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對俄毀滅性制裁 世界兩大集裝箱對頭加入;沒人買房,鄭州取消認房又認貸;

陸穩外貿壓力巨大;中國製造賣1輛車虧1萬;印度力抗中共;美擬調整對中共貿易;通膨炸鍋高盛預測美升息前景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的最新年度報告承諾將考慮所有可能的工具來打擊中共政府的非市場貿易行為,但提供的細節很少。

中共商務部長王文濤3月1日表示,今年中國穩外貿壓力非常巨大。

地方政府撐不住了!河南鄭州日前發佈房地產新政,讓鄭州成為首個取消「認房又認貸」的大城市。

丹麥國際航運巨頭馬士基(Maersk)與其競爭對手意大利地中海航運公司(MSC)都在3月1日宣佈暫停往返俄羅斯的貨運業務預訂,但食品醫藥人道物資除外。

通膨炸鍋!高盛預測明年底前美聯儲會升息11次。

印度強化高科技製造業,力抗中共,採取政經兩手戰略。

中共商務部:今年穩外貿壓力巨大

中共商務部長王文濤3月1日表示,今年中國穩外貿壓力非常巨大,將全力幫助企業保訂單、穩預期、拓市場。此外,去年第4季以來,中國消費下滑的壓力也在增大,穩消費的壓力不小,將大力促消費。

財新網報導,王文濤昨在記者會上坦言,去年中國外貿高增長有很多階段性因素,包括訂單回流、防疫物資的出口、宅經濟等,這些階段性因素的消退,對今年穩外貿增加了壓力。

王文濤表示,目前全球疫情還在起伏反覆,復甦情況不穩,外需市場面臨不確定性;原材料、大宗商品供給仍未恢復正常,供應鏈瓶頸短期內難以得到緩解;缺工等問題也困擾外貿企業,影響企業接單的信心。再加上去年基數較高,「今年壓力非常巨大,形勢也非常複雜嚴峻」。

USTR發佈年度報告,擬調整對華貿易政策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的最新年度報告承諾將考慮所有可能的工具來打擊中共政府的非市場貿易行為,但提供的細節很少。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周二(3月1日)發佈的年度貿易政策議程說,美國正在直接向中國提出貿易關切,並加快與盟國和夥伴的聯合工作。

拜登政府表示,它正在重新調整其對華貿易政策,研究所有現行的以及可能的新工具,以打擊中國(中共)政府主導的非市場行為。

USTR在報告中說,「我們對中國(中共)加倍實施其有害的貿易和經濟濫用行為有着清醒認識」,在處理美中雙邊關係上,美國採取的「整體和務實」方法將集中在美國工人的長期利益方面。

「缺乏對工人的保護,薄弱的環境制度,以及反競爭補貼是中方人為(製造)的佔據優勢的標誌。它是一種把他人逐出市場並違反公平競爭概念的優勢。」報告說。

報告說,美中關係具有深遠影響,拜登政府認為這種關係是「複雜和競爭性的」。

「在貿易方面,我們可以是合作夥伴,也可以是競爭對手,但任何競爭都必須是公平的。」報告中寫道。

USTR批評說,中共的非公平貿易作法不僅跟美國有摩擦,跟美國的其它盟友和夥伴也一樣。

USTR強調它的策略是「專注」(laser-focused)與友好國家接觸,這是其戰略的一個關鍵部分。不過,USTR沒有提供它將在哪些具體措施上重新調整其對華政策。

此外,報告也沒有提供美國政府為亞太地區推出廣泛經濟計劃的新細節。

拜登總統在2021年10月首次宣佈新的印太經濟框架,這成為一些亞洲盟友和美國企業關注的話題。華盛頓在2017年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

USTR表示,它將「在不久的將來」公佈該計劃的更多細節。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USTR的最新報告是在拜登政府面臨壓力,需要闡明其對華貿易政策,並對中國未能履行其承諾——在2020年初,中方與前總統唐納德‧川普簽署雙邊貿易協定,承諾大幅增加購買美國產品——作出回應的情況下提出的。

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20年後,USTR說,美國致力於更新WTO的一些職能,包括改進WTO的談判貿易規則職能,和給WTO配備以解決非市場經濟體的不公平做法的能力等。

報告說,「在許多方面,中國(中共)融入全球貿易體系凸顯了當前體系的弱點——迫切需要改革。」

事關買房,中國一大城市宣佈取消「認房又認貸」

3月1日,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網站發佈《關於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從鬆綁「認房又認貸」到引導金融機構下調住房貸款利率,這個新一線、省會城市連出「十九招」。業內認為,這讓鄭州成為今年全國第一個在限購限貸方面全面放鬆的城市。

《通知》中最大的亮點,便是提出降低個人住房消費負擔。引導在鄭金融機構加大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投放,下調住房貸款利率。對擁有一套住房並已結清相應購房貸款的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貸款購買普通商品住房,銀行業金融機構執行首套房貸款政策。

貝殼研究院認為,這也意味着鄭州成為首個取消「認房又認貸」的大城市。

中原地產研究院指出,鄭州是2022年來全國第16個降低首付的城市,也是第一個降低改善需求首付商業貸款門檻的城市。

《通知》提出,為滿足居家養老需求,子女、近親屬在鄭工作、生活的,鼓勵老年人來鄭投親養老,允許其投靠家庭新購一套住房。

「這實際上就是取消了限購的規定,老年人投靠家庭可以新購一套住房,這是無條件的,增加了此類家庭的可購房套數。」嚴躍進認為,政策放鬆從此前的鼓勵房貸、降低首付開始進入到放鬆限購,對於購房家庭購房套數的增加等有積極作用,信號意義更強。

