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港府擬藉故宮館推大灣區文化創意樞紐 學者質疑國安法下失言論創作自由

香港故宮博物館

歷時超過5年、耗資接近4億5千萬美元,位於西九龍文化區的香港故宮博物館星期日正式開幕。這個大型文化項目由剛卸任的特首、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2016年底在未經公眾諮詢的情況下,突然宣佈與北京故宮博物館合作,引起社會各界爭議。

港府表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開幕,標誌着北京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有學者質疑國安法的紅線下,香港社會缺乏自由呼吸的空氣,亦沒有包容不同意見的氣氛,難以推動文化創意藝術的發展。

香港故宮項目由香港賽馬會透過其慈善信託基金撥捐35億港元(接近4億5千萬美元)興建,在2019年3月動工並於2021年12月落成,博物館位於西九文化區的西面海旁,由香港建築師嚴迅奇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樓高7層,

佔地約1.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3萬平方米。

港府指故宮館開幕實踐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原定上星期六(7月2日)開幕,受颱風影響延後一日至星期日(7月3日)正式開幕,展出914件由北京故宮博物館借出的文物,包括清代皇帝的龍袍、玉璽等,當中不少是中國國家一級文物。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示,香港故宮是管理局與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合作項目,以推動中國文化藝術的研究和欣賞,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香港故宮博物館開幕,標誌着香港及西九文化區實踐中國《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重要里程碑。

剛上任的香港特首李家超在競選政綱提及,他十分重視藝術文化的社會價值,上任後將會加強公私營合作,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發揮協作潛能,例如將打造西九龍文化區成大灣區文化樞紐,以帶動香港成為中國國家級文物及藝術品全中國首選的展出地,以及全中國首選的表演藝術文化旅遊中心。

學者指香港缺乏自由呼吸空氣難發展藝術

針對特首李家超計劃以香港故宮及西九文化區等項目,打造香港成為大灣區文化創意樞紐,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客席講師葉國豪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要發展文化創意自由的社會氛圍及土壤是非常重要,他相信中國大陸可以提供很多資源讓香港興建大型的博物館等藝文設施,但是《港版國安法》的紅線下,香港社會缺乏自由呼吸的空氣,亦沒有包容不同意見的氣氛,他認為難以推動文化創意藝術的發展。

葉國豪說:「除了這些大型的場館以外,整個社會的氛圍、在一個自由呼吸的空氣,大家不會感覺有恐懼,可以表現出自己的想法,以及當權者、政府都可以包容各種意見,不理這個意見是針對政府或者政策,或者是國家領導人這些東西,沒有這種包容的氣氛,或者沒有給人一種很舒服,可以在這裏自由呼吸的空間,要講文化的中心,我有一點保留的。」

M+爭議反映社會氣氛敏感

葉國豪表示,位於西九文化區的M+博物館,今年4月底在疫情下重新開放,被揭發有隱諭六四事件的畫作被更換,事件引起香港社會關注,質疑是否出於專業判斷,他認為香港的社會氣氛變得非常敏感,難以發展成為一個世界級的文化中心。

葉國豪說:「就算這些負責的都是很專業的(人士),可以告訴你我都不知、這些都是專業的判斷,但是整個新聞出來之後,其實社會上面是知道,或者社會上是否真的都相信這個是一個專業判斷呢﹖我不是一個藝術研究者,或者一個研究專家,我沒辦法做評論,但是我可以掌握得到,作為一個社會研究者,我可以掌握得到香港的社會氣氛都是很敏感的,對於一些可能很常規的、會改變的一些畫(作)展覽,對於香港人是緊張的,在這種氛圍之下,你說短時間你想發展成為大灣區的文化中心,是可以的,因為香港始終都是相對比較開放的,但是你說成為一個東南亞,甚至世界級的文化中心,我覺得沒有相對自由的空氣,或者包容的政治氛圍,是很困難的,我想不到有這個可能性。」

學者指紅線禁區下文化創意政策難維持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他慶幸自己比較早在香港出生,經歷過香港發展成為一個國際都會、一個國際的中心,無論金融、文化、創意或者其他產業,香港都曾經是國際知名,他認為香港特首李家超新政府未來5年的方向,如果把香港由國際之都轉變為大灣區文化樞紐的層次,可以預視將來有不少紅線及禁區,他估計這些政策難以維持。

陳家洛說:「要去左閃右避才能做到的,自自然然很多參與其中的朋友,可能起初都有一些熱誠,或者有一些想法,但是試完一些水溫之後,那邊又說熱、那邊又說冷、那邊又熨到、那邊又被人牽制着,很快這些(政策)又是講完就算了,那個活動的活力、那個生氣,那種韌力,其實很快就會被人覺得不外如是,要尊重這麼多的條條框框,這麼多的禁區紅線的限制。」

圖書館現禁書潮反映展覽活動將受限

陳家洛表示,香港的公共圖書館在國安法之下,陸續將一些被認為題材敏感的藏書下架,他批評管理公共圖書館的康文署不願意說明是否有「禁書」的書單,事件相當「反智」,亦反映將來香港的文化、展覽活動都會有無形的限制。

陳家洛說:「但是到現在連政府都說我們不想有一個書單放出來,怕鼓勵大家去追奉那些書,你想想整件事有多麼『反智』呢﹖『反智』到一個位(置)就是原來很多事情都是一能講的、『不能說的秘密』,一點都不浪漫,這個『不能說的秘密的香港版』,不好玩的,你(政府)還在說、大鑼大鼓講文化什麼,我覺得大家看在眼裏『心中有數』。」

憂香港失去法治自由核心價值

陳家洛形容香港目前的社會氛圍有如「文革2.0」,他認為香港正逐漸失去法治及自由的核心價值,市民對發展文化創意中心都會失去信心。

陳家洛說:「即是有些什麼我們很多朋友覺得好像是『文革2.0』的氛圍底下,還講那麼多自由、無限制,怎樣豐富、豐盛的一種文化創意中心的話,其實首先前提就是法治,第二就是自由,如果這些香港賴以發揮她的所長的一些核心價值,以及基礎的制度建設,在愈來愈不確定底下,其實再講到最後都只是」你有你講、我們有我們決定信不信。」

林鄭月娥無公眾諮詢下宣佈香港故宮項目

回顧香港故宮項目,在一片爭議聲中展開。這個大型文化項目由剛卸任的特首、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2016年底在未經公眾諮詢的情況下,突然宣佈與北京故宮博物館合作,由香港賽馬會透過其慈善信託基金撥捐35億港元(接近4億5千萬美元)興建,因此無需透過香港立法會審批就可以進行工程。

當時多位香港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批評西九「僭建」香港故宮,除了質疑政府施政無公眾諮詢,甚至連前西九龍文娛藝術區行政總裁連納智也對事件表示驚訝,認為這是嚴重破壞管理局一貫程序和諮詢的做法,又批評故宮博物館與西九的規劃原意不符。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在沒有招標的情況下,直接聘用香港建築師嚴迅奇並收取港幣450萬(接近58萬美元)顧問費,設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草圖,林鄭月娥承認是她首先接觸嚴迅奇,邀請他參與項目是她的判斷及決定,她又表示嚴迅奇曾經為廣東省博物館,以及雲南兩個大型博物館進行設計,因此是適合的人選。

香港政府2017年1月初在中環港鐵站設大型廣告,宣傳即將興建的香港故宮館,當時多名支聯會成員到場示威,批評港府興建故宮館違反程序公義,呼籲港人毋忘1989年六四在北京故宮外天安門廣場上發生的鎮壓學運事件。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