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睽違三年 習笑迎岸田以拖待變 中日各說各話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1月17日在泰國會面,距離上一次的中日首腦會談已有三年。中方會後提五點共識,首要強調中日關係的重要性「沒有變,也不會變」,但日方未提及此事。有學者分析,中日首腦重啟對話但重要議題沒有交集,習近平在乎經濟,岸田首重安全,在台灣議題上,更是各有堅持。

「習岸會」17日在曼谷亞太經合會(APEC)外登場,這是繼2019年底前首相安倍晉三訪問北京後,睽違三年的中日峰會,也是岸田任內首次與習近平見面。會談30多分鐘,與日前「拜習會」三個半小時相較短很多。習近平在同一天也見了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菲律賓總統馬科斯。

中共外交部18日發佈所謂「中日雙方就穩定和發展雙邊關係達成五點共識」的新聞稿,包括一、中日關係的重要性沒有變,也不會變。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原則,踐行「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的政治共識,加強高層交往和對話溝通。二、儘早舉行新一輪中日經濟高層對話,為企業提供公平、非歧視的營商環境。三、積極評價今年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系列活動。儘早舉行新一輪中日高級別人文交流磋商機制會議。四、儘早開通防務部門海空聯絡機制直通電話。五、共同肩負維護國際地區和平與繁榮的責任。

日本外務省則發佈五點會談內容,包括一、岸田重申中日關係的重要性。二、岸田向中方表達對於釣魚台等東海局勢,以及中方射導彈到日本專屬經濟海域(EEZ)的高度憂慮,並敦促早日開啟日中海空聯絡機制下的熱線,強化日中安全對話,重申台海和平安定的重要性,重申日方對中方拘捕日本人的立場。三、敦促中國提供日企公平公正的經商環境。四、岸田敦促中國在氣候變動、國際金融、對烏克蘭情勢發揮維持和平與安定的責任,日本敦促中國在安理會中,對俄國擬用核武發揮具體作用。五、兩國元首繼續進行對話達成共識。

中方稱達五點「共識」日方則稱是會談內容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王彥麟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分析,雖中方宣稱雙方達成五點「共識」,但日中並沒有聯合發佈所謂「聲明」或「共識」,說中日同意這件事。此外,從中日雙方新聞稿可推敲彼此在乎達成的優先事項不同。

王彥麟說:「日本覺得重要的順序是,他要為兩國建立避免衝突的機制,他們把海空聯合機制放在第二個,是很前面的順位。中國則放在比較後面,但中國把經濟放在比較前面,對照中國今年上半年甚至到9月,中國經濟成長不是太好,加上他『清零』政策沒有放鬆。」

王彥麟表示,中國要穩住經濟是為了內政,日本則重視中國海警船頻繁進入釣魚島海域,甚至八月發射導彈到日本經濟區。日方認為急需建立避免衝突的機制,兩邊焦點不同。

王彥麟說:「中共官方報道直接把話餵在岸田嘴裏,他說岸田表示,在台灣問題上,日方在日中聯合聲明中作出的承諾沒有變化。可是看日本官方資料,日本壓根兒沒有提這句話,這又是中國的宣傳,在中文世界發中文新聞稿會被誤解。」

2022年11月17日,在泰國曼谷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期間,岸田文雄與習近平會晤。(法新社視頻截圖)

拜習會後外界也質疑,中方發佈「拜登不支持台獨」,也是被硬塞,拜登和白宮得聲明,並未提到這一說法。

王彥麟分析,中國一直在鞏固所謂「一個中國」、希望各國遵守,但美日並未照做。日中避免衝突的機制,因會面似有緩解,但雙方歧異仍深,要往前甚至出現中日第五份歷史文件還有很長距離。

中國對日本從冰冷轉為熱絡

前首相安倍晉三和現任的岸田內閣多次在國際場合提到台灣、台海安全的重要性,安倍遇刺中方派低層級代表出席,且中日建交五十年不見大型慶祝活動,尤其烏俄戰開打中日關係更緊繃。

台灣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教授郭育仁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分析,習近平對岸田互動應很「冰冷」,但習卻在二十大後,藉由出訪主動與民主國家積極互動。

郭育仁說:「按慣例,中國若要冷處理,態度會擺得很清楚,合照不會有笑臉、不會有國旗。這次習給岸田一個大微笑,笑到連牙齒都露出來,背後還有中日國旗,這是很詭異的現象。中國很主動。至於中國主動融冰的意圖在哪?他從現在到明年3月兩會之前,政府人事還沒有完全底定,還處於盤整期,3月以前不會想要惹事。」

中方「以拖待變」重啟對話

郭育仁分析,五點談話內容聚焦重啟對話,「老共想對話時都不會是好事,以拖待變。」尤其中國知道日本下個月有三份國安文件將出爐,主要在軍事態度上針對中國,且涵蓋台灣,中國不願看到,才露出那麼大笑容。見岸田是要「以拖待變」,這是中共慣用的和戰兩手。

郭育仁提到,中國軍機、軍艦在東海對日本挑釁情況愈演愈烈,當中國積極重新開啟對話、溝通管道,其實是個陷阱、鬆懈民主國家的警戒心。

王彥麟分析,日本沒有本錢拉高外交軍備競賽,岸田的支持度也低,他需要跟中國建立對話機制,和提振國內經濟分開進行,日方希望加強海空聯絡機制,中方則不急於此,因為這對中國試圖改變現狀和國際秩序,不是那麼方便。

中日談台灣有對話無交集

王彥麟提到,在台灣議題上,中方表示,「日方在日中聯合聲明中做出的承諾沒有絲毫變化」。日方則說「岸田總理向中方重申台海和平安定的重要性」。雙方顯然沒交集。

相較「拜習會」在台灣議題上,中方措辭強烈,稱拜登「不支持台獨」,並警告美方台灣「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對岸田則要求在台灣議題上「妥善處之」。

郭育仁認為,《台灣關係法》承諾售台自衛性武器,中方清楚美台有軍事合作,台日則沒有。所以,中國必須對美國劃出清晰底線,對日本則以歷史軸去框定,避免台、日升溫為官方或半官方的關係。

對岸田再度強調台海和平穩定重要性,台灣外交表示肯定與感謝,將積極與全球理念相近國家,共同捍衛普世的基本價值。

台灣問題及安全成為中日的試金石

在台越南籍訪問學者黃心光告訴本台,日、中儘管在有爭議的尖閣列島(釣魚島)問題存在緊張關係,雙方領導人仍認識到建立穩定雙邊關係的重要性。

黃心光分析,通過闡述日本對東海和南海安全的關切,岸田試圖傳達日本有意維護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日本雖是四方安全對話(Quad)成員,並未將自己定位為華盛頓在美中競爭中的堡壘。中國是日本最大貿易夥伴,就中國而言,幾乎沒有興趣讓日本成為隔壁的競爭對手。習需要穩定的日中關係以提升自己的聲譽。

黃心光認為,儘管習近平表示不排除以武力統一台灣的可能性,但習和岸田都希望避免出現意外衝突。日中關係的未來軌跡,將更取決於習近平促進對話和溝通以管理雙邊關係的承諾。但台灣及其安全可能繼續成為兩國的試金石。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夏雨荷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