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專家」溫鐵軍的毒藥方 玩兒壞了「農民」,又開始玩「人民」了

——不學無術的專家溫鐵軍,坑苦了中國農民

溫鐵軍「發明了」一個新概念,「人民經濟」。我更納悶了,正如任澤平所言,溫鐵軍就是個不學無術的老混子,他有能力發明啥新玩意兒?出於好奇,給溫鐵軍的視頻貢獻了一個點擊,看完笑出豬叫。「人民經濟」哪裏是什麼發明,不就是閉關鎖國、一大二公嗎?

溫鐵軍這次真是惹了眾怒了。向松祚直斥其「胡扯已經到了信口開河,完全不顧基本常識和邏輯的荒唐程度」;任澤平比較客氣,說溫鐵軍「不學無術不尊重常識」。

我聽說後有點納悶,溫鐵軍一直就是那樣的,這次怎麼都出來捅破窗戶紙了?說是他「發明了」一個新概念,「人民經濟」。我更納悶了,正如任澤平所言,溫鐵軍就是個不學無術的老混子,他有能力發明啥新玩意兒?

出於好奇,給溫鐵軍的視頻貢獻了一個點擊,看完笑出豬叫。「人民經濟」哪裏是什麼發明,不就是閉關鎖國、一大二公嗎?

溫鐵軍零打碎敲、指桑罵槐地反改革、反開放那麼多年,這回算是圖窮匕見,終於把「開倒車」的主張亮明了。也難怪平時忙於「神仙打架」的財經同仁們,罕見地隊形整齊了一回。

「罕見」可能都不準確,應該說是「僅見」。這並不讓人感到意外。多年以來,財經領域的爭論雖然很激烈,但是堅持改革開放、市場經濟還是有基本共識的。畢竟改革開放前後的對比如此強烈,正常人都明白走老路、開倒車就是死路一條。這不需要什麼高深的理論,只需要誠實地面對記憶。

溫鐵軍的問題就是出在了不誠實,撒謊撒成了習慣。在「人民經濟」之前,他是靠「農民牌」起家的,是所謂的「三農專家」。打着「為農民說話」的旗號害農民,是他這位「三農專家」的老本行。

01

打着農民旗號的偽專家

「三農問題」是真問題,「三農專家」卻是偽專家。這世上不可能有什麼「三農專家」。農業經濟也是經濟,農村社會也是社會,農業生產是科技,各有對應專業領域。這些領域的問題,能搞清楚一門都很不容易了,「三項全能」根本不可能。溫鐵軍在三個專業領域有過什麼建樹?一樣也沒有。

「三農專家」不是專業意義的,是特殊的農業體制衍生出來的特殊身份。

中國農村和農民確實很特殊,別國是搞農業的地區就是農村,幹了農業的就是農民。而中國的農村是被圈定只能搞農業,中國的農民是投胎投出來的。所以和其他經濟部門只管產業不同,農業口是管人管地管空間的無所不包。等於在中國社會中獨立劃出了一塊小社會,由農業口專管。這是天然的特殊利益集團,所謂「三農專家」就是他們的話事人。這是需要農口認證的,否則你再懂農業經濟、農村社會、農業科技,也不會有「三農專家」的頭銜。

袁隆平,他比溫鐵軍懂農業不?各大高校的經濟學專業中,比溫鐵軍懂農業經濟的車載斗量,但他們都不是「三農專家」。

中國農村的社會學研究在國內外都是顯學,但是那些研究者都不是「三農專家」。

「三農專家」的「專」不在於專業專精,而是專當話事人、代言人的專。那溫鐵軍專打「農民牌」,是不是為農民群體的代言人呢?當然不是,沒有一個懂中國農村的,會想着開倒車、走老路了。溫鐵軍的不誠實,就是從農業問題開始的。

02

顛倒黑白的謊言

溫鐵軍的描述中,改革開放是害了農村、坑了農民,好像中國農民的苦日子都是改開造成的,那是睜眼說瞎話。

中國改革開放就是從農村啟動的,小崗村的農民冒着巨大的風險搞承包製,沒有什麼深奧的背景,只有要吃飽飯的樸素動機。如果真是溫鐵軍說的那樣,改開前一切都是花好月圓的,一群老實巴交的農民折騰啥呢?

