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北美新聞 > 正文

墮胎案審議意見遭泄密 威脅美最高法院公信力

圖為2020年11月7日的美國最高法院外觀。(李辰/大紀元

美國最高法院的意見草案發生從未有過的嚴重外泄事件,可能引發最高院地震,不但傷及最高院的公信力,而且可能損害9位大法官之間的信任。

周一(5月2日)晚,美國媒體「政客」(Politico)公開一份泄露的詳細意見草案,草案稱美國最高法院大多數成員準備推翻近50年前在「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案中確立的墮胎權。

該報導很快成為美國新聞頭條,引發熱議。自2021年12月密西西比州案件的辯論以來,許多法庭觀察者一直期待着大法官對「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墮胎案做出重大改變,主要集中在法院是縮小墮胎權利,還是完全推翻墮胎權保護。

密西西比州的15周墮胎禁令將禁止墮胎,其時間遠遠早於最高院的先判。還有別的州也已經通過了類似禁令,以期待最高院的裁決。一些州甚至採取了更嚴格的限制。

《華爾街日報》周二(3日)報導說,預計最高法院對此案的裁決將在6月底或7月初做出。

彭博社報導說,「政客」率先披露的這次泄密事件包括各個大法官的初步投票,或是現代最高院歷史上第一次在發佈意見草案之前幾個月就被公開大法官的意見。

報導說,這次泄密是對最高院的一次幾乎聞所未聞的破壞,甚至最高院還沒有公開發布裁決,同時這一漏洞可能進一步削弱大法官之間的信任。

關於最高院內部審議的泄密事件過去也發生過,但不會到這種程度。1973年1月,《時代》雜誌在「羅訴韋德案」裁決發佈前幾小時報導了該案的結果,但沒有公佈完整的意見。

聖母大學法學院教授里克‧加內特(Rick Garnett)說:「對於法院僱員或成員來說,故意泄露意見草案將是對(工作)誠信的嚴重背叛,特別是如果泄露是為了推進黨派目標或破壞法院的工作和合法性。」

加內特在1996-1997年曾擔任時任首席大法官威廉‧雷恩奎斯特(William Rehnquist)的助理。

本次泄密事件對最高院的影響可能是深遠而持久的。新聞與分析網站「最高法院部落格」(SCOTUSblog)推文說,這件事「無疑會引發最高院地震,摧毀大法官與職員之間的信任,這次泄密罪大惡極」。

首席大法官:草案不反應各大法官的明確立場

最高院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John Roberts)周二發出的一份官方聲明說,他已要求最高院的法警調查泄密源。聲明確認了意見草案的真實性,但重申它並不代表最終裁決,也不反映任何人對該案的明確立場。

《華日》報導說,一般在大法官們對一個案件進行初步表決後,大法官們會在數周或數月內分發意見草案,最終最高院的決定會在語氣和內容上有相當大的變化。

這些草案在各部之間傳閱——大法官們通常以書面形式提供反饋、支持和批評——直到法院做出最終裁決,最終裁決往往包括經權衡後的同意和反對意見。

報導說,鑑於這些內部程序,最高院可能有更新的決定版本,會與《政客》公佈的草案內容不同。在某些情況下,大法官們會在審議過程中改變他們的立場。

因自由派大法官魯斯‧貝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在2020年大選前突然去世,時任總統唐納德‧川普特朗普)推舉艾米‧科尼‧巴雷特(Amy Coney Barrett)接替空缺,她將參與「羅訴韋德案」的裁決。但是她的加入改變了最高院的平衡,使法院擁有名義上的6-3的保守派多數。

誰可能將意見草案透露給媒體

根據「政客」的報導,他們是從「一名熟悉法院審議情況的人士」處得到了意見草案,其中包括其他四位共和黨任命的大法官對推翻羅伊案的初步投票。

彭博社說,這一描述有可能對應本學期在最高院工作的37名法律助理中任何一人,以及大法官辦公室少量工作人員助理,或少數其他法院僱員。也可能包括大法官配偶,如果大法官在家裏透露了機密信息。

威廉和瑪麗法學院權利法案研究所的負責人艾莉森‧奧爾‧拉森(Allison Orr Larsen)說:「與公眾分享意見草案這確實非同尋常。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誰也不知道,但我相信,今天早上最高法院大樓里的每個人都很緊張。」

外界猜測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自由派大法官的書記員想藉由泄密,讓公眾對保守派大法官施壓,繼而改變案件的最終判決。

第二種情況是保守派大法官泄密,想讓大眾在案子宣判前做好心理準備,減輕判決對社會的衝擊。

兩黨反應

參議院少數黨領袖、來自肯塔基州的共和黨人米奇‧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表示,泄密違規行為是對最高院獨立性的攻擊。

他說,種種跡象表明,這是激進左派正在進行的欺凌和恐嚇聯邦法官、並以暴民統治代替法治運動的又一次升級。

掌控參、眾兩的民主黨人希望墮胎議題能激發黨內選民積極投票。部分民主黨人2日深夜就用「政客」的報導開始募款。

CNN報導說,在糟糕的民調和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中,民主黨人一直在努力尋找他們的中期立足點,現在他們圍繞着一個他們希望能扭轉命運的問題團結了起來——墮胎。

不過,自從最高院做出「羅訴韋德案」判例近50年來,墮胎議題比較容易促使反墮胎選民投票。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