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美中競爭日漸白熱化,東盟歡迎第三方力量

東盟與美國旗幟(路透社資料照)

5月12到13日,美國總統拜登將在華盛頓會晤到訪的東盟國家領導人,以「推動一個自由開放、安全、相互關聯和充滿活力的印太地區」,而中國警告東盟說,美國的印太戰略「不符合地區國家共同和長遠利益」,甚至在「挑動軍備競賽」。分析人士指出,美中之間的激烈競爭已經造成東盟內部某種程度的分裂。他們說,東盟對美中兩國都感到有些緊張,為了避免陷入不得不選邊站的局面,東盟國家越來越傾向藉助歐洲和日本等第三方的力量來平衡美中在印太的力量。

美中爭相拉攏和施壓東盟

關於這次美國-東盟特別峰會,白宮新聞秘書莎琪在4月16日的聲明中說:「這次特別峰會將展示美國對東盟的持久承諾,認識到東盟在為該地區最緊迫的挑戰提供可持續解決方案方面發揮的核心作用,並紀念美國與東盟建立關係45周年。」

聲明說,這次峰會將以2021年10月的美國-東盟峰會為基礎。拜登總統在那次峰會上宣佈了1.02億美元的新舉措,以擴大美國與東盟在一系列議題上的接觸,包括新冠疫情復甦和衛生安全、應對氣候危機、刺激經濟增長、促進性別平等和婦女賦權並深化人與人之間的聯繫等。聲明還說,「對拜登-哈里斯政府來說,首要任務是「成為東南亞強大、可靠的合作夥伴」。

主辦這次特別峰會是拜登政府印太戰略的一部分。拜登政府2月11日公佈的《印太戰略》說,美國致力於「推動一個自由開放、安全、相互關聯和充滿活力的印太地區」,而「更有力量的東盟(empowered ASEAN)」與由美國、澳大利亞、印度和日本四國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機制等現代化聯盟、美國的決心和資源等將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根據戰略,雖然與中國的競爭是印太戰略的核心,但支持一個有凝聚力和韌性的東盟是推進自由和開放的印太地區的關鍵手段之一。

白宮聲明中沒有提及中國,但很多人相信中國問題、貿易以及烏克蘭戰爭等將是這次峰會的重要議題之一。

Loading...

儘管預計峰會不會產生太多實質內容,但觀察人士表示,拜登在烏克蘭戰爭還在繼續之際花兩天時間接待東盟領導人具有象徵意義,這將再次證實,印太地區仍然是華盛頓的優先事項。拜登將在本月晚些時候前往首爾和東京訪問,並參加在東京舉行的「四方安全對話」峰會。

在峰會前,美國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康達原本計劃於5月1日至7日訪問柬埔寨和老撾,後來因確診新冠肺炎而推遲訪問兩國。柬埔寨和老撾被視為東盟成員中最傾向中國的國家。

據報道,東盟10國將有8國領導人出席本次峰會。緬甸軍政府領導人敏昂萊(Min Aung Hlaing)不被歡迎,菲律賓總統羅德里戈·杜特爾特(Rodrigo Duterte)以菲律賓新總統在峰會召開時已經選出,而自己身份不合適為由決定不出席。不過,他派出了菲律賓外交部長代為出席。

美國-東盟峰會引發中國的高度關注。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峰會前積極與東盟國家領導人會談,讓他們「警惕和抵制」「域外勢力」。

5月6日,王毅同印度尼西亞對華合作牽頭人、統籌部長盧胡特(Luhut Binsar Panjaitan)舉行視頻會晤。印尼是東盟第一大經濟體,也將是G20集團今年的輪值主席國。王毅告訴盧胡特,「美國推行的『印太戰略』逆時代潮流而動,不符合地區國家共同和長遠利益」。他還說,「美國激活『五眼聯盟』,實質是鼓吹擴散陳舊的冷戰思維;建立『四邊機制』(QUAD),實質是在本地區製造新的集團對立;推進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實質是在本地區挑動軍備競賽。」

5月8日,王毅同柬埔寨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布拉索昆舉行視頻會晤。柬埔寨是今年的東盟輪值主席國。在會晤中,王毅強調了中柬的「鐵杆朋友」關係。他告訴布拉索昆(Prak Sokhonn),「亞洲是中柬等國安身立命之所、發展繁榮之地。把冷戰思維引入本地區,煽動製造陣營對立,將破壞多年來地區和平發展的局面,亞洲國家應共同加以警惕和抵制」。

分析人士指出,美中在世界其他地方對勢力範圍的爭奪漸漸塵埃落定:美國與歐洲,美國與亞太的日本、澳大利亞以及印度的聯繫越發緊密,而中國也確立了與俄羅斯的「無上限」的合作,而東南亞將會是美中競爭最激烈的區域。

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ISEAS)今年2月公佈的「東南亞態勢」年度調查顯示,在被調查訪問的東盟10國共1677人中,61.5%的人擔心東盟已經成為大國競爭的場地,而東盟成員將會淪為大國的代理人。這個問題是東盟成員最擔心的三大問題之一

東盟已經因美中競爭出現分裂,陷入兩難

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安全與國際問題研究所主任、政治學教授蒂提南·蓬蘇迪拉克(Thitinan Pongsudhirak)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告訴美國之音,美中競爭早就造成了東盟內部的裂痕。

他寫道:「越南、新加坡和菲律賓在較小程度上更傾向美國,而柬埔寨、老撾和汶萊則傾向中國。斷層線開始於2012年柬埔寨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的時候,當時東盟45年來第一次未能就南中國海問題發表聯合聲明。」他說,自那以後,就中國在南中國海的咄咄逼人的做法,東盟成員國的態度一直兩極分化,越南和菲律賓在反對的一極。