事實是,改革是從農村啟動的,改革開放初期,農村經濟發展也是最好的。中國最早的萬元戶就是在農村誕生的,甚至改開後最早的民營企業也是發端於農村。是中國農民趟開了改革之路。

1979年,廣東肇慶農民陳志雄與妻子開始承包集體魚塘養魚。因為收益好,他把鄰近村莊的魚塘都承包了下來,足足500畝。一家人干不下來,就需要僱傭勞動力了,由此引發了一場關於「僱工問題」的爭議。紅頭文件禁止、《人民日報》報道,過程非常曲折。最終,是時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的任仲夷一錘定音,陳志雄的事業才被保護下來。任仲夷在1982年的一次會議上鼓勵承包魚塘獲得高產量、高收入的做法,指出「萬元戶不算富,富了還要富」。

一個廣東農民的致富事業,為何會引發「高層」爭議?無非是那些「三農專家」們看不得鐵板一塊、死氣沉沉的中國農村打破沉寂,中國農民可以憑着辛勤的勞動贏得市場經濟中的頭排座位,而這些吃體制飯的「筆桿子」沒有這個本事。任何鬆動的改革,都是對他們優越感的挑戰。

改革開放沒有坑農民,是農民推動了改革開放。這些事實,「三農專家」溫鐵軍不知道嗎?他當然知道,但是他堅持撒謊。真可謂專業撒謊一輩子,老而彌奸。

他不會告訴年輕的觀眾,率先啟動改革的農村,在八十年代的經濟發展速度遠遠快於城市,包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市郊農民比市民富裕是很普遍的。可惜的是,農村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被終結,因為農村的改革進程被打斷了,開了一段倒車。

[page]曾經紅火一時的鄉鎮企業發展被打斷了。問題出在了產權和土地。先說產權,農村鄉鎮企業是「能人經濟」。有魄力、有幹勁的農民企業家創業,實際上就是民營企業創業。但是礙於體制障礙,這些早期村鎮不得不套上「集體經濟」的殼。企業辦好,麻煩就來了。眼紅的多了,「集體」登場摘桃子,「能人」要麼被逼出走,要麼出事。「能人經濟」變成了「老爺經濟」,成了村官鄉吏的禁臠,很快就吃沒了。還有就是土地,當時的土地管理更為僵化,動輒越界,折騰幾次也就完了。這本質上還是一個產權問題。

改革不徹底才是斷送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根源。企業在農村活不下去,農村經濟活力大幅下降,可是「財政飯」的體制膨脹並沒有停下腳步。1985年,農村完成了「撤社建鄉」,鄉鎮政府的「六套班子」和代表上級政府部門的「七所八站」應運而生。已經臃腫不堪。不得不在建的同時開始撤,幾經撤併至1988年減少到4.5萬左右。即便如此,「吃財政飯」的人員數量增長還是難以遏制,最終達到了1280萬人(不含編外),增加了大約500多萬人。基層財政安排是「三提五統」由鄉鎮政府直接向農民徵收,講白了就是農民養公務員。「四十個農民養一個公務員」的說法就是當時流行起來的。

溫鐵軍一直把農民進城打工形容成城市坑害了農民,其實農民是逃離了凋敝的農村。

不是改革開放害了農村,而是改革不充分、僵化的體制膨脹過度汲取,導致中國農村的經濟發展受阻。農村沒有企業也就沒有就業,沒有就業還要承擔沉重的財政負擔,才有了農民進程打工潮。要是溫鐵軍鼓吹的「想當年農村集體經濟哪兒哪兒好」是真的,農民幹嘛背井離鄉進城呢?逃離農村,才是真相。

農民不是改革開放的受害者,而是改革進程受阻撓的受害者。而且,逃出農村空間的農民,還是逃不過僵化體制的束縛。

不管進城多少年,生下來的農民身份是很難抹去的。市民和農民的鴻溝不是市場劃下的,而是改革不到位劃下的。溫鐵軍不知道嗎?他當然知道,但是他給出的藥方不是呼籲進一步改革,而是對改革開放搞污名化。

