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受不了清零 逾半韓企欲撤離中國;陸中產階級嘆得終生背債度日;中國突基礎藥不報銷;

報復性消費落空;四川銀行人員:感覺像世界末日;鋼價暴跌,中國鋼企老總一語驚人

中共的疫情清零政策全面性重創中國經濟。昨天阿波羅網報道了,樓市斷供潮來勢洶洶,法拍屋激增,建築產業萎縮,必然引發鋼價下跌,現在鋼企正步入」拼刺刀白刃戰「階段。此外,中共地方國企利潤大降22.7%。

清零政策的免費核酸檢測動用了醫保資金,造成中國千種醫保藥品改為自費,患者嘆日子艱難。

一名金融業從業人員形容中國經濟,山雨欲來風滿樓,感覺像世界末日。

經濟不景氣,失業、降薪是必然結果,中產階級恐將終生背債度日。

四川銀行人員:山雨欲來風滿樓,感覺像世界末日

6月26日,四川一名銀行從業人員從自身角度描述經濟衰退,並直言:山雨欲來風滿樓,難以想像大面積暴雷後,儲戶怎麼辦?

有網友在知乎上發帖詢問大家:「為什麼最近總有世界末日的感覺?你們也有這種感覺嗎?」

四川一名銀行業工作人員透露,自己的工作內容就是寫監管當局的各種問責報告。銀團貸款怎麼放出去的?異地貸款怎麼這麼多?關聯企業真實情況是什麼?普惠指標是真是假?堅守定位為什麼完不成?貸款比例為什麼一直降?你們存量貸款到底隱藏着多大風險?新增貸款真的放不出去嗎?

這名員工說,「每一個報告都寫得我筆頭咬破,冷汗直冒。如果寫真實情況,分分鐘高管就要被約談。」

這名員工舉例說,「為什麼審貸款成了副業?因為真的放不出去。貸審會隨時都在解決存量劣變的問題,各種掛息轉本、以資抵債、利率下調等以時間換空間的『化解『方法,無異於飲鴆止渴。什麼用途不實、空殼公司、所有權有爭議、抵押不足值司空見慣了,能收回來的鳳毛麟角,絕大多數都是短貸長用,像一個個雪球滾下去。為免風險集中暴露,科技手段都用上了,本息都未付的情況下,直接在系統裏面把次級改為正常,我再一次大開眼界。」

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房地產,該名員工表示,「絕大多數不良與房地產相關。山雨欲來風滿樓,難以想像大面積暴雷後,銀行怎麼辦,儲戶怎麼辦…最近村鎮銀行出了事,引發業內大排查,還好我們銀行沒這樣搞,但這樣搞的可不是少數。」

據這名員工透露,現在房屋購買力不行,並形容說:「韭菜不肯長,鐮刀很慌。下調首付比、下調利率、大面積發放信用貸款鼓勵消費者買房,就差去大街上直接把人拉到售樓部了。沒什麼用,住房成交量同比環比都是腰斬了又斬。」

據稱,這名員工的朋友將投資性房產掛網售賣,結果掛了一整年一個看房的都沒有。抖音上也隨時可見房屋中介拍的「虧本甩賣」信息,但購房者卻廖廖無幾。

這名員工最後分享了自己親眼所見商業不景氣的情況,「前幾天出去調查貸款,抵押物是商鋪,位於一個商業綜合體,走進去一看只有一樓開了個平價超市,大媽們在生鮮區排隊搶特價菜。此外二三四樓無一商家入駐,一個都沒有。鋪面連裝修痕跡都沒有,有的門都沒鎖,地面全是灰塵,在下午三點明晃晃的陽光照射下,如同鬼樓。「

疑醫保資金緊張,中國千種藥品需自費,基礎藥不報銷,患者嘆日子艱難

今年7月1日起,有近一千種藥物被剔出醫保範圍外,其中包括消炎和普通感冒藥。中國民眾感嘆道,當局從醫保抽出大量資金做核酸檢測,浪費了醫保金,並批評部分基礎藥品停止報銷。

中國醫保目錄內藥品逐年減少,14億人就醫可報銷的藥物隨之下降。據微信圈流傳的一份「2022年7月1日調整為『醫保不支付』藥品編碼信息」顯示,包括普通消炎頭孢膠囊、感冒靈膠囊在內的995種藥品,被剔除在可報銷的醫保目錄外。

