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孩子好勝心強是好事,父母要用好3個辦法,你做到了嗎?

家長們到底應該怎麼樣對待孩子的「好勝心」呢?!其實,簡單一句話就是告訴孩子,保持好勝,但要不懼失敗!

家長們在面對好勝心過強的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合理引導、正確教育,使他的好勝心保持在一個合適的度上,真正成為幫助他前進的驅動力。

1.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輸贏觀

家長要告訴孩子,輸贏很正常,不要太在意。我們不能把失敗妖魔化,要學會認可並接納它。家長們要告訴孩子,我們真正的目標是超過自己。

這裏,Professor引用一個「學霸媽媽」的事例,這位媽媽中學在北京四中,大學就讀於北大,最後於哈佛商學院獲取了MBA,是個名副其實的「學霸」。可是她傳輸給孩子的理念卻是,不求孩子當學霸,只願他每天都有小進步。

她曾經和孩子講過自己的求學之路,「當時,媽媽是以初中第一名的身份考上北京四中的,可是,四中畢竟是北京最好的高中,生源優秀,競爭激烈,媽媽,一下子就從初中的第一名,跌到了班裏的十幾名。但是,媽媽並沒有氣餒,也沒有立志非要考第一,因為,媽媽的目標從來都不是和別人比,只要自己每天都比昨天的自己做得更好就可以了。媽媽就是用這樣的心態,度過了高中三年,一直穩紮穩打,直到高考,一下子考了一個北京的前五名。所以,孩子我希望你也能明白爭第一,不是我們的目標,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你明白嗎?」

2.學會嘗試失敗

很多家長出於對孩子的愛,一味地鼓勵孩子去成功,努力地減少孩子對於失敗的體驗。

比如,因為擔心孩子不能承受失敗,早早的替孩子鋪平道路;因為心疼孩子面對失敗時的挫傷,自以為是的替孩子去解決問題;或者有的父母乾脆認為因失敗產生的情緒根本不值一提……

殊不知,種種這些過度保護、控制的做法,都是在剝奪孩子的失敗體驗,也是孩子「輸不起」的源泉。

英國心理治療師尼克·盧克斯摩爾說,「無休止地從失敗的經歷中保護孩子們對他們是有害無益的,當失敗再次發生時,孩子們就會覺得很羞恥、難以理解甚至難以接受。」

因此,家長們應該用淺顯易懂的事例告訴孩子,去追求成功固然沒錯,但是,千萬不要懼怕失敗,一時的成功不是永久的成功,同樣,一時的失敗也不是永久的失敗!

由於好勝心太強的孩子往往好難和別人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係。所以,這時候,家長一定要充當「協調者」,幫孩子處理好這些關係。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參加一些集體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體會到團體合作的樂趣,認識到別人的優點;還可以經常跟孩子探討其他孩子身上的優點,教導孩子向別人學習。

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了好勝心過強的情況,請千萬不要一巴掌拍死,孩子需要的我們的理解和引導,希望有同樣困惑的家長在看後,能豁然開朗,更加科學理性地對待孩子的好勝心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 洪蘭談育兒腦心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