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一位父親對於兒子教育的「反思」,看完淚奔了…

生命是有時節的,不同年齡的孩子,差別特別大。

資深教育記者、作家張貴勇老師在新書《養育的覺醒》中,記錄了陪伴兒子哲哲經歷幼年期、童年期、青春期的全過程。

他有一個深切的感受:

學前六年,孩子單純有趣,嘰嘰喳喳,愛和父母說這說那;

小學六年,孩子愛讀書,愛運動,愛交朋友,父子倆也可以一起拓展生活的邊界;

但到了孩子上初中,他發現,與兒子那種親密無間的父子關係突然滑向心有芥蒂,其間也大吵大鬧,爆發過激烈的衝突。

即便是教育專家,養育的道路也並非一帆風順。

通常我們聽到教育專家這個稱呼,可能下意識會想,他一定有很多辦法,可以很輕鬆地規避親子衝突,總能化解育兒路上的各種難題。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教育專家一樣會面對真實生活中的種種難題。

只不過在面對這些難題時,張貴勇老師選擇了躬身反省,思考一個孩子內心緣何發生變化,為什麼與以往截然不同,親子關係又將朝着怎樣的方向發展?

他選擇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行為,接受與兒子以全新的方式相處,共同成長!

我們一起來看看張貴勇老師的故事~

01

在鄉下的生活,是孩子教育的一塊寶藏

哲哲幼兒園期間,每年8月,我都會和他約定,回一趟東北老家。

一個多星期的時間,我們走親戚串鄰居,房前屋後採摘,村前村後散步,挖土玩泥做弓箭,摸魚捉蝦釣青蛙,有時索性坐在不高的老樹上看碧綠的田野,任微風拂面,浮想聯翩。

一有機會,我就跟哲哲講一些自己小時候的事:有一年暑假村里發大水,村後的稻田全都被淹了,幾處魚塘連成一片,到處都能看到魚群游來游去。

回老家成為一種儀式,不只是為了放鬆身心,我還希望哲哲能藉此了解真實的鄉村,並與我所生長的家庭建立一種聯結。

我越來越感覺到,對孩子來說,鄉村是一塊教育寶藏。

上幼兒園那幾年,哲哲喜歡去爺爺家,對鄉村也有着自己的看法。

一次,我讓他說說城市與農村的區別,小傢伙張口就來:

農村有大自然、大糞,房子比較矮,比較破,但空氣新鮮,能聽到鳥叫,到處都是綠色,夜裏非常安靜,也非常黑,可以看到許多星星。而城市呢,樓很高很密,人多車多也很吵,但有電腦,還可以看電影、吃爆米花……

鄉村給予哲哲的東西多到超出我的想像。

因為經常在鄉村看到天牛、水龜蟲、水黽、蚱蜢、蜻蜓等各種昆蟲,哲哲愛上了昆蟲,不僅愛讀各種昆蟲書,還養了好幾種昆蟲,慢慢成為名副其實的昆蟲小專家。

看他那麼愛昆蟲,我比他還歡喜。

02

好的家庭教育關鍵在平時

哲哲上小學三年級時,一次上完廁所出來,他問我一卷衛生紙有多長?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於是我倆拿出一卷衛生紙,打開來,在地上滾來滾去,然後運用乘法和加法,最終得出了結果。

事後,問他喜歡這種學習方式嗎?小傢伙用力點點頭說,這比老師教得還好,做一遍就記住了。

我還看到網上有家長和孩子一起探討一顆瓜子有多少克。

家長除了用秤稱,還和孩子探索了另一種實證方法,那就是買了一袋200克的瓜子,然後每20顆瓜子擺成一排,結果數出了200克瓜子有將近1000顆,最後運用除法得出了很靠譜的結果。

稱瓜子重量也好,量衛生紙長度也好,都是能很好打開孩子思維、提高動手能力的學習方式。

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從數學,擴展到科學、藝術等學科,得出結論之餘,培養哲哲寶貴的科學精神。

03

孩子的成長,倒逼父母教育方式升級

哲哲上初中時,學業壓力增大,每天作業非常多,屋子裏總是亂糟糟的。

我開始看到他更多的不好,多次批評他。有時候,因為怕我生氣,他隔幾天會收拾一次;但一不提醒,屋子就又回到老樣子。

我的理由是,房間乾淨整潔,好的環境更利於專心學習;他則認為,房間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別人無權管,怎麼舒服怎麼來。

