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10大負債房企債務超10兆;天府糧倉成都平原耕地驟減40%;

中企正被踢出英國市場 歐核電項目也受挫;人民幣跌破6.8出口兩大新難題;理想汽車裁員爆毀約今年畢業生入職;中鐵路高負債;安徽禁止醫院採購進口設備,釋放了什麼信號?

日前中共官媒刊文稱,「第三次國土調查」數據顯示,成都平原耕地面積10年內減少了40%,問題出在哪?中國糧食安全還有保障嗎?

中國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虧損嚴重,造成對部分今年畢業的校招生解約,引起不少網友憤怒。

習近平點頭稱讚的項目,現在正被踢出英國市場,中企在歐洲四處碰壁。

最近,國產化突然成了一個熱詞,並且這股潮流從盛傳的辦公電腦國產化疊代,已經延燒至醫療領域。

雖然中國鐵路系統虧損嚴重,中共發改委近期仍然強調要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中共葫蘆里賣的什麼藥?

成都平原耕地十年驟減40%,官媒:天府糧倉怎麼了?

中國四川省位於四川盆地,其下有成都平原等適宜耕種的區域,往昔即有天府糧倉之譽,然而最新調查顯示其耕地面積在十年內大幅減少新華社旗下「半月談」5月12日發文表示,2021年公佈的「第三次國土調查」數據顯示,成都平原耕地面積10年內減少了40%,期間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問題一度嚴峻。

報導指出,在成都平原的某傳統農村發現,全村耕地面積3261.5畝,大部分土地流轉用於花卉苗木種植,有業者表示,雖然政府鼓勵花木老闆騰退「林地」還耕,但回應者不多,「一邊是每畝3000元(人民幣)騰退補貼,一邊是畝產值遠超3000元的花木,換你會怎麼選?」言下之意,補貼遠少於種植獲利。

另外成都平原一些地方的耕地大量種植柑橘,有業者指出,「一畝柑橘種植收益幾千元,種糧食只有一兩百元錢」。多位農民表示,「就算土地復耕成田,我也不想種糧,打小工每天掙150元(人民幣),能買多少米?」此外還有耕地被挖掉,改為開採地層中的砂石。而閒置土地也是一大問題,報導指出,有企業2015年左右在成都平原北部取得1218畝工業用地,但是其廠區內荒草叢生。

報導並引述中國國家自然資源督察成都局報告指出,2020年在成都平原北部某市兩個開發區內,共有5個項目1376畝停工停建,「長期爛尾」;有24個項目3477畝圍多建少、用而未盡,其中1489畝土地空閒;還有25個項目883畝建成後停產停業,經營不善。成都市以「提前下清」方式、未批先征的2.46萬畝集體農用地大部分閒置撂荒,「這些『歷史遺留』問題為換屆後的地方政府出了很大的治理難題」。

理想汽車裁員爆毀約今年畢業生入職,引中國網友眾怒

中國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虧損嚴重,第一季虧損人民幣1090萬元,就有中國網友爆料,理想汽車裁員,近日對部分2022年畢業的校招生解約,導致被解約的學生沒有符合的職位,引起不少網友憤怒,批評畢業季毀約校招生,等於毀人前途,「性質惡劣」。

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不少中國畢業生已經和理想汽車、學校簽署了三方協議,準備等畢業後入職理想汽車。中國網友表示,理想汽車該行為性質惡劣,金三銀四的求職季已過,此時毀約等於毀人前途。

雖不少網友替畢業生抱不平,但也有網友表示,4月汽車銷量下降,企業也是沒辦法,在職的要裁員,還沒入職的毀約也就不奇怪了。理想汽車表現「倒春寒」。

理想汽車10日公佈了第一季財報,財報顯示,理想汽車理想ONE的交付量為3.17萬輛,年增152.1%,但較去年第四季的3.52萬輛略有下滑。第一季淨虧損人民幣1090萬元,而去年同期淨虧損為人民幣3.6億元,去年第四季的淨利潤為人民幣2.955億元。

[page]

融創又傳違約,中國前10大負債房企債務超10兆

中國房企融創中國近日傳出美元債券違約,未能在昨(11)日寬限期滿前支付債券票息,也讓融創中國成為債務危機中,違約的最大房企之一。中媒也盤點出這波房地產風暴下,負債規模最大的前10大房企。以2021年中期財報來看,恆大負債1.95兆人民幣,成為負債最高的房企,碧桂園總負債1.76兆人民幣排名第2,萬科負債1.52兆人民幣位居第3名。

其他上榜的還包括綠地控股、保利發展,傳出違約的融創中國以9305.75億人民幣排名第6名,其次為華潤置地、龍湖集團、中海地產和招商蛇口。前10大負債房企債務規模都破千億,總額高達10.5兆人民幣。自去年以來,中共當局在全國打擊過度槓桿和一系列違約事件後,房地產業一直竭力應對債務危機。十幾家企業錯過離岸債券票息的支付限期,其中也包括房企巨頭中國恆大。

融創是今年錯過債券之負的最大開發商,這一發展也加劇人們對房企新一波債務浪潮的擔憂。

美媒:中企正被踢出英國市場在歐核電項目也受挫

中國廣核集團(簡稱中廣核)很可能會完全退出其在英國的核電項目。此外,該集團參與歐洲國家的核電站建設項目的努力也遭到挫敗,已黯然出局。主要原因是這個企業是由中共官方控股的「央企」,對其它國家的「國家安全」構成了很大風險。美國之音5月12日的報導披露了上述消息。

報導稱,中廣核在英國的核電項目曾是中國在英國及歐洲最大的投資項目,習近平2015年訪英時簽署稱讚譽該項目是「開啟中英合作黃金時代的旗艦式投資」,但現在正在被踢出英國市場

