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IPEF不是自貿協定! 拜登推印太經濟框架對抗中共 這5件事要了解!

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今(23)日在日本正式推出《印度-太平洋經濟繁榮框架》IPEF(又稱印太經濟框架),該框架被認為是華盛頓希望聯合盟友,加強在印太地區的經濟存在,以對抗中國影響力的經濟政策。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左)23日在東京宣佈印太經濟架構正式成立。圖:達志影象/路透社

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今(23)日在日本正式推出《印度-太平洋經濟繁榮框架》IPEF(又稱印太經濟框架),該框架被認為是華盛頓希望聯合盟友,加強在印太地區的經濟存在,以對抗中共影響力的經濟政策。

量身定製的印太經濟繁榮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for Prosperity, IPEF)旨在對抗中共的影響力,同時保護美國工人,但 IPEF並不是自貿協定。這個框架跟過去熟知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全面進步協定》(CPTPP)以及中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不太一樣。

到目前為止,一些亞洲國家政府對印太經濟框架作出了積極回應,包括日本和韓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已經表示有興趣加入。

關於印太經濟框架有重要的五件事需要了解。第一,美國為什麼要發展印太經濟框架?拜登2021年10月在東亞峰會期間提出了印太經濟框架(IPEF)構想,稱該框架將專注於數字經濟、供應鏈韌性、脫碳、基礎設施和工人工作標準。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在3月出席國會參議院金融委員會聽證會上說道,印太經濟框架不是一個傳統的自由貿易協定,IPEF還包括建立可持續食品體系和基於科學的農業監管措施,以及監管實踐和貿易便利。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前美國副貿易代表溫迪·卡特勒(Wendy Cutler)指出,IPEF將是「美國在印太地區重新進行經濟接觸的工具」,希望它將「幫助填補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時產生的空白」。

在美國退出 TPP後,之前的11個國家在日本的帶動下繼續推進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全面進步協定》,2021年北京申請加入 CPTPP,英國和台灣也在申請加入 CPTPP。同時,中國也是15個成員組成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的成員,該協議於1月生效,美國不是 RCEP的成員。

也就是說,美國現在缺乏一個在印太地區參與的經濟框架平台,中國不僅本身就在該地區,同時也是自貿協定的成員國。11個 CPTPP成員國包括:澳洲、汶萊、加拿大、智利、日本、馬來西亞、墨西哥、新西蘭、秘魯、新加坡和越南。RCEP則包括東盟十國、中國、日本、韓國、澳洲和新西蘭。

第二,美國為什麼不重新加入 CPTPP?雖然拜登政府取消了川普對美國盟友的一些關稅,但也明確表示,美國將不會重新審視 CPTPP,戴琪表示,自由貿易協定是「非常20世紀」的工具。在3月的國會聽證會上,戴琪說道,這種自由貿易協定導致美國人「相當大的反彈」,他們對美國就業機會的離岸和外包感到擔憂。

日經寫道,拜登政府是「中產階級的外交政策」,它希望讓普通美國公民從美國的貿易和外交中看到更大的好處。在這一點上,拜登政府與之前的川普政府保持一致,他們都認為不受約束的貿易自由化會傷害美國工人。

第三,IPEF與 CPTPP和 RCEP有什麼不同?與《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全面進步協定》(CPTPP)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不同,印太經濟框架(IPEF)不涉及降低關稅的內容。美國是希望尋求在戰略支柱方面跟其它國家合作,如供應鏈的韌性和數字經濟。

《日經》寫道,IPEF像是一個更加量身定做的機制,在尋求貿易夥伴關係的好處的同時,也使美國免受貿易自由化的不利影響。因為不是傳統的自由貿易協定,IPEF也不需要經過多年的談判、更不需要參與國國會的批准。卡特勒表示,IPEF將是「循序漸進」的。

「我希望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填補我們離開 TPP時造成的真空。也許,隨着時間的推移,美國會意識到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我們會更接近於類似 TPP的模式。」她說道。

第四,哪些亞洲國家可能會加入 IPEF?日本已經對 IPEF表示歡迎。《日經》寫道,拜登在訪問日本期間啟動該框架,這反映出他對亞洲盟友將參與該框架寄予厚望。

美國的內閣成員,包括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和貿易代表戴琪陪同出席。

《日經》表示,儘管日本仍然堅持認為美國加入 CPTPP是最好的選項,但美國這次重返區域貿易舞台也是一個值得歡迎的進展。韓國以及一些東南亞國家,如新加坡和菲律賓,也對 IPEF表示了興趣。

菲律賓貿易和工業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IPEF的目標條款,如推進韌性、包容性和競爭力,以及技術、創新、數字經濟、能源轉型、氣候目標和公平增長,與菲律賓的貿易優先事項一致。」而泰國內閣周二也批准了一份聲明,通知美國他們會參加談判

不過,也有些國家持觀望態度。日本《富士電視台》周三報導顯示,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對加入 IPEF表示保留,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維多多(Joko Widodo)在上周華盛頓的美國—東盟峰會上說,IPEF下的合作「必須是包容性的」。

還有一些國家質疑 IPEF的好處。越南總理范明正在11日出席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一次線上活動時表示, IPEF的具體內容還不清楚。他說道:「我們準備與美國一起討論,進一步搞清楚這些支柱的內容。」有專家表示, IPEF的勞工、環境標準可能成為抑制東盟國家加入的重要因素。

第五,IPEF對亞洲經濟可能產生何種影響?中國將會如何反應?當地時間周一下午,拜登總統倡導的「印太經濟框架」新聞發佈會將在東京六本木和泉花園畫廊舉行。

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貿易專家馬修·古德曼(Matthew Goodman)對《路透社》表示,白宮似乎決定讓 IPEF的啟動(儀式)更像是一個開放式聚會,所有人都被邀請參加,真正的工作將於周一早上開始,「如果(美國)政府想要讓各國參與進來,最終將不得不提供更多確實好處。」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空軍一號上告訴記者,台灣不會參與 IPEF的啟動,但美國正在尋求深化與台灣的經濟關係。

新加坡智庫東南亞研究所(ISEAS)的地區經濟研究項目客座研究員傑揚·梅農(Jayant Menon)告訴日經,外界關注 IPEF推動提高供應鏈的韌性實際上是離岸工作重組的代碼,是「試圖將中國擠出供應鏈」。他補充說道,一個擔憂是 IPEF不是自貿協定,它是否能持續下去?在拜登政府之後的繼任政府能否繼續?

但無論如何,中國已經把 IPEF視為一種威脅。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與東盟輪值主席國柬埔寨的同行舉行視頻會晤時,在沒有點名美國的情況下指出,有人把「冷戰思維」引入亞洲,煽動製造「陣營對立」,他表示要進行抵制。

周日王毅與巴基斯坦外長比拉瓦爾(Bilawal Bhutto)在廣州進行會談。根據中共外交部發佈的聲明,王毅在講話中對拜登的這次亞洲行極為不滿。他表示,美國炮製出來的「印太戰略」打着「自由開放」旗號,卻熱衷於「拉幫結夥」搞「小圈子」。美國聲稱要「改變中國的周邊環境」,目的就是「企圖圍堵中國」。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新頭殼江采蓁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