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筷子使用超三個月,會黴菌超標緻癌?一個實驗揭曉真相

你的家有多久沒有換過筷子了?

不少人在換筷子這件事上,真是懶得可怕!

據《生命時報》上的一個調查顯示,92%的家庭經常不換筷子,甚至長達一兩年的時間,而有些餐館更過分,三年不換筷子,上面的細菌有10萬個!

節省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但是在不該省的地方上節省,可能會有致癌風險。近來就有一個流言說「筷子使用超過三個月就會黴菌超標導致慢性中毒、肝癌」,這是真的還是假的呢?

一、筷子使用三個月會黴菌超標緻癌?真的假的?

國人吃飯離不開筷子,為了讓大家更清晰地了解筷子上的細菌數量,上海市消保委進行了一項專項測試。

測試徵集了200雙普通家庭使用過的5類不同材質的舊筷子和660雙新筷子。測試模擬了不同環境下(梅雨季、夏季、冬季),觀測筷子黴菌數量變化。結果發現濕筷子的黴菌比干筷子多了25%,而舊筷子、竹木筷更容易發霉

對比分析發現,使用超過6個月的木製筷子更容易長霉,且黴菌數量要比使用少於3個月的多30%;木質和竹筷的結構疏鬆,表面細紋、凹槽遍佈,更容易藏匿細菌,竹木筷的黴菌數量是其他材質的7倍以上。

北京協和醫院腫瘤內科王穎軼醫師表示,木質或是竹質的筷子長時間使用,材質老化表面就會出現各種裂紋、凹槽,一些細小的食物殘渣就可以沉積在這些「縫隙」中。這些筷子沒有得到有效清潔、消毒,只需要6個月左右,就可能被感染上黃麴黴素

當然了,筷子發霉不一定就會產生黃麴黴素,筷子長時間使用,受潮之後容易發霉,但黴菌是自然界中常見的一種微生物,並不是所有黴菌都是黃麴黴,更多可能是其他黴菌的問題。一般產生黃麴黴素的情況屬於少數,而且產生的量也比較少。所以單憑可能沾染黃麴黴素,就判定筷子會「致癌」,這種說法誇大了事實

二、筷子用了多久需要換?

在老一輩眼中,筷子沒斷,都還能繼續用,不必鋪張浪費去換筷子。但其實木質筷子是有「有效期」的。一般3——6個月,經過磨損、清潔等,筷子就會發生變色。這個時候就要趕緊換了。

筷子的顏色變化,一般提示材質本身的性質發生變化。使用的越頻繁,表面的食用漆磨損,細菌長期堆積等都會使筷子發生顏色變化。如果筷子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也建議及時更換。

三、3個清洗建議,一定要牢記

日常生活中,我們只要合理使用、清洗、保存,就可以很大程度降低筷子「發霉」的風險。那麼,如何正確使用筷子呢?

1、不要猛搓洗

很多家庭洗筷子都喜歡一把抓,然後用洗潔精猛搓幾下,認為通過摩擦力,可以清洗得更乾淨。但這種過於「粗魯」的洗法,很容易洗掉保護層,使筷子變得粗糙,導致容易開裂。

2徹底晾乾再儲藏

不少人習慣洗完筷子就直接放在筷子筒或櫥櫃內,然而木製或竹製的筷子,在濕漉漉的情況下非常容易發霉。因此筷子清洗後,應置於通風處完全晾乾或烘乾,再放入柜子里存儲。

3、每周煮沸消毒

筷子最好每周進行一次消毒,可將筷子放入沸水中煮半小時或利用消毒櫃進行消毒。定期消毒能有效、便捷地清除筷子內的黴菌。

四、新年新氣象,家中的這幾物也要經常換一換

虎年將近,過年前很多人都開啟了大掃除模式。家中的一些舊物、發霉的物品,都要在過年前扔掉。除了筷子,家中的這些舊物,趕快看看多久沒換新了,不要拖,趕緊扔掉。

1、砧板

砧板上多多少少會留下細小的劃痕,不注意清潔的話,就容易藏污納垢,滋生細菌。因此家中的砧板也要定期更換,且最好生、熟分開使用。

2、毛巾

家裏衛生巾最髒的地方可能就是你的毛巾了,細菌最喜歡潮濕溫暖的環境,衛生巾相對密閉的環境,加上人體皮脂皮屑的殘留,都給了細菌舒適的生活條件。因此毛巾使用後,必須晾乾,最好半個月用熱水煮燙一次,兩三個月就換一次毛巾。

3、牙刷

牙刷刷毛容易破損,還會出現一些形變,不僅對刷牙沒好處,還會損傷牙齦。建議家裏的牙刷,至少3——4個月就要更換一次。

4、不粘鍋

不粘鍋用久了,覆蓋在鍋體表面的鍍層容易被破壞,食物更容易焦糊,若是發現不粘鍋上劃痕較多要趕緊更換了,沒有明顯的劃痕也要3——5年更換一次。

5、枕頭

很多人知道床單被罩容易滋生蟎蟲要經常更換,但卻忘了枕頭!枕頭與我們頭髮接觸,容易沾染皮屑、塵蟎等,因此建議枕頭最好6個月到一年就更換一次,枕巾也要經常換洗。

筷子本身並不「致癌」,但若使用不當,就給了細菌繁衍的機會。節省是好事,但有些生活日用品不能過於省,否則省出疾病,就得不償失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39腫瘤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