有微博網民留言寫道,「不理解,從醫保抽出大量資金,浪費在沒有效用的中成藥和無序的核酸檢測上。這麼多基礎藥品卻被迫停止報銷。臉都不要了。」

另有網民留言,「曾經聽說每年底,慢性病患者可領取一、兩個月藥品,醫保配額快用完的時候,醫生會儘量少配藥,超出配額的要醫院自己承擔,但到6月,醫院已經用完全年的藥。」

時事評論人士高先生本周二(28日)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表示,在所有藥品中,能夠報銷的佔比本來就少,加上各地做核酸檢測花的都是醫保的錢:

「現在醫保都快沒錢了,前兩天上海的18家醫院門診藥品只給你開一個星期。現在醫保沒錢了,醫院不能虧損,也就是說癥結在於醫保問題。政府沒錢,老百姓肯定是韭菜。」

高先生還說,如果再繼續實施「動態清零」,不僅僅是醫院,連整個社會都出問題,包括發不出工資。但是受影響最大的還是普通民眾:

「現在搞的政策,老百姓非吃虧不可。現在網上流行一句話,中國有沒有免費醫療,有,但是免費醫療是給那些高官享用的,老百姓是無法進入這個狀態的,是要自費的。」

據華創證券宏觀研究團隊測算,疫情至今中國核酸檢測費用已達3000億元人民幣,且50%是發生在今年前4個月,常態化核酸費用70%至95%由醫保報銷,地方政府的財政負擔佔比很小。

另據劉女士說,在醫保目錄中,有些價格昂貴的藥,不會用在普通民眾身上,比如解放軍總醫院、北京醫院等專門為高級高官員提供醫療服務和貴价藥屬於「特供」,但這些支出最終由醫保承擔。

上海居民許女士說,中國的特供很多:「官員有食品特供,醫療特供,權力也是特供,黑惡勢力在全國也是權力特供的產物。」

中共清零害慘經濟,中產階級嘆得終生背債度日

為遏止新冠病毒疫情,北京當局下令貫徹清零害慘經濟,收入銳減的中產階級淪為舉債族,感嘆恐怕得償債一世人,凸顯維穩中國社會的主力人口,正陷入日益不安的困境。

香港南華早報」(SCMP)報導,36歲的唐姓上班族是一家小型電子公司的秘書,雖然當前勢頭不好,勉強還是保住了飯碗,但月薪從5000降至4000元,退休領養老金度日的母親,最近還動用積蓄替她償還11萬的卡債。

胡姓女子18歲即離鄉背井到外地打拼,奮斗数十年如今在廣州市自營美髮沙龍,因疫情造成營運陷入歇業又復業的不穩定循環而債台高築,自嘲如今身家除了貸款一無所有。

既然經濟前景難預料,中國每家每戶紛紛撙節開支,中國金融科技集團京東數字科技(JD Digits)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今年前5個月,中國家庭新增貸款總額1兆3300億,創10年來最低。

不少中小企業主看淡中國的經濟前景。不願透露真名的深圳張姓民眾表示:「當前就是缺乏信心,所謂信心是指對於薪資和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預期心理。」

他先前依家庭收入貸款購置兩處房產,而他服務的部門今年裁薪30%,以致於如何償還房貸面臨沉重壓力。

在廣州執業的鄧姓女律師花錢變得格外謹慎,甚至放棄購置第2輛新車的計劃,並說民眾對於償債和收入的信心正迅速變化中。

[page]

資產負債率逾100%,新海航首次還息日即「跳票」

大陸《21世紀經濟報道》援引不願具名的海南銀行人士本月25日透露,6月20日是海航破產重組後的首次還息日,但海南銀行如今一分錢的利息都沒有收到。

中國海航集團破產重組後,新海航的主要接盤企業「遼寧方大」入主即發現,該集團的實際負債遠超接手前得到的數據,其資產負債率已超過100%。重整後的首次還息,即因留債主體難以落實等原因,原定由非上市公司(國資股東)承擔的那部分利息無法支付,導致整個新海航陷入「跳票」尷尬。

