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政黨 > 正文

嚴家祺:誰來承擔比特幣轟然倒下的後果——比特幣的財富轉移效應

作者: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投資銀行宣佈破產,轟然倒下,負債6000多億美元。在這一天後一個半月,有一個名字叫中本聰的人在互聯網上提出了比特幣的觀念。2009年1月3日,中本聰在自己創建的網站bitcoin.org上,按照他設計的網站所規定的步驟和程序,製造了第一批50個比特幣。

比特幣的總量是2100萬個,這個數字是中本聰在創建比特幣時設定的。從2009年1月到2021年5月的今天,人們已開採出大約1800萬個比特幣。2009年1月,1枚比特幣價格不到1美分,到今年3月,一枚比特幣價格高達到6萬美元,全球比特幣的總市值超過了1萬億美元。如果把100美元的紙幣一張張疊起來,100萬美元堆積在一起,有一米厚度,1萬億美元則是100萬米。紐約帝國大廈高380米。1萬億美元相當於3000棟帝國大廈疊加起來的高度。一旦比特幣轟然倒下,後果就比雷曼兄弟投資銀行倒塌嚴重得多。

【圖】紐約帝國大廈高380米。如果把100美元的紙幣一張張疊起來,

100萬美元堆積在一起,有一米厚度,1萬億美元則是100萬米,

相當於3000棟帝國大廈疊加起來的高度。

今天的比特幣市場的榮景,實際上是一種幻覺,作為對金融現象的一種預測,比特幣的榮景不會長期存在,若干年後的幾天之內,比特幣的價格會發生大幅度的波動,在更長的時間尺度內,將突然下降千倍萬倍,比特幣整個體系將轟然倒下。

比特幣是一個實現財富轉移的"金融自循環系統"

在21世紀的今天,一國國內、國際資金資本流動的規模極其巨大,這種流動形成兩大支流,一是與貿易、生產等實體經濟發生直接聯繫的資金資本流動,這是資金資本與物品流動相結合的流動,稱為"金融引物流";另一種是與貿易、生產沒有直接聯繫的資金資本流動,如與貿易支付不發生直接聯繫的銀行存貸、外匯市場中的貨幣兌換、債券市場、股票市場上的與特定企業無關的證券投資或間接投資,這是貨幣資本與物品流動相分離的資金資本流動,這種流動稱為"金融迴轉流"。

"引物流"為實體經濟創造財富籌集或分散資金,金融投資與科技創意的結合,直接引導物流的去向,是經濟增長的巨大動力;"迴轉流"在金融循環內迴轉或空轉,不創造實體財富。

近幾十年金融大踏步擴張中,大多數投資,並沒有把他們的資金投入實體經濟,更不用說投入最新科技了。在全球範圍內,金融投資只有萬分之一用於科技創新,萬分子9999的資金在金融系統內部的自循環。

金融迴轉流是一種"金融自循環現象",它的功能是造成各種經濟體之間,包括國家與國家之間財富的不斷轉移。巨量的資本流動發生在銀行之間的外匯交易,40年前,世界各主要外匯市場每日平均外匯交易額只有750億美元,而現在擴大了70倍左右,每天的規模超過5萬億美元。金融自循環規模愈來愈大,而且愈來愈與引物流無關,成為與實體經濟無關的相對獨立的資本流動。

比特幣的實際形態是由計算機生成的一串串複雜代碼,每個比特幣地址在生成時,都會有一個相對應的該地址的私鑰被生成出來。這個私鑰可以證明你對該地址上的比特幣具有所有權。這個地址是大約33位長的、由字母和數字構成的一串字符,總是由1或者3開頭,如"1PCgrJSzxJTjtUUbijcvPjZ6FVS2jGeZnN"。

按照中本聰的設計,誰要得到比特幣,必須在比特幣網站bitcoin.org上,按照網站所規定的步驟和程序,解決一項複雜的數學問題,解決對了,也就是符合網站的答案,比特幣網絡在10分鐘後會生成一定量的比特幣作為區塊獎勵。這個過程,就是所謂「挖礦」。一個人持有比特幣,可以通過「挖礦」得到,也可以通過交易得到。比特幣可以分為四類:

①為個人或機構持有並參與交易的比特幣;

②為個人或機構持有、從未參與交易的比特幣;

③已經被開採,但密碼已經忘卻或丟失、不再為人或機構持有的比特幣;