中廣核與法國電力集團(EFD)合作,共同投資參與了英國的三個核電項目,分別位於英格蘭西南部薩默塞特郡的欣克利角C(HIinkley Point C)、英格蘭東部薩福克郡的塞茲韋爾C(Sizewell C),以及埃塞克斯郡的布拉德韋爾B(Bradwell B)。

今年3月,EFD表示,由於烏克蘭衝突、供應鏈中斷和通貨膨脹等原因,欣克利角C核電站項目將出現成本超支的情況,其完工期限也將再次延遲。同時,EFD表達了對中廣核可能退出這個項目的擔憂。

與此同時,英國另兩個核電項目也正在加緊移除中廣核的步伐。三個項目中的布拉德韋爾B核電項目,是唯一一個中廣核作為主要開發者的項目,中廣核持有該項目66.5%的股份;而塞茲韋爾C核電項目的總預算是200億英鎊,中廣核擁有其中20%的股份。

到2021年7月,《金融時報》報導稱,英國政府正在探討「如何將中廣核從英國未來的所有核電力項目中剔除」。除英國外,中廣核也曾深度參與了捷克和羅馬尼亞的核電項目,但由此帶來的「國家安全」風險問題,促使歐洲各國相繼拒絕中國核電企業進入歐洲市場。

中國鐵路高負債,中共憑大基建保GDP增長

中共國家鐵路集團2021年的總負債已達年收入的4.4倍。雖然鐵路系統虧損嚴重,中共發改委近期仍然強調要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據《2022年第五期中國鐵路建設債券信用評級報告》(5月10日)披露的信息,中共國家鐵路集團(簡稱國鐵集團或中國鐵路)2021年的總債務為49,827.85億元(約合7,474億美元),營業總收入為11,313.47億元(約合1,697億美元),累積的總債務已達到了年收入的4.4倍。

中城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在報告中表示,國鐵集團財務指標出現明顯惡化,再融資的環境惡化;但「鐵路建設基金對本期債券提供不可撤銷的連帶責任保證擔保」,即中共政府為國鐵集團償還債務提供保障。中國鐵路建設基金是政府性基金,年終結餘可轉下年度繼續使用,並且可以用於「與建設有關的還本付息」。

國鐵集團官網5月6日稱「鐵路經營結果好於預期」,但近期公佈的財報顯示,2021年淨利潤仍虧損498.5億元(約合75億美元),資產負債率達66.33%,比2020年增加了0.7個百分點。

作為中共政府支持的大國企,國鐵集團在高虧損的同時,有普通企業不可奢望的高額投入——2021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489億元(約合1,123億美元),平均每天投入3.1億美元。

對中國鐵路系統嚴重虧損的現狀,中國問題專家Mike Sun對大紀元說:「虧損也得干,這是計劃經濟的特點。中國這麼多條高速鐵路中,真正盈利的似乎只有京滬高鐵。」

對於中國目前大舉投資基礎建設,Mike Sun說:「中共地方政府很積極,得到上面的指示後,快馬加鞭上項目,不談投資效益,就是想要靠着大基建來穩住基本盤,穩住GDP。」

他說:「今年中共的大基建計劃投12萬億多(約合1.8萬億美元),發行專項債,主要由中共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發行,地方政府也會發專項債。專項債並不列入中共政府的財政預算,是由中共政策銀行來負擔的債務,潛台詞是『投資是政府行為,不用求回報,還不上也沒關係』。」

安徽禁止醫院採購進口設備,釋放了什麼信號

最近,一份在網絡上流傳的安徽省《關於規範公立醫療機構政府採購進口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引發熱議,這份由安徽省財政廳、衛健委、醫保局三部門聯合下發的通知明確要求,「所有公立醫療機構,自2022年6月1日起,未經批准,禁止採購進口產品」。

更為詭異的是,安徽省對公立醫院進口醫療設備的限制,除了財政預算資金,連醫院「事業收入、經營性收入和其他收入等自有資金」開展的採購活動,也一併限制,並強調「確需採購進口產品的,實行審核管理」。

安徽省這個通知很快被外界解讀為,「公立醫院禁止採購進口設備」,而且據健康時報梳理發現,出台類似規定的顯然不止安徽一地,此前,浙江省、廣東省、四川省、山西省已相繼發佈最新「進口醫療設備採購清單」,收緊進口醫療器械的產品種類和數量。

如果拉一份清單,CT、核磁共振、DR系統、CR、工頻X光機、推車式B型超聲波診斷儀、體外衝擊波碎石機、高壓氧艙、直線加速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設備,基本都是從國外進口的,國內產品連5%的份額都不到,甚至連電子血壓儀都是進口的。

醫療設備國產化是好事,但國產設備能不能保證同進口設備一樣的性能,要知道,這不是一般辦公用品,對於追求高清高精高準確率的高端醫療設備而言,哪怕就是差之毫厘,導致的結果也可能是失之千里,搞不好是要出人命的。

人民幣跌破6.8!出口企業:有兩大新難題

5月12日下午,美元兌離岸人民幣衝破6.82,截至發稿最新報6.8203,日內跌約600點,刷2020年9月以來新低。在岸市場上,中國貨幣網顯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6.7292,較今年以來最高點6.3014下跌6.79%。雖然人民幣貶值能提升一定的利潤空間,但企業的運作複雜,並不能一概而論。

一般而言,企業沒有固定的結算期。一般是一筆訂單「出櫃」就開始結算,「櫃」代表集裝箱,是商品數量的計量單位,「出櫃」意味着客戶方已經收到貨物。所以匯率結算實際是隨機分佈在一年裏的各個時間段,很難預判實際的結算時間。

原因之二在於,小微外貿企業處於議價弱勢方,匯率過快波動導致被迫讓出利潤。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