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我在年底找工作,心態崩了

2021年的裁員潮,把一批人重新卷回了招聘市場。

‌‌「找工作找到心態爆炸,失業之後不敢告訴父母,沒有工作都不敢回家過年。‌‌」一位失業者對記者說道。她今年8月從教培行業被裁,至今待業,心態隨時可能崩潰。

這只是發生巨變的代表行業之一。2021年以來,房地產、社區團購行業都在大收縮,到年底時,包括騰訊、字節跳動、愛奇藝在內的大廠們紛紛裁員。最近,19家互聯網公司的裁員情況在各個社交平台流傳。

被裁的人,開始瘋狂找工作,但好工作難找。就拿教育行業來說,據記者觀察,7月下旬‌‌「雙減‌‌」政策發佈後,8月整個行業大裁員至今,教育領域待業三個月以上的大有人在。

今年待業將近4個月的一位互聯網人對記者感嘆,‌‌「下半年,找工作的人明顯變多了‌‌」,可僧多粥少,年底招聘市場上的崗位不增反降。

多位獵頭對記者表示,一部分原因是,年底本就是招聘淡季,很多中大型公司都關閉了招聘通道,開始盤點人才。但今年年底的招聘情況比往年更冷清,大廠表現得尤其明顯,大幅縮減HC(head count,名額),候選人在應聘流程中突然被通知HC已關閉不是個例。

而極少數還在開放的崗位,對候選人的學歷、行業經驗、崗位匹配度各個層面的要求都比以往高。有分析稱,是因為大廠年底‌‌「裁員/擠泡沫‌‌」,暴露出大批人都是渾水摸魚。

2021年,整個互聯網行業似乎已經開啟了Hard模式。營收增速下滑的互聯網大廠們集體過冬,在人才市場等待offer的求職者們更能感受到這份寒意。

求職者們都在等,‌‌「春天何時到來?‌‌」有獵頭給出的答案不那麼樂觀:明年春天,‌‌「金三銀四‌‌」的社招黃金季,不會和往年一樣火熱。

年底求職倍感艱難的人中,部分人已經開始反思,打鐵還需自身硬,利用年前這段時間復盤總結,等來年再戰。但眼下,市場寒意愈濃,陷在求職漩渦里的打工人,這個年關註定不太好過。

重新找工作,半天4場面試

劉藝怎麼也沒想到,今年上半年才跳出‌‌「舒適圈‌‌」進了大廠,下半年就被裁。

他的求職之路一直以求穩為主。今年4月,之所以從剛畢業就進入的一家國企跳槽,轉而到了騰訊,是看上了大廠的高薪資,同時穩定性、抗風險性都比較高。沒想到,僅僅待了半年,11月,他就被裁了。

重新找工作的劉藝,沒有選擇海投,而是精準投遞了幾家認為有希望的企業。但面試了一圈發現,想在年前入職,太難了。

失業的第二個月,他變得有些煩躁,除非有面試要出門,否則每天都把自己鎖在房間裏,為面試做準備,儘量減少和父母的交流,避免被追問。

最近同樣經歷裁員的李宏,重回人才市場後,體會到了找工作的殘酷。過去六年,他一直在愛奇藝做程式設計師,現在即將邁入35歲大關,出來找工作才發現,市場變了,自己的技術已經跟不上了。

他知道自己必須要抓緊時間了。經獵頭推薦,他僅僅用了半個月時間,就把市面上能接觸到的相關崗位都面了一圈。結果,沒有拿到一個offer,只有深深的挫敗感。

然而,比這些剛剛經歷裁員的人更難的,是今年年中就進入空窗期,苦苦跨行找工作的教培人。

8月底,K12教育企業愛學習前客戶發展總監郭璞裸辭離開公司後,便張羅着在大廠的朋友和獵頭,給自己推薦崗位。最終他被推薦到阿里和字節的相關崗位,可沒想到,這兩個原本都開放崗位的業務線,都不再招人了。

沒有拿到offer,郭璞知道有客觀原因,但他心裏也明白,自己這種管理級別的職位求職最是尷尬。大廠最關注客戶資源、管理方法和團隊配置,他一旦不做教育業務,在這幾方面都不佔優勢,進不去大廠並不意外。

最終,郭璞只能繼續留在教育行業,雖然拿到了薪酬不錯的offer,但並不滿意,考慮再三,還是選擇重新出發,創業去了。

在面試大廠期間,郭璞注意到,前教培人也有成功轉行進入大廠的,但基本都是偏低的職位,可即便是基礎崗位,不少人從面試到入職也拖了兩個多月。而像他一樣,面試流程走到一半,被告知沒有HC的,也不是個例。

