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北京經濟報復成笑柄;地方債 中共無奈借新還舊;恆大子公司遭法院凍結資產;

中國1月CPI與往年不同調;中日雙雙減持美國國債;徐州豐縣被扒太驚人,債務率373%已爆表;遭中共停進口 ,台灣水果進軍日本實體市場

中國靠過度借債發展經濟的惡果已經出現,恆大債務危機仍在持續發酵,兩子公司拖程款而遭法院凍結資產。企業債之外,地方債情況更糟。中共整體債務占GDP比重已高達275%,其中85座大中城市2020年的債務率超過100%,近日火爆網絡的徐州豐縣債務率甚至高達373%。

此外,中共地方政府隱性債遠超顯性,只能靠借新債還舊債勉強度日。

中共經常用經貿手段脅迫其它國家,但往往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中共制裁立陶宛,結果立陶宛出口額不減反增,並創造十年最高。中共制裁澳洲煤炭,結果自己鬧起了煤荒。暫停進口,結果台灣水果成功進軍日本實體市場。

美國財政部最新披露資料顯示,美國2大海外「債主」中國和日本在去年12月雙雙減持美國國債。

中國的養豬業慘了!1月份豬肉價格下滑41.6%。

中共地方政府隱性債遠超顯性,借新債還舊債

中國86個城市,包括北上廣深,還有昆明、貴陽等,其中有85座城市2020年的債務率超過100%,而地方隱性負債中以城投債為最大宗。

近期中共財政部公佈數據稱,截至2021年12月末,中共地方政府債務餘額30.47萬億元。中共依然稱其控制在批准的限額之內。

去年10月中國騰訊財經與中國《證券時報》旗下「數據寶」公佈的《城市負債率排行榜》稱,中國有85座城市2020年的債務率超過100%,75座城市的債務率比2019年翻倍。

該調查還稱,中共地方債務在2020年年底約為25.66萬億元(約合4.05萬億美元)。

但以上官方公佈數據和調查數據,都不包括沒有納入數據的「隱性」負債,其中以城投債為最大宗。

據開源證券研究團隊的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中,中共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已經高達43.8萬億元(約合6.91萬億美元),遠高於顯性債務的23.9萬億元(約合3.77萬億美元),兩者加總的債務率接近250%,遠超過警戒線兩倍。

當時國際知名評級機構「穆迪」(Moody’s)發佈報告說,雖然中共政府向來沒有公佈城投平台整體債務,但中共地方隱性債務恐怕已經膨脹至45萬億元(約合7.1萬億美元),相當於GDP的44%。

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稱,「目前許多地方政府只能通過借新還舊不斷滾動債務,一旦地方經濟和財政收入增速下滑,無法匹配債務負擔的增速,政府債務風險就會迅速積累。」

經濟學家程曉農去年12月22日接受「政經最前線」專訪時說,中國經濟的增長隨着房地產泡沫的破裂走上了債務經濟的道路,即靠借債來發展經濟。目前地方政府的賣地收入在減少,債務還在增加,地方政府或走向破產,需要中央政府增加補貼,但中央政府「手裏也沒錢了」。

2020年底英國伊諾多經濟公司(Enodo 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喬伊勒娃(Diana Choyleva)投書《日經新聞》表示,中共的地方債已成為最大隱憂,截至去年首季,中共整體債務佔GDP比重已高達275%,遠高於十年前(2010年)首季的178%,恐將摧毀經濟穩定。

恆大地產因兩子公司拖欠工程款而遭法院凍結資產

恆大地產旗下兩家子公司最近因為拖欠工程款而被建商告上法庭,結果有超過10億元人民幣(約合1.57億美元)的資產被法院下令凍結。

澎拜新聞星期二(2月15日)引述國營建商上海建工發佈的公告報道說,上海建工旗下的一建集團有限公司最近收到廣東省廣州市相關部門的通知,該公司提交的針對恆大地產旗下公司「成都心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財產保全申請書已經獲得法院批准。

根據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判決,「成都心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名下價值超過6.4億元人民幣(約合1億美元)的財產,包括銀行存款、動產和不動產,分別被查封、扣押和凍結,期限分別為1年、2年和3年。

不到一個星期前,上海建工也曾就恆大地產旗下另一家子公司、位於江蘇省的「淮安恆悅置業有限公司」拖欠工程款一事發佈公告稱,法院已經下令有關部門查封、扣押和凍結恆大名下價值3.615億元人民幣(約合5675萬美元)的財產。

恆大不僅被判立即向上海建工支付3.531億元人民幣(約合5543萬美元)的工程結算款,而且還要另為支付839.71萬元人民幣(約合132萬美元)的違約金。

許多建商和供應商向上海建工一樣,通過法律程序向恆大索取拖欠的工程款和貨款。

北京的經濟報復成了笑柄

立陶宛與台灣關係持續升溫後,遭中共當局惡意報復,施加一系列經濟制裁。然而,在國際社會普遍受疫情影響經濟狀況不佳的情況下,立陶宛的出口額不減反增,並創造十年最高,同比增長逾20%。中共的經濟報復模式淪為笑柄,威脅目的遠大過實質。

圖為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

立陶宛國家廣播公司(LRT)2月13日報道,立陶宛出口顯著增長,未受持續的中共病毒(COVID-19)疫情、地緣政治和中共打壓的影響,商品出口同比增長20.5%(不包括石油,增長16.4%)。

立陶宛企業研究和分析部門負責人喬恩‧卡蘭迪恩(Jone Kalendien)說:「出口商的業績是十年來最好的。」「他們已經適應了具有挑戰性的地緣政治和經濟環境。」她補充說,立陶宛原產商品的出口對整體商品的增長影響最大,原產製造的商品出口年增長率為25.9%,而來料加工再出口增長了12.7%。這兩個數字還不包括石油產品。

