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疫情後,我離婚了,不是因為出軌…」

疫情之下,萬事不易,且行且珍惜。

誰能想到,消費潮還沒來。

離婚潮先來了。

上海解封後,最忙碌的,應該就是婚姻登記處。

準確地說,

離婚登記處。

天天約滿。

場場沒號。

周杰倫演唱會都沒這麼火。

登記處的官網上,每天放號,秒被搶空。搶菜練出的手速,竟在第一時間,用在了離婚登記上。

許多人說:

「出了一個牢籠,索性再出一個監牢。」

「解除一場『封控』,不如繼續解除另一個『封控』。」

之於他們而言,婚姻的窒息感、解脫的迫切感,與被封控時的憤懣無助悲哀,不相上下。

你能說矯情嗎?

不能。

未知他人苦,莫笑他人怒。

翻看相關留言,哪一個,不是一把辛酸淚,一部婚姻委屈史。

封在家中的。

吵架。

沒封在家的。

一樣壓抑。

三天一吵。

心力交瘁。

大家開始反思婚姻,

反思自我。

而婚姻,是經不起反思的。

尤其經不起女性反思。

倘若看穿婚姻的困頓,與關係的剝削,他人的頤指氣使,和自己的委屈求全,就不再想「爛在婚姻里」。

離婚,成了需要。

成了希望。

網上有人說,上海解封後,她去離婚。

在婚姻登記處,工作人員說:「結婚的往左走,離婚的往右走。」

人流大都是往右的。

而在網上預約,也可見此規律——

離婚搶號,難於上青天。

結婚呢,每一天,每一場,都有大量余號。

看來,疫情帶給上海人的創傷中,枕邊人的傷害,當屬最深的一筆。

比如大家熟悉的上海丈夫吃獨食一事。

這件事看似很小。

沒有大仇,大恨,大是,大非。

如同錦袍上的虱子,瑣碎又平常。但也恰恰因平常,更顯婚姻的苟且。

封控期間,男人躲在陽台。

一個人吃餃子。

餃子是懷孕的妻子,一直捨不得吃的。

但他全部煮了,

獨自吃掉。

此時,上海的食物有多短缺,每個人都清楚。但丈夫不管。

吃的時候,也沒問一句:

「你餓不餓?」

「吃不吃?」

這樣的婚姻,怎麼可能不令人失望?!

蔡康永說:

人與人之間是有一個情感賬戶的。

每次讓對方開心,存款就多一點;

每次讓對方難過,存款就少一些。

當存款變成零的時候,就是對方離開的時候。

是啊。

人世間,從沒有無理取鬧的哭喊,

只有委屈撐破了的崩潰。

也從沒有無緣無故的離婚,

只有嘗夠了心碎之後的決絕。

在這次疫情中,另一個丈夫,以相似的自私涼薄,傷透了另一個妻子。

這對夫妻,

同樣在上海。

同樣口糧短缺。

吃什麼,也成了世紀難題。

但妻子沒想到的是,丈夫晚上煮麵。煮好後,和孩子兩人分着吃。

3/4的面,都在他碗裏。

孩子只有1/4。

而妻子,沒份兒。

「我的呢?」

「你可以吃其他的。」

困境最見人品。

極端環境最見人性。

一個人的自私、涼薄,也會在死亡威脅來臨之際,全面暴露。

丈夫選擇的是,犧牲妻子,滿足自己。

「我吃不飽。」

「你可以不吃。」

只有孩子,此時還記得媽媽。

孩子從自己的小碗裏,挑了一半面給媽媽。

「媽媽,我們一起吃。」

曾經穿白紗,走紅毯,山盟海誓,花前月下。到最後,多是滿室狼藉,一地雞毛。

承諾遮風擋雨的人,給了我們人生中最大的風雨。

這真是後疫情時代的魔幻現象。

從前我們以為,扛過疫情,共過患難,同過甘苦,夫妻二人,應該會更加情深義重。

沒想到不是。

排隊離婚的上海夫妻們,每一對,都是生死同盟。

一起封控,一起隔離。

一起團購,一起搶菜。

一起核酸,一起抗原。

一起隔離,一起方艙......

但 

小區等到了解封,婚姻也走向了解封。

一個網友說:

「共同搶菜核酸,共同拉走隔離,共同吃土豆、種洋蔥,也沒凝結出戰鬥友誼......」

還有一個上海網友說:

「如果再經歷一次隔離,還要看到那討厭的嘴臉,打地鋪都要睡在婚姻登記處門口。」

足見尖銳的、深切的失望。

[page]

疫情一如放大鏡。

平日裏,各自忙碌,將就過活。一些小問題,都選擇性無視了。

疫情下,朝夕相處,激烈磨合。被忽略的婚姻問題,接二連三曝出、放大,由不得你不審視。

你會看到,妻子打工多年,終於回來。因當地疫情防控需要,得有家人去接。

丈夫拒絕接她回家。

你會看到,一個妻子被氣得背着包,離家出走。

天下大雨,

又有疫情,

她無處可去,只好在銀行的ATM機里呆着。

你會看清丈夫的真面目。

山東一個妻子感染。

丈夫也感染。

在流調軌跡中,她發現,丈夫頻繁出入某小區,某單元。

而這裏住着的,是他的一個單身女同事。

他在這小區往來非常頻繁。

4天8次。

甚至半夜2點,也有出入記錄。

精準的流調紀錄,一下子撕碎婚姻的偽裝。

將男人的不堪,婚姻的狼藉,關係的真相,全部攤在妻子面前。

她這時才知道,丈夫早已出軌。自己的懷疑,也終於有了答案。

疫情已然成了美夢的粉碎機。

成了真相的揭曉鍵。

在新冠席捲的彼時,她終於看清,瀰漫在她生活里的,不止是病毒,還有謊言。

遇人不淑,所託非人。如何能忍?!

