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吃得少,活得老?要想保持健康,除了控制進食量,還需注意這4點

正所謂:吃得少,活得老。

不知從何時起,有傳言就說人這一輩子能吃的食物往往都很有限,誰越晚吃完,誰就活得越久。

這種傳言似乎聽上去未免有些可笑,但仔細一發現,吃得少的人,的確要比吃得多要健康。

難道少吃真的會讓人更長壽嗎?

吃得少,壽命更長嗎?

壽命長短一直是科學界研究的重點,許多實驗表明日常飲食與預期壽命之間的聯繫。

在過去幾十年的實踐,包括線蟲、果蠅、小鼠、非人靈長類動物在內的多種動物模型中,科學家也都發現,在維持營養提供的同時,降低熱量攝入能夠延長動物的壽命。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節食能夠降低如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多種衰老相關疾病的風險。

同時,研究人員還發現節食能夠影響動物的先天性衰老,比起非節食的同年齡動物,實驗中的通過節食的動物在生命任何時期都要更為年輕。

起初人們發現,節食的好處與熱量攝入有關,但更多研究發現----食譜的構成以及攝入食物時間在調節衰老信號通路方面也能起到關鍵性作用

總而言之,進食量對於人體健康確實是會產生一定影響的,不過「吃得少」並不是指進食量越少越好,而是說每餐都應吃到七分飽。

一次性進食過多或過少,都是不利於腸胃保養的。

進食過多會大幅增加消化負擔,引發腹痛腹脹,而進食過少則會導致長時間飢餓,也是會不利於身體健康。

一天吃兩頓好,還是三頓好?

一般來說,一頓飯只能滿足一天能量和營養的1/3到1/2,如果長期每天只吃一頓飯,肯定無法滿足身體基本需求,還會損害身體健康。

而一天吃兩頓飯,不一定是不健康的,比如每天按時吃兩頓飯,間隔時間不會太長或太短(不能不吃午飯),每天吃的成分多樣且營養均衡,也是可以的。

一天三頓,只要符合總攝入熱量<總消耗熱量,且營養保持均衡,同樣也是可以的。

因此,吃多少頓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每頓你到底吃了什麼,吃了多少。

如果想要保養好腸胃並儘量長壽的話,建議大家都儘量遵從七分飽的原則,切記不可暴飲暴食。

除了進食量需要多加關注以外,對於飲食健康,還應當留意哪些細節呢?

1、按時食用三餐

按時吃飯是保證腸胃健康的最基本要求。

對於大多數上班族而言,可能經常會因為工作繁忙而隨意推遲或取消用餐時間,這種做法是非常不利於腸胃健康的。

一般情況下,建議大家在早上6點~8點之間食用早餐,中午11點~13點之間食用午餐,夜晚6點~8點之間食用晚餐。

如果工作實在過於繁忙來不及吃飯的話,可以適量食用一些麵包、餅乾或水果充飢,切記不可長時間完全空腹,否則很容易損傷胃黏膜的。

2、遠離宵夜

人體腸胃在夜間會進入休息狀態,睡前如果大量進食的話,是很容易引發腸胃不適,並導致睡眠質量大幅下降的。

3、注意用餐衛生

對於用餐衛生,很多人都重視不足,這也是非常不利於腸胃健康的。

尤其是在預防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問題上,不加強用餐衛生,經常與他人共用餐具並互相夾菜的話,很容易導致病菌感染,從而引發腸胃疾病,造成感染。

因此,建議選用公筷,同時飯前洗手,保持衛生。

4、均衡飲食

人體每日所需的營養是有數量限制的,並非是營養攝入越多就一定越有利於身體保養。

如果營養過剩引發過度肥胖的話,是容易誘發嚴重疾病的。對於日常飲食,注意葷素搭配、營養均衡,並且應保證食材的多元化,切記不可過度偏食。

核心而言,單純的少吃是否真的能長壽還需進一步證明,但少吃總歸會給身體帶來一定的好處。

尤其是還處於發育期的青少年,更需要以身體發育為主,均衡飲食。

而已經發育完畢的成年人,就需要飲食中注意食材多樣性,每頓吃7-8分飽,同時定期運動將體重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來源:漫說健康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