他打着「為農民說話」的旗號,其實是維護固化農民身份的體制隔離。他真正代表的是農村舊體制的既得利益者,他們確實是改革開放的失意者,確實對農民進城恨之入骨。因為農民進城了,那些人原來一呼百應、操人生死的權柄也失去了價值,「空心化」的農村再也榨不出什麼油水。

所以,溫鐵軍們要開倒車。他們不要發展農村經濟,因為發展農村經濟,新的「能人」又要爭奪他們的權柄。他們只要重建舊體制,最多就是一個豪華升級版——多搞點補貼。可是,補貼又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靠市場經濟運行生出來的。

03

溫鐵軍的「毒藥方」

溫鐵軍要求城市「反哺」農村,是真誠的。可是,錢從哪兒來呢?沒有外資企業、沒有民營企業的時代,誰反哺過農村?農村反而是被過度汲取的不幸空間。

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才有了農業稅的減免。中國成為世界大工廠的經濟成就,才有了大規模補貼農村的財政能力。

溫鐵軍可以抱怨「反哺還不夠」,但他不要忘記改革開放前,農業稅、「三提五統」是農民沉重的負擔。他懷念的美好歲月,可沒有反哺過農民。

溫鐵軍是無知的,更是自私的。他可以為了自己心目中的「美好歲月」,但他應該很清楚那不是中國農民的美好歲月,更不是中國農村的美好歲月。

今天中國農村的發展還受到了舊體制的束縛,嚴重阻礙了農村的經濟發展。農村缺少基本的產權保障,高度受限的空間沒有自主創業的空間。

而溫鐵軍還在鼓吹不要給農民產權、不要讓農民有選擇的自主權,美其名曰「保護」、「關心」,實際上卻是要農民在「我驕傲、我光榮」的迷魂湯里,繼續困守在土地之上。這是愛農民,還是害農民?

溫鐵軍說了很多維護農民的好話,讓人聽了很受用。但是,他開出來的方子卻是一股陳年霉味兒的過期毒藥。

他強調農民在市場的弱勢地位,不是為了改變被剝奪產權、選擇權的農民身份束縛,而是為了把農民的身份-職業固化重新強化。他將改革開放、市場經濟作為仇視的對象,是讓農民無處可逃。但是,他又拿不出真正的解決方案,沒有人能夠繞過市場拿出真正的經濟解決方案,所以只能滿口胡說。

好話說盡,壞事做絕,自古有之。斯文敗類、道貌岸然的偽君子,也不鮮見。人不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變好,卻因為衰老而更瘋狂。

04

德之賊

否定改革開放,就是否定中國四十年發展的經濟成就。其中也包括中國農民做出的巨大經濟貢獻,沉重的體制枷鎖,妨礙了他們在市場分配中受益的權利。這需要深化改革徹底打破的,而不是去加固。枷鎖就是枷鎖,哪怕是鍍金的,也不會改變其性質。溫鐵軍不是農民的代言人,而是束縛農民的舊體制的招魂者。

回顧改革開放的歷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農民不是天生的市場弱者,是體制束縛讓他們變成了弱者。中國農村不是天生的被遺忘的空間,而是體制束縛讓農村被拋棄。

不僅是農村,在中國經濟所有產業經濟部門,都有很明顯的規律。凡是改革比較徹底、開放度高的部門,發展狀況都很好。凡是發展狀況好的部門,在國際競爭中就越強。輕工電器、互聯網產業就是最好的佐證。而體制固化最嚴重的上游領域,卻是問題最多、最缺乏全球競爭力的經濟部門。這難道是偶然的嗎?

中國農業更是如此。曾經是全世界最會種地的中國農民,現在卻有地不想種,這是誰的問題?溫鐵軍這種「三農專家」常年反改革、反開放,阻礙農村改革,誤導公眾,是要負相當大的責任。農業搞不好的鍋,三農專家不好好反思,還好意思指責別人?這只能用諸葛亮的名言「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來形容了。

就是這麼一個不學無術的老混子,玩兒壞了「農民」,又開始玩「人民」了,多麼可笑、可悲和可怕。送他一句孔夫子的教導:「老而不死是為賊」。通俗的說,您老人家真是缺了大德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關胖侃財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