④現在沒有開採的比特幣。

這四類比特幣的總和是2100萬個,第①、第②、第③類比特幣總量,在2021年5月在1700萬至1800萬個之間。第④類比特幣300多萬個。

所有"金融自循環系統"重要的功能的實現財富轉移。2010年7月17日,一個比特幣不到5美分,2021年的今天,一個比特幣達6萬美元,低買高賣,就可以大賺一筆。比特幣系統是金融世界中的一個愈來愈大的"自循環系統"。

比特幣誕生以來的12年中,比特幣的市場規模擴張了1000萬倍以上,這種擴張速度遠遠超過了全球外匯市場。第①類比特幣未來的發展,將進一步發揮全球範圍內的財富轉移功能。比特幣的另一功能是,第②、第③類比特幣數量的增長,有助於推遲、延緩金融危機的爆發,但同時也為更大規模的金融風暴的發生準備條件。

人類社會的財富,有經濟學意義上的財富和廣義財富之別。在經濟學意義上,財富定義為:"任何對人具有價值、並為個人或一經濟主體持有的東西,或具有市場價值並且可以兌換貨幣或商品的東西。"(【注】嚴家祺:《全球財富論》第53頁,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台北,2019年)按照這一定義,比特幣從2009年1月3日產生後的500天時間內,比特幣不的財富。在上述四類比特幣中,第①類比特幣是人類社會的財富,而第②類、第③類和第④類比特幣,都不是財富。

2019年,台灣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全球財富論》

比特幣從「非財富」向「財富」的轉化

比特幣從2009年1月3日產生以來,到2010年5月21日,在長達500天的時間內,比特幣既不是貨幣,也不是財富。

中本聰的聰明之處有三點,第一,他把這些數字串,本來不是什麼貨幣,竟然稱為"比特幣"(Bitcoin)。一年、二年、五年後,愈來愈多的人把這些數字串看作為比特幣;第二,中本聰把這些數字串都記載在公開的網路賬本上,這個公開賬本,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區塊鏈"(Blockchian)。為了使所有人都可以在網路上看到賬本,而且使擁有某些比特幣的人自己可以支配這些比特幣,中本聰又聰明地利用"公匙"和"私匙"技術。第三,這些數字串通過"工作量證明算法"不斷地從網路上開發或"挖掘"出來,又不斷交換和再交換。這樣,中本聰依靠網站bitcoin.org就建立了一個超越國界、不受國家權力控制的數字串體系。

[page]

2008年10月31日,網站bitcoin.org的成員只有中本聰一人。兩個多月後,一位叫哈爾·http://xn--bitcoin-rp4k7ok4t8udnx5b8n5e0t9a.org/網站,成為"節點2號"。中本聰就把10枚比特幣轉移到哈爾·芬尼的比特幣網站的錢包中。這時,這10枚比特幣,並不是貨幣,也沒有起貨幣作用。

2009年2月11日,中本聰在比特幣網站上發了一個貼文,他寫道:"傳統貨幣的根本問題,在於運作的必要條件完全依靠信任。中央銀行必須讓人相信不會讓貨幣貶值,但法定貨幣的歷史充滿了破壞信任的例子。"在另一篇貼文中他寫道:"逃離中央控制貨幣專斷的通脹風險。"2009年10月,一個新的"IRC聊天室",以"#bitcoin-dev"的名稱成立上線,後來正式定名為比特幣論壇(Bitcoin Forum),開始形成比特幣社群。2010年,比特幣社群有3000人,到2012年有近7萬人,2019年超過500萬人,現在達到數千萬人。

比特幣是網路上的一串數字串

比特幣要成為貨幣,必須使比特幣能夠用來購買真實的商品和服務。如果比特幣不能用來購買物品,比特幣就成不了"貨幣",只是"數字串"。但這只是比特幣成為貨幣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在網站bitcoin.org上通過計算來"製造"或"挖掘"數字串,因中本聰的有意設計,開始很容易,後來愈來愈難。在2010年5月前,1萬個比特幣也只是比特數字串,不能用來交換物品,不起貨幣作用。2010年5月21日,有一個住在美國佛羅里達的人漢耶茲(Laszlo Hanyeez),為了向佛羅里達的一家披薩店買披薩,通過比特幣網站把1萬個比特幣發給了一位住在英國的另一個人傑寇斯(jercos),傑寇斯用信用卡向佛羅里達這家披薩店購買了兩片披薩,付費41美元,並讓披薩店把兩片披薩送給佛羅里達的漢耶茲。這是比特幣歷史上第一次用比特幣購買物品的事件。在2010年5月,1個比特幣只值0.5美分。這一天,英國的傑寇斯的41美元的實際財富轉移到美國佛羅里達的漢耶茲手裏。這一事件,第一次賦予比特幣以價值。從這一天開始,比特幣從「非財富」的數字串向「財富」的轉化。後來,許多企業許可用比特幣購買他們的產品。原來特斯拉(Tesla)許可使用比特幣購買它們的車輛,當發現比特幣價格發生急劇下跌時,最近馬斯克在Twitter上宣佈"暫停使用比特幣的車輛購買"。不過,理由不是比特幣的價格波動,而是"用於比特幣採礦和交易的燃料使用量正在迅速增加,尤其是煤炭,其排放量是所有燃料中最差的。"( Tesla has suspended vehicle purchases using bitcoin. we are concerned about rapidly increasing use of fuels for bitcoin mining and transactions, especially coal, which has the worst emissions of any fuel.2021/5/13)