郭璞和失業後找工作的前同事交流後發現,失業後找工作,他們的心態經歷了五個階段的轉變,從期待到崩潰。

起初是奢侈品心態,不是隨便一家公司都能配得上自己,一定要去一家好公司,升職加薪;第二個階段是千里馬心態,找獵頭推薦和刷新簡歷,被動等伯樂上門;第三個階段是騎驢找馬心態,能有一份待遇持平的工作當作避風港就行;第四個階段是急切求職階段,不想繼續待業,到處‌‌「求撈‌‌」;到第五個階段,就是崩潰狀態了,兩三個月找不到工作,懷疑自己是不是被時代拋棄了。

求職四個月時間的夏妍,如今處於第五個階段,接近崩潰。她曾在某在線教育企業擔任班主任,今年8月份離職後決定轉行。

最早,為了轉行,她花了一萬多元報了新媒體運營線下課,期待着系統學習後找工作會更加容易。課上完後,她下載了市面上主流的招聘軟件,但APP給她推薦的幾乎都是銷售類崗位,和她想做的運營崗位完全不符。

最近一周,她一天給自己安排了至少兩場面試,有時甚至一下午就面試4場。面試了多輪,夏妍才知道,相比上過系統性課程,用人單位更需要實戰經驗。她上了近三個月左右的課,其實還不如當初先找個助理職位,邊學邊做來得更快。

隨着大廠裁員潮到來,中小公司的求職者們也被迫捲入到競爭激烈的求職潮中。

今年8月,張寒從一家互聯網廣告公司離職後,就開始刷招聘信息。面對鋪面而來的大廠裁員潮,她知道,求職更難了,很多公司招人都會優先選有大廠背景的,其次是年輕人。今年已經38歲的她,自稱已經認清現實,是‌‌「過氣白領‌‌」。這個年齡不但再無去大廠的機會,找一家普普通通的公司任職,都沒那麼容易了。

崗位少、要求高,競爭太激烈

‌‌「崗位少、要求高‌‌」,互聯網獵頭張潔清楚地感受到,今年下半年以來人才市場的變化。

獵頭劉晶表示,年底原本就是招聘淡季,如今大廠在收縮,崗位驟減。

一般到年底,大公司都進入到了人才盤點和HC統計階段,除了個別業務線還在招聘外,在新的HC需求出來之前,都會關閉招聘通道。上海的獵頭湯浩所接觸的阿里和得物,都已經進入了收縮需求、盤點人才的階段。

[page]

‌‌「大公司每年的招人需求很多,導致用人目標不清晰,有的崗位招人招多了,有的崗位還沒招夠,所以年底內部會對人才進行盤點,以制定下一年的招聘計劃。‌‌」湯浩說道,‌‌「而且很多公司年底要進行績效考核,也沒那麼多精力放在招聘上‌‌」。

張潔在12月中旬拜訪百度某團隊時得知,該團隊已經全部鎖HC,平時用於面試的會議室,已經許久沒有面試了。每年大量招人的滴滴,今年年底進行人才盤點,基本進入HC暫緩狀態。

湯浩接觸的HC,相較上半年高峰期的職位數量,縮水了三分之二。在張潔接觸的互聯網公司當中,今年的招聘高峰有100多個HC的,有幾十個HC的,現在最多的HC需求只有20個,剩下基本都是個位數的需求。

崗位需求減少,市場上找工作的人卻在增多。有獵頭注意到,不止是突遭裁員的人在看機會,即使是在職者,也開始了解市場行情、為下一步做準備。

崗位供不應求時,對人的要求自然變高。前教培從業者彭安求職三個多月後終於找到工作。這幾個月里,他清楚地感受到與去年同期相比,同一崗位的競爭者增多,而現在公司在招聘時要求更加嚴格,會更加關注‌‌「崗位匹配度‌‌」和‌‌「行業經驗‌‌」。有人形容道,求職者每一次面試,都需要像CEO做商業計劃書一樣來對待。

事實上,大廠門檻變高,並非今年的新變化。前年,劉晶還能推薦專科畢業的技術人才進入阿里,可近兩年完全行不通了。據他總結,大廠偏向的人才畫像,除了211、985的本碩學歷外,還要有明星企業的履歷。

張潔以技術崗位為例說道,大廠原本就對候選人的學歷、技術、公司背景要求不低,比較難進。以前大廠的老人,還能在大廠之間橫跳,現如今,很多大廠人,不得不往下走,進入低梯隊的企業或新興獨角獸企業。

51獵頭聯合創始人朱聚鵬表示,此前選擇大廠的人,往往最看重三點:薪酬高、職級體系和個人成長。但是一份好的工作,能夠達到其中的兩點就已經不易,往往很多進入大廠的人,會優先選擇前兩個要素,當個人成長陷入瓶頸期後,很容易在大廠養成‌‌「不出錯‌‌」心態,變成螺絲釘,也就不再符合變化中的大廠對人才的要求了。

‌‌「金三銀四‌‌」會更好嗎?