蓬蘇迪拉克認為,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推出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以及前總統特朗普發動的對中國的全面貿易戰以及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都給東盟國家帶來挑戰。他說,隨着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加劇,東盟成員受到來自雙方的壓力並被迫站隊。柬埔寨和老撾已經成為「公開的全天候」中國盟友,而新加坡和越南則越來越傾向於美國。

他說,只是到2019年,在泰國擔任輪值主席國期間,東盟得以重新團結,制定並推出了旨在維護東盟中心地位的《東盟印太展望》,使得東盟在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戰略下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自主權和自由度。2020年,東盟在越南主持下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CP)也體現了東盟的團結。

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ISEAS)的年度調查還顯示,假如東南亞不得不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大部分受訪者(57%)還是會選擇美國,該數字和一年前差不多持平。不過,在這個問題上,東南亞內部分歧明顯:汶萊、柬埔寨、老撾分別有64.2%、81.5%、81.8%的民眾認為應選擇和中國站在一邊,緬甸、菲律賓、新加坡、越南則分別有92%、83.5%、77.9%、73.6%的民眾認為應選擇美國。

對美國在印太地區成立的新的聯盟--「四方安全對話(QUAD)」機制以及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東盟內部也有不同的看法。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的報告顯示,58.5%的人認為,加強四方安全對話以及在疫苗安全和氣候變化等領域的切實合作對東南亞來說是「積極和令人放心的」。來自六個東盟國家的受訪者的數字更高:菲律賓(81.6%)、老撾(75.0%)、越南(65.9%)、印度尼西亞(64.9%)、新加坡(63.5%)和緬甸(61.4%)分),而柬埔寨的受訪者就不同意。40.7%的柬埔寨受訪者對「四方安全對話」表示擔憂。

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區域戰略與政治研究高級研究員鍾偉倫(William Choong)告訴美國之音說,只是在「四方安全對話」機製作出中期調整,並致力於向東南亞國家提供切實可行的利益後,東盟才越來越接受「四方安全對話」機制的存在。

對於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東南亞國家的反應更加複雜。36.4%的受訪者認為 AUKUS將有助於平衡中國的不斷增加的軍事力量,但也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它會造成地區軍備競賽升級或是破壞核武器不擴散制度,還有大約百分之五的受訪者認為這會削弱東盟的中心地位。從國家層面的數據來看,63.7%的緬甸受訪者和60.0%的菲律賓受訪者更傾向認為AUKUS更能平衡中國日漸增長的軍力。只有9.1%的老撾受訪者認同這一點。

鍾偉倫認為,東南亞人對QUAD和AUKUS的看法顯示了東南亞人的兩難處境。他說:「他們一方面希望這樣的安排能夠幫助該地區應對中國日益增長的信心,但他們又擔心這種安排的後果,可能會引發地區軍備競賽或擔心東盟會受到損害。」

他說,東南亞人對QUAD和AUKUS的接納要放在對中國保持警惕的背景下來看。雖然有76.7%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是在東南亞最具經濟影響力的國家,但有64.4%人對其經濟影響力感到擔憂,而對其政治影響力感到擔憂的,則有76.4%。其中有49.6%人解釋指,憂慮「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力量或會被用來威脅自己國家的利益和主權。」

東盟希望有第三方力量,歐盟和日本最受歡迎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東南亞項目資深研究員莫瑞·希伯特(Murray Hiebert)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大部分東盟國家,特別是區域大國都希望避免陷入美中之間的競爭,而在尋求與第三方的合作來平衡美中的力量。

他說:「東南亞對美國和中國都感到緊張,因此它與澳大利亞、日本、印度、歐盟、韓國建立了密切的關係,以此作為對大國的對沖。」

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ISEAS)的年度調查也顯示,在大國競爭中,尤其是中美競爭中,46.1%的受訪者傾向東盟加強團結和韌性來抵禦來自兩個大國的壓力。東盟應該更積極尋求「第三方」來拓展自己的戰略空間和選擇。最不受歡迎的選擇是在美中之間保持中立,因為這是不太現實的。

在第三方中,歐盟是優先的選擇,其次是日本。澳大利亞、英國、韓國和印度也在考慮之列。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拉惹勒南國際問題研究院的戰略與防禦研究所副所長陳思誠(Tan See Seng)告訴美國之音,日本、歐盟、印度和澳大利亞都是東盟的對話夥伴。東盟歡迎這些國家在印太地區的角色,幫助因太地區成為和平、繁榮和安全的地區。雖然這些國家與美中都有這樣和那樣的關係,但它們各自為確保美中戰略競爭不會失控所做的貢獻是東盟共同的目標。

這些國家也加強了在印太地區的活動。日本現在是東南亞的重要的角色。無論從經濟、外交和文化上,日本在東南亞的力量越來越重要。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上個月底這個月初剛剛結束對印尼、越南和泰國的訪問。在泰國他還與泰國總理一起宣佈雙方將締結新的防務條約,推動日本向泰國轉讓國防裝備和技術。就連與中國有着「鐵杆友誼」的柬埔寨也加強了與日本的聯繫。

俄羅斯也在東南亞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俄羅斯與東南亞國家互動密切。新加坡是東盟10國中唯一對俄羅斯實施制裁的國家也證明了俄羅斯在東盟的強大影響力。

俄羅斯是東盟第一大武器供應國,其中越南和緬甸是俄羅斯的武器第一和第二大買主。另外,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老撾等國的一些軍備也來自俄羅斯。由於西方的制裁,緬甸軍政府不得不依賴中國,但是為了不完全受制於北京,緬甸軍政府與莫斯科積極合作。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