經濟獨立的女人,集體說:

憑什麼委屈求全?

憑什麼包容忍讓?

婚姻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它需要雙向奔赴和雙向付出。

只有一人努力,

另一人背叛。

根本無從維持。

另外,因封控,另一種噩夢變本加厲——

家暴。

在《中國慈善家雜誌》的文章中,一個妻子在疫情+家暴陰影中絕地逃生。

她姓梁。

家住上海。

婚後頻繁遭遇家暴。後來離婚。本來決定今年4月時,和女兒一起搬走。

疫情比計劃更快到來。

上海靜默。

無法出門。

被迫與家暴男共處一室。

4月23日,前夫再度發瘋,情緒失控。毆打、辱罵、砸東西。

她被打得一身是傷。

家如地獄,令人膽寒。她帶着女兒,趕緊逃命。可封控中,又能逃到哪兒。

生命垂危的人,都難以得到救治。何況是她們。

沒辦法。母女二人只有逃到樓梯間,膽顫心驚地躲着。

但被男方發現。

他從家裏衝出來,繼續追着她們打。她身上多處受傷,手指骨折。

她嚇得到處求救:

「……他要殺了我!」

後來,她聯繫上反家暴志願者,哭着大喊救命。

4月23日晚,小區居委會同意,讓她和女兒在小區物業辦公室借住一晚。

那一晚,

她驚魂未定。

孩子同樣如此。

志願者說:

「母子當時的狀態非常差。

梁女士身上的傷還一直沒能好好處理,加上所有的嘗試都走不通,又不敢回家,心理防線已經崩潰。」

第二天,不能再住在辦公室了。

該何去何從?

家極度危險,前夫極度暴戾。但疫情下,她們不得不回去,要不然廁所都沒法上。

門一開。

前夫繼續毆打。

抄起玻璃杯,就往她身上砸了過來。

封禁之下,家成孤島。

在這個孤島上,暴力因不被聽見,無所忌憚。受害者因無處可逃,極度危險。

而這不是孤例。

在這篇報道中,有這樣一句話。

「上海封控期間,志願者處理了十幾個類似的求助。」

 

 

兩個志願者,就接過十幾起家暴求助。

整個上海,會有多少起?

全國會有多少起?

2020年,第一輪疫情後。

湖北一個反家暴公益組織統計,僅當年2月,協會服務的家暴事件就多達175起,是2019年同期的3倍多。

有的受害者,因不堪忍受幽閉環境下,被毆打,被虐待。

走上絕路。

死前,她在朋友圈寫下:

「總覺得家暴離自己很遙遠,

今天對我來說就是一場噩夢,

恐懼、無助讓我窒息,

我的精神已經徹底崩潰。」

有多少這樣的妻子,也在封控中,等着被救治。

有多少罪行,也像這樣,以家庭之名,被掩蓋得悄無聲息。

當解封來臨,

受盡委屈、傷害、虐待的人,怎麼可能不決然走向離婚登記處?!

所以,解封之後,當上海離婚潮上了熱搜時,我一點都不意外。

這太正常了。

表面看,是消化存量。

實際上,是經濟下行、對未來沒有信心時,大家更容易對人性灰心。

矛盾激化,

爭吵頻繁,

問題N倍出現,

意味着夫妻雙方,都不約而同地,放棄了向好的努力。

暴力成癮的,不收斂自己;風流成性的,不克制自己;懶惰自私的,沒有動力去行動。

而生存危機瀰漫,

失業、債務、貸款、信用卡......等經濟負擔,多管齊下,

令人身心俱疲。

就這樣——

外如生存保障,內如精神壓力,都令我們疲於奔命。映射到了家庭,就變成了夫妻關係的緊張。

我們會比平時,更容易指責伴侶。

也會比平時,更容易發怒。

原本就心存嫌隙、問題重重的兩人,在紛爭之中,裂痕加大,矛盾激化,加速婚姻的死亡。

一個離婚律師說:

「疫情當前,好的婚姻加倍珍惜,壞的婚姻一拍兩散。」

所以疫情之後——

有人決定結婚,有人決定離婚。

有人排隊拿着愛的號碼牌,有人凌晨搶着離婚的預約號。

紛繁複雜,各得其所。局外人無法置喙,只有局中人冷暖自知。

我們也只有嘆一句:

疫情之下,萬事不易,且行且珍惜。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趙麗

來源:周沖的文藝館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