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孩子為什麼總是和父母唱反調?背後原因很戳心

知乎上有個問題:孩子老是和我對着幹,百分之九十的時候,我說什麼他偏不要做什麼,該怎麼辦?

一位網友回答說:那是因為你不懂孩子。

其實孩子對着幹並不是個數,而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有調查顯示:約70%的孩子在青春叛逆期會和父母對着幹,75%的家長認為頂嘴是孩子成長中最令人討厭的事情。

很多父母,面對總是和自己對着幹的孩子,很可能會着急上火,甚至有可能動粗,其實這治標不治本。

想要解決孩子對着幹,還是應該從源頭出發,換位思考孩子對着幹的根本原因。

只有知道原因,才能懂得如何應對。就像孫子兵法中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需求得不到滿足,孩子就會對着幹

《超級育兒師》中,一位叫劉懿暄的女孩,總是和媽媽對着幹。

有一次,媽媽叫劉懿暄寫作業,劉懿暄卻跑到廚房說要包餃子,說是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然而媽媽並不想她包餃子,而是要求她先完成作業。

可她卻始終堅持要先包餃子,下午再寫作業。就這樣母女倆一直僵持着。

這位媽媽表示,對於孩子一直這樣和她唱反調,覺得很是無奈,不知道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滿意。不得不請來育兒師,希望可以幫助她調解母女倆的關係。

其實孩子之所以一直和媽媽對着幹,是因為媽媽沒有滿足孩子的需求。

比如包餃子這件事,孩子就想着給父母包一次餃子,但是媽媽偏偏不給她做,要她先做作業。

讓孩子先包餃子,再做作業,其結果都是一樣的,何必一定要讓孩子聽自己的呢?

當孩子和父母對着幹時,不妨靜下來想想,孩子為什麼這樣做,他是有什麼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嗎?相信通過換位思考後,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在《整體養育》中說:父母千萬不能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對立面,而要和孩子站在一條線上。當我們和孩子站在一條線上時,一起面對眼前要解決的事情,會容易得多。

如果這位媽媽能和孩子統一戰線,一起動手包一頓餃子,然後一家人開開心心地吃,想必孩子吃完後會很樂意完成她的作業。

孩子總是對着幹,很多時候是因為需要沒有被滿足,才會通過對着幹來和父母抗爭。

失去選擇的權利,孩子就會對着幹

一位網友說,初中時,每次和媽媽說想幹什麼,要打算去哪裏,要買什麼,媽媽就會打斷他,反駁他,或者阻止他。

慢慢地,他就什麼心事都不再對媽媽說,還學會了撒謊,想做的事情就偷偷做。

平時媽媽叫他做什麼,他都和媽媽對着幹,甚至故意搞砸來報復媽媽。

比如媽媽叫他洗碗,他故意不洗乾淨,還把廚房搞得滿地都是水。

叫他掃地拖地,也是隨便應付一下。

反正就是媽媽叫做的事情,就不順着媽媽的要求來做,而是對着幹甚至故意使壞。

這種行為背後,其實是因為長期被媽媽否定、阻止,於是通過與媽媽的對着幹,來進行反抗。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是自我表達欲最旺盛的時候。如果父母處處壓抑着他,什麼都不給他做,他只能通過對着幹來進行反抗。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許多青春期的逆反行為,都出自對展現獨立性、追求與成人平等,以及對男性或女性氣質的渴望。

很多孩子和父母對着幹,其實就是因為沒有自由選擇的權利,想要通過和父母對着幹,來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或者想做的事情。

因此不要怪孩子對着幹,他其實是在告訴父母,我成為了你們的附屬品,需要事事遵從你們,但我更希望我做自己,享有屬於做自己的權利。

《無聲告白》一書中寫道:「我們終其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真正的自己,意味着可以遵循自己內心做喜歡的事,可以自己做決定,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等等。

孩子對着幹,父母該怎麼辦

著名教育專家傑弗里・伯恩斯坦指出:父母如果執着於與叛逆孩子進行權力爭奪戰,最後只會落得個兩敗俱傷的境地。

和對着幹的孩子相處,用父母的權威和力量進行壓制,最後只會慘敗收場。與其採取暴力,不如使用技巧。

1、給孩子獨立的空間

在教育紀實類節目《放學後》中,一位媽媽說,孩子總是叫她不要隨便進入她的房間。

平時孩子在房間寫作業,她若是進去都會被孩子轟出來。

獨立自主意識已經很強的孩子,需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

這時候的父母,就要有界限感,對於孩子的獨立空間不要隨意闖入。想要進入孩子的房間,應該經過孩子的同意。

也不用時時刻刻盯着他,把他所做的一切都要了如指掌,這會讓孩子更加反感叛逆。讓他在自己的空間裏,放鬆地做自己的事情,他會更加地感激你。

2、尊重孩子的想法

紀錄片《小小少年》中,一位叫殷然的男孩,喜歡研究各種各樣的蟲子。

他這樣的愛好,在同學眼裏是奇怪另類的,所以,同學們都不喜歡跟他交朋友。

幸運的是,殷然的父母並沒有覺得孩子的興趣有問題,而是尊重孩子的想法,支持他研究各種各樣的蟲子。

不僅如此,他們還會帶孩子認識很多昆蟲愛好者,讓孩子跟他們學習交流,一起研究,一起尋找發現更多有趣的昆蟲。

紀伯倫說:父母可以給予孩子的是愛而不是想法,因為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孩子從有意識開始,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和喜好,當孩子的想法愛好和父母不同時,可以耐心傾聽了解他,並尊重他的想法讓他去嘗試。

3、讓孩子做選擇

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曾說:「父母需要聆聽孩子的心聲,滿足他們的需求,而不是盲目堅守權威,頤指氣使。」

關於對着幹的孩子,家長不要想着利用父母的權威來控制他,反而應該放手,給他選擇的機會。

有句話說得好:放棄對孩子的控制才能獲得更多的掌控權,不強迫孩子聽話,孩子才會開始聽你話。

興趣班讓他選擇自己喜歡的,作業讓他選擇什麼時間段去完成,節假日讓他自己安排怎麼過。

孩子可以做選擇,他才能感覺到自己的價值。

而且能夠有選擇的權利,他才會覺得自己是自由不被約束的,才不會出現和父母對抗的行為。

《兒童教育心理學》中說道:

「青春期是孩子成長的重要時期,如果我們能夠深入了解孩子,給予孩子更加獨立自主和表達自我的機會,那麼在孩子的青春期這一階段,我們將看到他們更好的表現。」

對於孩子總是和自己對着幹,不必氣急敗壞,因為這恰恰證明孩子長大了,懂得思考、有獨立意識了,作為父母應該高興才對。

點個讚,這也需要家長改變和孩子的相處方式,學會感受他的需求,傾聽他的心聲。

這樣才會讓孩子順利度過叛逆期,成為一個獨立自主,充滿活力的人,即使以後離開父母,也能獨立生活。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富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