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SWIFT與俄羅斯割席 「灰犀牛」衝擊全球經濟?

歐美多國為加強對俄羅斯的制裁,決定切斷俄國多間銀行與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支付系統的連接。然而,SWIFT將這個全球第11大經濟體、供應全世界1/6大宗商品的國家完全排除在外,讓這頭「灰犀牛」直衝過來,到底會對這個全球化時代產生怎樣的衝擊?

目前俄羅斯生產全球10%的石油、供應歐洲40%的天然氣,同時是全球最大的穀物與化肥出口國、最大的鈀金和鎳金生產國、第三大煤炭與鋼鐵出口國,以及第五大木材出口國,絕對是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成員。

政治風險顧問公司Eurasia Group出具報告指出,戰爭、制裁以及俄羅斯可能採取嚴厲的報復措施,可能引發讓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重大衝擊。對俄羅斯銀行和貿易實施的制裁可能嚴重破壞全球貿易和金融關係,影響非常深遠。

牛津經濟研究院表示,基於制裁、金融市場中斷以及天然氣、石油和食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將今年全球通脹率預測由5.4%上調至6.1%。同時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僅輕微下調0.2個百分點,至3.8%;另將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下調0.1個百分點,至3.4%。儘管未會出現滯脹,對於正要逐步「收水」加息對抗通脹的全球主要央行而言,將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此外,西方制裁措施對大宗商品、能源和金融等領域造成的影響,將決定全球經濟將面臨什麼程度的結構性變化。專家表示,即使沒有真的將俄羅斯銀行排除於SWIFT之外,光是任何被發現違反制裁措施的西方銀行可能面臨的後果就可能引發「寒蟬效應」。在保險等其他金融服務領域亦是如此。

俄國經濟部上周五(25日)表示,已經預見制裁壓力將加劇,該國擬強化與亞洲國家的經貿關係。這樣的轉變能否成功,主要取決於北京當局對或許可以替代西方管道的「中俄貿易圈」是否感興趣。

德國German Marshall Fund表示,這可能迫使企業建立兩條各自分開的供應鏈,扭轉數十年來為提高效率而簡化貿易管道所作出的努力。自從新冠肺炎肆虐,已打亂全球供應鏈,惟樂觀者認為,這可能成為一個警鐘,讓大型經濟體重新檢視自己的戰略利益及經濟弱點。

美國智庫Atlantic Council表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西方制裁,但歐洲卻得承受石油和天然氣價格上漲的影響,但如果歐洲借這個時候真正分散其能源的供應來源,未來就能擺脫俄國在能源方面的挾持。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東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