一般來說,‌‌「金三銀四‌‌」的社招黃金季,市場崗位比年底多。2021年這個寒冬即將過去,等到明年春天,行情會怎樣?

劉藝不再寄希望於年前入職,他想多看看機會,最好能在‌‌「金三銀四‌‌」前拿到幾個offer,掌握主動權。

佛系找工作的張寒,也正期待着明年的‌‌「金三銀四‌‌」招聘市場,到時放出更多崗位,‌‌「找到合適工作的機會也會更大一些‌‌」。

李宏也要在明年春天,打一場職場的翻身仗。但劉晶站在獵頭的視角衡量了他的職業經歷後表示,他馬上35歲,即便等到明年三四月份有更多HC放開後,也只能降薪50%去一家小公司。

這就是現實,而且並非個例。

求職者們寄希望於等到明年開年後找到好工作,可一些人力資源從業者對來年的就業環境,依然持悲觀態度:2022年的‌‌「金三銀四‌‌」不一定會像往年那樣火熱。

大廠變了,對內,精簡結構、去肥增瘦,對外,即使要拓展,關注的也是高潛人才的挖掘,目標是創造更大的價值。朱聚鵬對記者表示,這也是為什麼和往年相比,大廠今年在人才盤點上更加注重人效,更關心如何把握當前已有核心人才,而並不是一味向外延伸。

小廠們也無法倖免,難逃裁員、降薪、縮減HC。據社交平台爆料,蘑菇街全員裁員30%、技術部門裁員80%,輕鬆籌辭退千餘名員工,貨拉拉銷售團隊大裁員……還有更多中小公司的情況尚未被關注到。這一定程度上昭示着,即便是迅速成長起來的明星公司,如今也不得不節衣縮食,走向精耕細作。

多位獵頭提示,求職者們與其期待來年的‌‌「金三銀四‌‌」,不如年前就開始行動,因為再等可能也等不來好機會。朱聚鵬提到,今年的春節比往年來得更早,給求職者在年前留下的找工作的時間就縮短了1-2周。這也讓這個年底淡季找工作更難。

外部環境變化之下,招聘市場的從業者們觀察到,包括求職者、在職者的心態都發生了變化。

有些人想短期內賺一筆錢就離開。在張潔看來,很多人短期內還待在互聯網圈裏打轉,進行原始資本積累,但早已放棄在行業里的長期發展,計劃是,兩三年後去二三四線城市買房落戶安家。

有些人開始面向未來佈局。張潔提到,一些在互聯網大廠的人開始提前規劃,想着進入符合未來大趨勢的賽道,比如實業、自動駕駛、晶片等,但是很多人的經驗和這些領域的需求並不相符,幾乎很少有轉行成功者。朱聚鵬也提到,有不少人幾年都沒有接觸過新機會,他們對於當前就業環境的認知還需要提升。

更多的人,想求穩。去年疫情期間大量公司裁員,當時求職者的心態是,要去大廠,抗風險能力強,要去受疫情影響不大的賽道,但基本是看好互聯網的發展,要在這個圈子裏往上晉升,以期長久發展。

然而,今年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很多人主動尋求國企等傳統企業的機會,‌‌「只要足夠穩定‌‌」。就連剛被騰訊裁員的劉藝,再找工作時,又將目光重新轉回國企,‌‌「不想再冒險了‌‌」。

張潔認為,大多數求職者的心態變化,是已經不看好、不計劃在互聯網行業長期發展了,認為互聯網進入下半場,機會不多。

經歷了2021年之後,所有互聯網人都需要逐步建立心理預期,做好面對突變的準備。BOSS直聘研究院相關專家對記者表示,下半年以來,很多人都感受到或親身體驗了行業的突變。但是,這種局部的突變將會成為新常態,未來,唯一永恆的東西就是變化。職場人們,都需要從心態上真正接受‌‌「變化才是常態‌‌」。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劉藝、李宏、夏妍、張寒、張潔、劉晶、湯浩為化名。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深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