美國國稅局2014年3月規定,就稅務而言,將把比特幣視為財產,而非貨幣。

比特幣不是貨幣

比特幣在2009年產生後,對比特幣是不是貨幣,世界各國看法不同。貨幣有四大功能,即用作計價單位、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儲藏手段。貨幣在作為交換媒介時,首先必須具備計價單位的功能,被交換的對象必須用它來表示價值。其他金融資產不具備計價功能,都需要由一種貨幣來表示自己的價值。

物品的價值,是由人們對物品的需求和物品的稀缺程度決定的。貨幣的首要功能,是用作"計價單位",或"價值尺度"。就像度量長度需要刻度尺、度量重量需要有重量刻度的磅秤一樣,貨幣是用來度量物品價值的"計價單位",價值多少,就有多少"計價單位",以往貨幣的實體就相當於帶有"計價單位"的刻度尺、磅秤。在實體貨幣的情況下,貨幣充當了交換媒介。在使用電子貨幣的情況下,交換媒介的功能與價值尺度的功能分離了。所以,貨幣的本質不是交換媒介,而是用來度量物品價值、有"計價單位"刻度的工具,不同紙幣上的數字,就是"刻度"。既然是工具,工具就可以不斷改進。從貝殼到紙幣是改進,從支票到區塊鏈賬本也是改進。就像度量長度可以不用刻度尺而用激光一樣,在今天,貨幣可以被手機錢包所代替,貨幣作為交換媒介的功能被分離開了,貨幣"計價單位"功能則通過手機和電腦與銀行網路上的賬本相聯繫,"計價單位"成了"記賬單位"。對數字貨幣來說,帶有特定區塊鏈的網路設備和不斷變動的區塊鏈出入賬賬目構成了貨幣本身。

比特幣價格的走勢(縱坐標是每個比特幣的美元價格)

為了計價,貨幣本身的價值必須保持穩定性,除了惡性通貨膨脹外,貨幣的價值大體上是穩定的。這種穩定性,作為實物貨幣(商品貨幣),因它具備內在的價值而穩定,作為信用貨幣(法定貨幣),是依靠貨幣發行者的信用,使貨幣價值保持大體上的穩定性或"名實一致"。這種"一致性",使貨幣可以成為實體商品和金融產品的計價單位。其他金融產品與貨幣的一個重要區別是,它們的價格從發行開始就不要求"名實一致",其他金融資產從發行開始總是變動不定的,而且不時會發生大幅度的波動。貨幣購買力的變化,貨幣的貶值,是一個國家貨幣的整體現象,並不是一個人手中持有的貨幣產生了泡沫,而其他金融資產,不同金融資產的價格變動情況各不相同。一種金融資產的實際價值在短期內有巨幅增加時,這種金融資產就產生泡沫。一種金融資產泡沫的產生和破滅,與貨幣貶值不同,不是整體現象。只有當一種金融資產在一個國家內佔有很大比例時,才會造成整體效應。一種貨幣的升值和貶值,會很快成為以這種貨幣計價的所有金融產品價格升降的信號;而一種金融產品的價格變動,只會對與這種金融產品有關的產品發生影響。

一些商店接受比特幣,說明比特幣具備支付手段功能。由於比特幣的所有權是通過擁有私鑰來驗證的,它使用了密碼學、編制代碼或解碼的技術,比特幣支付起來,遠比一般貨幣複雜,這是一種難用、緩慢、很多人不易弄懂的支付手段。更重要的是,貨幣需要具有幣值穩定性的特徵,比特幣的價格極不穩定。2009年1月3日,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在互聯網上"挖掘"出了第一批比特幣50個。到2010年5月28日,一個比特幣僅值半個美分。2010年7月17日,比特幣交易網站Mt.Gox成立,當時每個比特幣不到5美分。2013年4月10日,一個比特幣達1500美元,兩天後,價格下跌一半。2017年12月17日,每個比特幣的價格達到20000美元,到2018年11月底,跌去了近80%。如果2018年初買20個比特幣,損失就超過百萬。由於比特幣價格經常大幅度變動,完全不可能充當計價單位。