《通知》亦明確,支持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居民因家庭人口增加、收入條件改善等原因賣小買大、賣舊買新的,在家庭限購套數內可提供個人按揭、網簽備案和不動產登記手續辦理等方面便利。

[page]

世界兩大集裝箱航運公司加入對俄「毀滅性」制裁

法國費加羅報說,丹麥馬士基航運集團在宣佈暫停俄羅斯業務時說,會履行今天之前的訂單,同時尊重對莫斯科的制裁措施。

馬士基集團寫道,"由於我們業務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已受到制裁的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公司新的往返俄羅斯的海運和陸運業務預訂將暫時停止,但食品、醫療和人道主義貨物除外。"

馬士基說,暫停措施適用於所有俄羅斯的港口,也涉及公路運輸。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在遵守所實施的制裁的前提下,儘可能地管理和交付截至本公告前的所有訂單。

稍後,總統設在日內瓦的意大利地中海航運公司(MSC)也在周二宣佈暫停向俄羅斯發貨。該公司的聲明說,在俄羅斯因入侵烏克蘭而被實施制裁的情況下,該公司將暫停俄羅斯的貨物預訂,並說,暫停令"立即生效"。地中海航運公司專門從事波羅的海、黑海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集裝箱運輸業務。

地中海航運公司說,這次暫停涉及所有進出俄羅斯的貨物,不過公司將繼續接受運送食品、醫療設備和人道主義物資的訂單。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今天3月1日上午呼籲國際社會考慮對俄羅斯全面關閉"世界上所有的港口"和"機場",並呼籲對俄羅斯進行"經濟摧毀"。

通膨炸鍋,高盛預測明年底升息11次

目前通膨不斷升溫,加上俄烏戰火升級,高盛集團指出,若西方國家對俄經濟制裁升級,將加劇美「滯脹」格局,必將導致美聯儲加速收縮,因此,不僅上調美國今年通膨率至3.7%,更預期美聯儲至2023年底將升息11次,最終利率將略高於2.75-3%。

FX168財經報社(北美)報導,高盛經濟學家Jan Hatzius指出,近幾個月來通脹壓力有所擴大和加劇,且隨著俄烏戰火升級,西方國家決定對「部分」俄羅斯銀行進行SWIFT制裁,雖尚未包括原油部分,但俄羅斯在能源供給中占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旦制裁升級,將俄羅斯完全剔除,原油產量大幅收縮,油價再度上漲,將加劇美國的「滯脹」格局,必將導致美聯儲加速收縮。

受到通膨不斷升溫,高盛集團上調了美國今年通脹預期,由此前預測3.1%,上調至3.7%,到2023年底,通脹漲幅將從之前的2.2%上漲至2.4%。

Hatzius進一步指出,由於今年的通脹預期非常高,因此,美聯儲在今年內的7次FOMC會議上,應會穩定加息,而明年,有鑑於我們對2023年的更高通脹預測,預計明年加息次數將由原3次增加為4次,換言之,至明年底前,升息次數提高至11次,最終利率將略高於2.75-3%。

賣一輛車虧1萬,理想汽車去年虧了10個億

理想汽車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年度業績報告顯示,全年經營虧損10.2億元,同比增加52%;淨虧損3.215億元,同比增加111.9%。

北京商報》表示,2021年理想汽車交付汽車超過9萬輛,賣一輛車平均虧損超過1萬元。

理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李想表示,電池、晶片等不利因素對理想汽車的影響仍然嚴峻。同時,理想汽車也面臨着原材料漲價帶來的成本問題,不過,隨着汽車交付量的進一步提升,規模效應會在一定程度上抹平成本上漲的壓力,相信毛利率將會進一步提升。

印度強化高科技製造業,力抗中國政經兩手戰略

全球大鬧晶片荒之際,印度總理莫迪積極推出激勵方案,以吸引來自全球或從中國撤出的半導體業者轉赴印度設廠,並實現本土半導體製造生態系的願景。另一方面,印度也多次以「維護國安」為由,封禁了高達200款以上的中國應用程式(App),凸顯出中印兩國在科技競逐上濃濃的煙硝味。分析人士認為,這是印度力圖強化自身科技製造業的韌性,以擺脫他們因邊境衝突而與中國交惡之際卻在經貿領域高度依賴中國的困境。

印度政府於2021年12月批准「電子製造及生產獎勵計劃」(PLI),打算斥資100億美元,吸引大型晶片及面板商轉往印度設廠,高達50%的官方補貼已經吸引到包括新加坡及以色列在內的多家業者表達興趣,其中,鴻海成為首家合資企業,也是印度總理莫迪在推動高新製造業上的最新捷報。

印度作家普拉卡什南達(Prakash Nada)2月23日於歐亞時報(Eurasain Times)撰文批評,中國正以「一隻手打架、另一隻手做生意」的戰略,來智取印度。

普拉卡什南達指出,貿易帶來和平本應是國際關係的基本邏輯,因為敵對國家間很難開展貿易。但印中現況卻是個例外,儘管兩國邊境衝突不斷,雙邊貿易額卻於2021年突破千億美元的大關,來到1257億美元,其中印度對中國貿易逆差高達694億美元,以電子及機械產品為大宗的進口物資,此外,中國也是印度進口汽車零件的最大單一來源國,佔比達27%。

印度官方2月14日下令再封禁54款包括騰訊、網易跟阿里巴巴等中國科技公司所推出的App,理由是這些App早在2020年就因將印度用戶個人資料回傳中國等資安風險而被禁,卻在改名後重新上架。繼2020年6月的首輪封禁以來,印度總計封鎖了高達200款以上的中國App。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