整個初一下學期,我經常因為他不收拾房間、不按時餵寵物、不主動練習架子鼓等瑣事發火,漸漸彼此看不上,都很心累。

後來,我慢慢意識到,親子關係出現問題,主要原因不是孩子進入了青春期,而是自己依然用老眼光看待他的成長,依然用小學階段的教育方法來對待已然長大的哲哲。

同時,我內心深處藏着對哲哲不再像以往那樣順從我的不安,和父親權威被撼動的反感。

04

我對兒子是「假尊重」「真權威」

現在哲哲上高中,有一天他對我說了一句話,讓我很是震驚。

他說:「爸爸,你知道嗎,我現在不愛跟老師頂嘴,害怕得罪老師,都是因為你!」

我很疑惑:「因為我?是我太強勢了嗎?我也沒覺得啊!」

哲哲說:「你可能都沒意識到,你的確很強勢,尤其我小時候,你看上去好像很尊重我的意見,其實你都想好了。一旦我違背你,你就很生氣,臉色很不好看。我呢,不想跟你對立,所以都聽你的了。」

我果真是這樣的爸爸嗎?

我腦海里冒出一次哲哲對我的"投訴」——他告訴我,有次他不會看時間,我摔壞了鍾;有次他不想去游泳,我就給了他一腳;還有一次他不想吹小號,被我砸壞了小號。

是的,哲哲上了初中,我倆的吵架次數開始增多,且越來越激烈,有時候賭氣好幾天不理他;有時候怒摔各種東西……

那一刻,我感覺教育孩子很失敗。

哲哲看出了我的難過,也許是為了幫我挽回面子,他說:「爸爸,我不愛頂撞老師,也是因為會帶來很多其他麻煩,浪費時間和精力。」

他為別人着想的溫柔性格,讓我心頭一暖。

愛才是答案

你看,教育孩子是世上最複雜的事,5、6歲的孩子把爸爸當成自己的偶象,到13、14歲就把爸爸當成自己挑戰的對象。

而對於爸爸而言,當一個小小的孩子,喊你一聲爸爸,那不是輕飄飄答應一句話的事,那需要你在時間、精力和心思上付出很多,甚至把和孩子相處當作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來對待。

愛因斯坦曾說過:「只有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

可對於中國父母來說,愛是深切的,責任感也深切的。

他們一面擔憂着孩子的興趣愛好、生活習慣、交友安全、學習成績,哀其不幸又怒其不爭……

一面又小心翼翼地保護自己和孩子的關係,「我做錯了嗎?我還能彌補嗎?我還有希望嗎?」

張貴勇老師在書中反思:

我發現我對哲哲的愛,一定程度上帶有功利色彩。和婚姻一樣,一旦設定了前提條件,都會失去美好的色彩,難以一路抵禦風雨,走到最後。

表面上,我們很愛孩子,願意給他們一切,但很大程度上,我們總是有意無意地將他們當成私有財產,期待高額的回報。

於是,當孩子不聽話,沒有朝着我們希望的方向發展,不符合我們的預期時,我們就會收回自己的愛,後悔一直以來的付出,甚至不假思索地拋出一個個語言炮彈,諸如「我辛辛苦苦把你養大容易嗎,你怎麼一點都不聽我的話呢?」「我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你好,你怎麼不領情?」

我發現我對哲哲的愛,一定程度上帶有功利色彩。和婚姻一樣,一旦設定了前提條件,都會失去美好的色彩,難以一路抵禦風雨,走到最後。

這些讓他對做父親這個角色「如坐針氈」的話,以及對自己的自我檢討和批判,特別讓人動容。

在深夜的某一刻,我們也這樣反思過吧。

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張貴勇老師想對所有父母說,養育孩子這件事,千萬不能「輕敵」。

也許孩子還8歲的你,覺得養育孩子得心應手,可等到孩子14歲,那就是另一番風景,今天的好父親,也不代表我們明天依然是。

如果父親是一生的事業,那這一路就得不斷地覺醒和成長,沒有別的路。

在這本書里,張貴勇老師用自己的經歷提前為我們趟路,總結出了一些非常容易忽視的誤區,宛如警鐘,讓我們提前警醒,從微小之處開始,一步一步走好親子關係。

別人犯過的錯,不需要自己犯一遍,別人踩過的坑,提前發現了告訴我們,就是一種人生的「穿越」。

現在穿越劇很火,但對育兒而言,穿越的機會人人都有,就藏在別人至誠的經驗與教訓分享里。

張貴勇老師的這本書,正是處於教育迷茫中的父母們最需要的一劑「不苦口」的良藥。

最後我想說,這個世界沒有完美的孩子,也沒有完美的父母。

可不管我們與孩子之間有着怎樣的故事,孩子在我們身邊,就是溫暖和幸福的。

因為,愛就是一切的答案。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 青豆書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