當一個人A在一比特幣賣者B處付出7500美元貨幣購買一個比特幣時,實際上是A與B之間簽訂了一個合同,合同規定比特幣未來的價格由比特幣相關的IT科技水平、系統安全和系統運行等決定。這份合同,不能當作貨幣來使用。所以,比特幣可以為個人、為經濟主體持有,可以用來交易,而且也可以作為儲藏手段,在這些方面,與股票、債券和金融衍生品相同,而且其特徵接近金融衍生品。

從比特幣到"主權數字貨幣"

比特幣在世界各國命運不同。美國承認比特幣是一種金融資產,日本政府稱比特幣是一種合法的支付方式,德國承認比特幣是私人貨幣。2017年,中國政府宣佈「禁止數碼化貨幣交易平台」,「比特幣中國」決定2017年9月30日停止所有交易業務。中國大陸其他比特幣交易所也全部關閉,但個人點對點之間、個人在境外平台買賣並沒有被視為非法。

中國禁止數碼化貨幣交易平台後不久,中國央行開始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稱為「數字人民幣」,又稱「數位貨幣電子支付」,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英文縮寫DC/EP。中國政府稱這是中國央行發行的法定數位貨幣,主要用於流通中現金(M0),由指定運營機構參與運營並向公眾兌換,貨幣以電子形式支付,價值與人民幣的紙鈔和硬幣同等。目前由中國央行小規模試點發行,其正式推出尚無時間表。

[page]

從未來1000年時間尺度看,全球化是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在全球經、全球金融領域,經過一個多種無國界貨幣競爭的時期,將會產生一種全球無國界貨幣,它的流域會遠遠超過其他無國界貨幣。在這時,這一流域最廣大的無國界貨幣,實際上成了最重要的全球貨幣。在這時,將會產生有高度權威的、為發行這一全球貨幣的全球中央銀行,從全球總體而不是從一國出發,發行、管理這種全球無國界貨幣(Global borderless currencies),這種貨幣可以簡稱為GBL幣。

未來的全球貨幣是由兩層貨幣組成的,一是全球GBL貨幣;二是各國貨幣。GBL貨幣是全球數字貨幣。各國貨幣,可以是本國中央銀行發行的主權數字貨幣,也可以與今天一樣的貨幣,是普通紙幣和硬幣,或電子貨幣,由各國自主決定。

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全世界,貨幣數碼化過程,是一國和全球金融擴張的過程。一國中央銀行發行主權數字貨幣,可以改變所在國家內部的貨幣金融結構和運營方式,但不能改變這個國家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金融關係。一個國家貨幣能否國際化,與這個國家的法治水平和對國際協定和本國承諾的遵守程度密切相關。現在,北京違背對香港50年不變承諾,嚴重地損害了人民幣的國際信用。由於兩個或多個發行主權數字貨幣的國家,兩種或多種主權數字貨幣之間的關係,仍然需要通過一對一的協議,才可能聯網和合作。就是中國推行主權數字貨幣,對人民幣的國際化,並不產生影響。

主權數字貨幣,並不能加快一國"主權數字貨幣"國際化的進程,但它是建立全球GBL貨幣的一個階段。

比特幣的意義和貢獻

比特幣的出現,是人類發揮創造力的一項重大成果,是世界金融史上的一件劃時代事件。沒有比特幣,就沒有形形色色的數字貨幣;沒有比特幣,就不會形成「主權數字貨幣」觀念,也不會看到,依靠區塊鏈,可以建立「全球總賬本」,全球單一的無國界貨幣就是「全球總賬本」。

保羅·威格納(Paul Vigna)和米歇爾·凱西(Michael J.Casey)在《加密貨幣世紀》(The Age of Cryptocurrency)一書中,在談及未來貨幣體系時,有一種可能情景是,「去中心化」的加密電子貨幣可以與各地政府自己推出的加密電子貨幣共存。由中央銀行發行的、中心化的數字貨幣,稱為「主權數字貨幣」。在未來數字貨幣時代,在一個國家或一個貨幣區內內,除了主權數字貨幣外,可能同時存在多種其他數字貨幣。哪一種數字貨幣佔主導地位,取決於不同數字貨幣本身安全、方便、存款利率變動等種種特徵,也取決於人們的偏好。