涉嫌支持俄軍工產業,美將五家中企列入黑名單

俄羅斯自從入侵烏克蘭後,國際各國紛紛祭出制裁措施,美國商務部28日將5家中國公司列入貿易黑名單,原因是這5家公司涉嫌支持俄羅斯的國防工業。

路透社報導,美國商務部指出,這5家公司在俄羅斯2月24日入侵之前就已經向許多被關注的俄羅斯企業實體提供物品,並在俄羅斯企業實體遭受制裁後,繼續與之合作、簽訂合約。

除了5家中國公司之外,美國商務部還將來自俄羅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立陶宛、巴基斯坦、新加坡、英國、烏茲別克和越南等國的另外31個企業實體添加到黑名單中,在黑名單中的36間公司,有25家有在中國開展業務。

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次長艾斯塔維茲(Alan Estevez)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美國商務部今日的行動向全球企業發出一個強而有力的訊息,那就是如果他們要支持俄羅斯,美國將與他們斷絕往來。

清零政策令外企損失嚴重,逾半韓企欲撤離中國

韓國貿易協會上海分會今年6月中旬對在華的177家韓國企業,就中共嚴酷的「清零」防疫政策導致的損失、今後的計劃等情況進行問卷調查。6月27日發表的調查結果顯示,88.1%的受訪韓企認為經營遭到損失。97.4%表示,今年上半年銷售額減少,其中,表示銷售額同比降幅超過50%的企業佔31.4%。

對於是否希望離開中國這個問題,55.3%的韓國企業給出了「是」的答案。24.8%則表示將減少在中國的業務,11.1%表示將尋找中國以外的第三國投資地,8.0%表示將撤出在中國的業務、7.6%表示將暫時中斷在中國的業務、3.85%表示將相關業務轉移至韓國。

另有35.9%的韓國企業稱暫無對策或維持現有計劃,僅7.3%企業表示將擴大在中國的業務。

中共地方國企利潤大降22.7%

中共財政部周二(28日)發佈消息稱,1—5月,國有企業利潤同比下降6.5%,其中地方國有企業同比下降22.7%。

鋼價暴跌,鋼企步入」拼刺刀白刃戰「階段

今年6月份以來,中國鋼價持續下跌,近日跌勢更加迅猛,鋼市上發生殺跌踩踏行情。眾多鋼廠陷入深度虧損,悲觀情緒籠罩着整個行業。

周二(6月28日),中國大陸網絡社交平台微博上,有網民傳出一份據稱「河北最大的民營鋼企」的董事長6月7日在企業內部會議上講話的文稿,引起輿論關注。

在這次講話中,李董事長直言,目前中國的鋼鐵行業進入了「全行業虧損」,虧到何時還看不到頭、何種程度還不見底,「得等到30%的鋼企倒閉,鋼鐵行業才能進入盈虧平衡、正常經營的狀態」。他說,現在的鋼鐵大戰已經開始,白熾化的競爭已經展開,「進入了拼刺刀的白刃戰,誰死誰活就在當下」。

報復性消費徹底落空

當前的中國,消費依舊低迷。就2022年數據來看,受疫情影響,4月和5月社零銷售額分別同比下滑11.1%和6.7%,5月數據環比修復,但仍未回正。

從細項數據來看,餐飲的大幅下滑是重要拖累項,商品銷售中,除家電外均有明顯的改善。煙酒、食品、飲料等必需品維持在景氣區間,增速均在10%左右;化妝品增速回正(-2.1%→4.5%),汽車銷量環比增長30%,同比仍為負增長(-8.2%→-3.0%)。

觸底反彈並不等於回歸常態。消費的復甦,更多地是疫情壓制解除後的反彈回補,「至暗時刻」已過,但市場期待的「報復性反彈」並未如約而至。

通常來說,因消費場景消失造成的消費下滑會隨着消費場景恢復而復甦,典型如餐飲消費,隨着堂食的恢復,餐飲業收入會有明顯改善,旅行出遊和其他線下聚集性消費場景均是如此。但改善幅度難以回到常態水平,因為消費信心的恢復很難一蹴而就。

消費信心主要受就業、收入等因素影響,作用於消費者的消費傾向。消費信心與消費者預期密切相關,預期扭轉需要時間。現階段,因疫情引發的工作穩定性下降是影響居民消費信心的核心變量。

只要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其對中低收入人群相對密集就業的服務業的潛在威脅就持續存在,居民的就業和收入信心難以恢復,「多儲蓄、少花錢」的傾向就很難改變。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