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故宮經歷六百年的變遷,為何從未遭受洪災,排水系統堪比現代技術

故宮是朱棣當初遷都北京之後建立起的宮殿,作為明朝的皇宮,並且之後滿清入關這裏再次成為清朝的皇宮,從建立到今天已經經歷了六百年的風風雨雨,這裏也經歷了很多的故事,它見證了兩個王朝的興衰,也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和步入現代化中國的崛起,目前這已經成為中國的標誌性建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的參觀。

故宮在修建的時候,當時的主要建築材料是木材,所以整個故宮的結構都是用木頭搭建起來的,木材作為易燃物,非常容易引起火災,在歷史上故宮發生上百次的火災,規模有大有小,當然這些火災對故宮也造成了一定的傷害,但後來都被修復。可是令人奇怪的是,在這六百年間,經歷了那麼多的風風雨雨,故宮從未聽聞故宮遭受過洪澇,這就要感謝古人建造時修建的排水系統了,建造的技術堪比現代的排水系統。

在故宮隱藏着很多的秘密,作為帝王居住的地方,自然是需要設置很多暗門的,但是在清朝結束後,曾經那些皇室的成員都四處流落,能真正帶我們了解故宮的人幾乎沒有,所以故宮中的那些秘密都需要我們自己去慢慢的挖掘。在後來我們的工作人員在對故宮進行翻修的時候,發現很多隱藏的「機關」,到處都可以看到古人高超的建造技術,其技術堪比現代技術。

在修建故宮的時候,自然是想到任何一種災難,所以在故宮內部有很多的水井和大水缸,還有排水系統,這裏的水利設施非常有玄機,就是為了防止在雨季故宮出現洪災。整個紫禁城面積高達70萬平方米,在故宮中有一條蜿蜒的「水蛇」,金水河從西北角進入,從東南角流出,水流穿過整個故宮,這裏的水常見都是流動的,而且對御花園中的植株有澆灌的作用,並且在雨季的時候,多餘的那些積水都會流到金水河內,然後順着河水流到後海,這都是天然的蓄水池。

當初在設計故宮的時候,設計者對整個故宮的排水系統都進行了周密的設計,雖然設計稿早已不在,可是從這裏的排水幹道和支道都可以看出其精妙之處,在每個宮殿的院內都有下水通道,可以將水直接流到城內的金水河,然後流出宮外。在明朝初年開鑿的紫禁城回護城河更是具備防禦功能,具有排水和儲存兩種功能。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瑩瑩愛歷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