從長遠看,在全球範圍內,多種主權數字貨幣、其他數字貨幣之間會發生競爭。主權數字貨幣發行量過大,與傳統貨幣一樣,會發生通貨膨脹。傳統貨幣體制會在緊急危難時會失效,在熊市狀況下,一些數字貨幣有可能不受障礙散佈開來。今天,不同國家對數字貨幣的政策不同。一些國家,支持數字貨幣;而另一些國家,利用國家權力來排斥、限制其他數字貨幣。保羅·威格納和米歇爾·凱西提到,在美國政府發行主權數字貨幣時,世界貨幣體系將會發生巨大變化。這時,數字美元可能侵入其他司法管轄的貨幣範圍,美元將更強大。完全以數字法定貨幣為基礎的貨幣體系,為鼓勵大家消費而非儲蓄,中央銀行可以對存款設定負利率。

比特幣停止交易時間預測

比特幣未來趨勢,可以建立若干數學模型加以分析,上述趨勢,包括7個時刻,只是一種價格曲線模型的語言描述。實際上,一切數學模型,都建立在若干個前提和假設之上,人們寧可相信數學模型的結論,而不去檢查前提和假設本身。金融學的許多理論,都是以這樣的姿態和方式建立起來的。

比特幣與黃金不同,當黃金不再是貨幣、不再參與交易時,黃金依然存在,黃金依然是人類社會的財富。比特幣與國家中央銀行發行的紙幣和數字貨幣也不同,前者私鑰丟失,或不再交換就不起貨幣作用,不再是財富,後者在通貨膨脹時,還保持着財富形態,一旦發生極嚴重的通脹,國家中央銀行會立即用新貨幣替代舊貨幣。2017年,數字取證公司 Chainalysis通過對比特幣區塊鏈研究發現,大約有278萬至379萬個比特幣因為持有者死亡或忘卻私鑰,已經永遠消失。比特幣一旦在全世界停止交易,1萬億、10萬億美元市值的比特幣,就頓時無影無蹤、煙消雲散。

比特幣總量是2100萬枚,在2140年前將開採完畢。作為金融資產,比特幣與黃金的最大區別是,當黃金的交易量愈來愈低時,黃金持有者,感到自己仍然持有實體的黃金,而當比特幣的交易量愈來愈低時,比特幣的持有者擔心比特幣會完全消失,因而要竭盡全力地把比特幣賣出兌現。比特幣是一個預告了死亡日期的金融資產,從比特幣的誕生到死亡,將會經歷7個時刻:

第1時刻——2009年1月3日,比特幣誕生;

第2時刻——2010年5月21日,比特幣首次被賦予價值;

第3時刻——比特幣價格達最高點;

第4時刻——比特幣價格發生斷崖式下跌;這種下跌可能經歷多次,分別稱為4·1時刻、4·2時刻、4·3時刻、4·4時刻……

第5時刻——中本聰100歲時,中本聰現身,他獻出了他的全部財富,這是他在第3時刻前,把自己持有的幾百萬枚比特幣兌現後得來的巨額財富,補償財富損失者,承擔了比特幣轟然倒下的部分後果;全球聯邦組織和全球中央銀行授予他「人類最高智慧獎」;

第6時刻——比特幣停止交易;

2021年的今天,尚未開採的比特幣還有300多萬個,佔比特幣全部數量的15%左右。比特幣世界的一種趨勢是,剩餘的比特幣會愈來愈少,比特幣的價格會愈來愈高,價格波動的幅度,在比特幣的第3時刻,會達到最高點,然後不斷減小。在減小到第4時刻,由於許多比特幣的存儲者把比特幣大量兌現為美元、歐元、日元等貨幣,比特幣的大廈像雷曼兄弟公司那樣,轟然倒下,在第6時刻,比特幣的交易完全停止下來。

第7時刻——比特幣宣告結束,全球中央銀行發行的全球無國界的單一數字貨幣,經過長期試點,開始正式運作。

中本聰的偉大貢獻是,用他在2008年的一個構想,創造了人類史上規模空前的比特幣"金融自循環系統",使人們認識到"金融自循環"對經濟發展的負面作用,比特幣的出現,最大貢獻是為「全球無國界單一數字貨幣」——「全球總賬本」的產生和完善化開闢了道路。(參見《全球財富論》第10章全球總賬本,第267-294頁,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9年,台北)

【後記】這篇文章在寫作過程中,與羅慰年先生多次討論,感謝羅慰年先生對這篇文章結構和論點,提出了許多寶貴的修改意見。

(2021-5-13寫於Washington DC近郊)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作者臉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