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父母的「大拇指教育」,藏着孩子的未來

不要用「刀子嘴」去傷害孩子的心,用正確的方式向孩子傳授「你可以」的理念,從而激發孩子的潛能,成為最優秀的自己。

「媽媽,老師在信里說了什麼啊?」

看着孩子純真無邪的眼神,媽媽從失神的狀態中緩過神來,微笑着對孩子說。

「老師說你很聰明,前途無量,應該去更好的學校深造。」

媽媽說完後,掩飾着這封勸退信對自己的暴擊,把孩子摟在懷裏,抿了抿嘴說:「寶貝,你真棒。」

媽媽為保護着孩子的自尊心,對孩子撒了謊,也是這一句善意的鼓勵,讓孩子成為一個堅強、自信的成功人士。

這是一部教育的短片,小小的故事裏,飽含着對教育的哲理。

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莫過於宮崎駿所說:「父母對子女真正的愛,是理解、欣賞和鼓勵。

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離不開父母的鼓勵。

有遠見的父母,從來不會隨意貶低孩子,更不會吝嗇對孩子的欣賞,只會用耐心和賞識,去澆灌孩子。

父母的貶低,是孩子成長的攔路虎

在網上,有一部很火的短片叫《一句話毀掉一個孩子的一生》,字字句句,都直戳人心。

「我造了什麼孽,竟有你這樣的兒子。」

「你簡直一無是處。」

「你就是個廢物。」

這部短片中的人,甚至白髮蒼蒼,都走不出童年被父母打擊的陰影中。

孩子的價值觀、是非觀都來自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語都會深刻在孩子的心裏,父母長期的打擊式教育,是孩子一生的詛咒。

語言的暴力到底有多大的力量?很多父母根本想像不到。

小時候被說「廢物」,「毫無用處」,「造孽生了你」的孩子,會使孩子更加懷疑自己,失去信心,長大後甚至真的會一事無成。

在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煤氣燈效應。」

意思是,長期對受害者說「你不行」,「有問題」等虛假性言語,讓受害者逐漸產生自我懷疑,質疑自己的認知、記憶和精神狀態。

在教育孩子時,不怕父母坦言孩子的缺點,怕的就是無數句「你錯了。」

最後父母的直言不諱變成了貶低,孩子也下意識地覺得自己真的不行,變得自卑、玻璃心。

蘇珊在《中毒的父母》一書中說:「小孩總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在孩子幼小的心裏,父母就是孩子的燈塔,對父母說的話,是毋庸置疑地接受。

如果父母一味地批判孩子沒出息、窩囊,久而久之,孩子會信以為真,把父母口中的「不好」都一一實現。

父母對孩子的打擊,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攔路虎,只會阻礙孩子的成長。

父母的欣賞,是孩子成長的助推器

陶行知說:「教育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而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賞識孩子。」

教育孩子成才沒有捷徑可走,父母只有多點耐心和支持,用欣賞的眼光去發現孩子的優點。

只有在父母的稱讚中長大的孩子,才會變得更加自信和優秀。

在票房與口碑雙爆棚的美國兒童勵志電影《奇蹟男孩》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父母對孩子的賞識教育。

有着先天性面部畸形的男孩奧吉,經常被同學嘲笑和歧視,媽媽對他說:

「寶貝,你一點都不醜。」

「我喜歡你這張臉,因為這是我兒子的臉。」

在父母的欣賞下,奧吉勇敢地摘掉了頭盔,露出了自信的臉龐,性格也從自卑孤僻變得樂觀開朗,最後逆襲為學霸,成為全校的「奇蹟」。

在影片末,當奧吉被同學問到為什麼不去整容時,他幽默地回答道:

「這就是我整容後的樣子,我可是拼了命才讓自己這麼帥的!」

一句肯定的話,一個讚許的眼光,一個點讚的手勢,看似不起眼,恰恰是這不起眼的讚賞,最終成就了孩子。

父母不動聲色地鼓勵,既給了孩子無限的勇氣,也能引導孩子朝着更好的方向發展。

教育家創始人周弘曾說過:「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熱淚地欣賞他、擁抱他,讚美他。」

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斷地向他豎起大拇指。

父母越說孩子可以,孩子就越會證明給父母看,即使遇到挫折,也會努力克服,不讓父母失望。

父母對孩子的欣賞,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助推器,推動孩子向前邁進。

父母常豎大拇指,能夠激發孩子的潛能

在親子關係中,父母怎麼評價孩子,孩子就會怎麼定義自己。

作為父母,不能盲目地去讚美孩子,也不能總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而是要用溫和而堅定的方式,去激發孩子身上的潛能。

首先,對孩子的努力和付出要給予肯定。

教育家錢志亮說:「對父母來說,看到孩子的缺點必不可少,但懂得欣賞孩子的優點,認可他的努力和進步,也是一項必備的能力。」

身為父母,要從每件事的另一面去「發現」孩子,而不是只着眼於錯誤的結果,忽視在做事過程中的努力。

比如,孩子苦思冥想終於把一道難題解出來了,結果因為失誤把答案寫錯了,這時,父母去訓斥孩子,就會漠視了孩子在解題過程中付出的思考。

父母為孩子豎起的大拇指,對他們的付出給予支持和鼓勵,是孩子不斷前進的動力。

其次,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桌子先生曾在他的文章「我那不爭氣的兒子」中說道:

「雖然成績不拔尖,但是他是一個勇敢、善良的小男子漢。」

「雖然粗心大意,但是他很愛家人、責任感也很強。」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別人家孩子的缺點,可能是自己孩子的優點,父母要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長處,並不斷地優化它。

最後,對孩子的誇獎要具體化。

在生活中,隨處可聽的贊語無外乎就是「你真厲害」,「你真棒」,簡單又直接,籠統又敷衍。

最後,孩子不知道自己「好」在哪裏,誇獎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父母不妨這樣說:「你今天跟別人說了「謝謝」,」這個詞是禮貌用語,真不錯。」

對孩子優點的具體細節加以肯定,讓孩子明白哪些是好的行為,孩子才能找准努力的方向。

阿爾弗·雷德說:「鼓勵和表揚,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比任何方面都重要。」

常被父母批評、打擊、貶低的孩子,自尊心會受挫,也會對自己進行自我否定和懷疑,甚至自暴自棄,自毀前程。

而父母的稱讚、欣賞就像是養料,它會使孩子感到自豪,信心十足,擁有一顆充滿希望、樂觀的心。

這世上,沒有不及格的孩子,只有不會夸的父母。

不要用「刀子嘴」去傷害孩子的心,用正確的方式向孩子傳授「你可以」的理念,從而激發孩子的潛能,成為最優秀的自己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富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