2021年,立陶宛的主要出口國是德國、美國、波蘭、拉脫維亞和荷蘭,佔總出口額的40%。主要來料加工再出口市場是俄羅斯、拉脫維亞、波蘭、愛沙尼亞和白俄羅斯,約佔總出口額的60%。

雖然2021年立陶宛對中國的出口下降了30%,去年第四季度的降幅最大(不包括農產品),達36.1%,但立陶宛對中國的出口僅占其總出口額的1%,因此儘管立陶宛因台灣議題而遭到中共貿易報復,但其經濟成長卻絲毫不受影響。

立陶宛自從因台灣問題與中共發生外交衝突後,持續受到經濟打壓。中共海關總署2月9日正式通知立陶宛,不准其牛肉、乳製品和啤酒進口中國。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進口國,但根據中國海關的數據,去年中國進口了236萬噸牛肉,只從立陶宛進口了775噸,數量極微小。

[page]

債務率373%已爆表,被「扒皮」的豐縣太驚人

作為本不富裕的蘇北縣城,豐縣2021年的財政收入為33億元,但其地方債高達123億元。2021年豐縣的債務率為373%。其中,其近3年的城投債高達70億元。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豐縣常住人口為93.52萬人,10年間減少了2.8萬餘人。

男女比例上,豐縣七普下來只有100.58,是徐州各區縣裏第三低的比值。但它最嚴重的還是老齡化,佔比22.3%。

2021年,豐縣實現GDP550億元,2020年為486.5億元,人均GDP僅為5.1萬元,排在全市最後一位。

同年,豐縣的財政收入為33億,支出為82億,地方政府的債務餘額為123億元。

通過債務率=地方政府債務餘額/地方政府收入計算,2021年豐縣的債務率為373%,2020年僅為73.4%。

若加上政府隱形債務計算,2021年豐縣寬口徑債務率高達971.5%,早已爆表。

之前轟動一時的貴州獨山縣舉債400億,其2021年債務率也僅為90%。

有知情人士稱:做非標的朋友們早就已經行動起來了,華鑫信託發行的豐縣經開信託計劃,好幾家代銷方已經從產品櫃枱下架了,連江蘇新沂的產品都受了影響。

深扒之下,豐縣的債務率驚人,也難怪投資人們瑟瑟發抖了。

遭中共暫停進口,台灣水果進軍日本實體市場

繼鳳梨後,中共再卡關台灣水果釋迦,日本民眾說「請賣到日本」。台貿中心東京事務所所長陳英顯15日表示,冷凍鳳梨釋迦將首度進日本實體市場,已在東京多處車站打廣告。

陳英顯15日在台貿中心東京事務所對媒體表示,台灣的鳳梨釋迦是大目釋迦和秘魯番荔枝交配的新品種,全世界僅在台灣有量產,產地在台東,年產量5萬7,000噸當中出口1萬6,000噸,因現在開發冷凍技術成功,可用冷凍方式銷往日本,17日將在東京舉辦冷凍鳳梨釋迦發表會。

陳英顯認為,有必要開發冷凍鳳梨釋迦,這種水果屬極富魅力的精品,在日本有一定數量的願景,值得開發。

他表示,這次將是台灣鳳梨釋迦第一次攻進日本實體市場。水果過去是贈禮市場,台灣的蜜棗、椪柑過去很少進到日本實體市場,采預約郵購寄到家,因沒辦法在實體擺太久。但是,冷凍水果可擺半年或一年。

台灣釋迦是「水果界的LV」,很高檔,日本有一定的購買力,他擔心會賣到缺貨,因此將補強去皮切塊冷凍鳳梨釋迦的數量。

中國1月CPI與往年不同調豬肉價格下滑41.6%

2月16日,中共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1月份的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9%,漲幅比上月回落0.6%。這是由於食品價格影響過大,豬肉價格同比下降了41.6%,直接導致CPI低於預期。

行業認為,豬肉價格下跌,出自於豬肉市場供過於求。雖然時值年關。但是豬肉價格並沒有按照節前慣例回升。這反映出節前豬肉生產仍供過於求,導致價格急速下跌。另一方面,受節日因素影響,水果價格上漲7.2%,水產品價格上漲4.1%,蔬菜的價格上漲3.1%。

在非食品的產品中,工業消費品價格上漲2.5%,汽油柴油價格飆升20.7%和22.7%,但漲幅比上個月有所回落。服務價格上漲1.7%,其中飛機票價格上漲20.8%,家庭服務價格上漲6.2%,均高於平均值。

路透社分析引用多家機構分析師與研究員的話表示,中國1月份的CPI數據呈現出這樣的局面,主要因為疫情干擾節日消費,導致市場疲軟。如果豬肉價格繼續回升,那麼CPI會在下半年繼續上升,實質的通脹問題並沒有解決。

行業認為,豬肉價格嚴重拉低了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平均值,但這樣的局面不能持續。

中日雙雙減持美國國債

美國財政部最新披露資料顯示,美國2大海外「債主」中國和日本在去年12月雙雙減持美國國債。

路透社報道,中國和日本結束此前連續2個月集體增持美債,12月相繼減持美債。根據美國財政部15日公佈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報告顯示,中國在12月減持美國國債122億美元,所持美國國債下降至1.07兆美元;而持有最多美國國債的日本,同期也減持美國國債230億美元,所持美國國債下降至1.3兆美元。

而美國第3大海外債主英國,則在12月增持了254億美元的美債,所持美國國債達到6474億美元。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