為,鄭州的防疫封控以及導致的抗爭,將促使富士康加快擴大iPhone印度廠產能的速度,他預測,2023年富士康印度廠產能將至少較今年成長150%,而長期目標是將印度廠的出貨量從目前不滿4%,大幅提高至40%至45%之間。

拜登打擊內地企業敲響喪鐘,這2家廠死很慘

中美關係持續惡化,美國再次以維護國安為由,禁止華為、中興通訊、海康威視、海能達和浙江大華等5家大陸企業在美國販售產品,專家分析指出,此舉敲響這些大陸企業在美銷售產品的喪鐘,因為他們無法販售任何產品,其中大華與海康威視的衝擊最為嚴重。

美媒報道,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FCC)周五宣佈新規,禁止核發新的使用許可給華為、海能達及浙江大華等五家大陸通訊商,FCC更強調,會一直持續保護美國民眾在通訊傳播方面,不受國安威脅。

美國賓州研究機構IPVM主任Conor Healy表示,FCC最新的禁令如同敲響在美營運的喪鐘,他們未來無法再推出任何產品,「大華與海康威視的衝擊最大,因為他們的監視器被美國政府廣泛使用,此外,有很多警察機關使用海能達的對講機。」

華府智庫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國防與網絡安全專家Klon Kitchen則說,「川普總統時期開始的行動,拜登政府延續下去,因為他們受到的威脅並沒有改變,這也突顯美中現況。」

值得一提的,一名不具名的美國官員透露,總統拜登並未在G20APEC會議期間向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討論到即將實施的禁令,但拜登曾向習近平透露,美國會持續採取行動保護國家利益。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