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北美新聞 > 正文

加拿大印裔教授批政府太左 人們不敢思考和說話

一位獲獎的加拿大科學家表示,他兩次申請研究項目的聯邦資助都被拒,理由是「缺乏多樣性」,然而他本人是印度裔,並且多次遭受種族歧視。為此,這位學者公開批評加拿大政府過度使用多樣性和包容性,導致扼殺創新,危害科學和擾亂社會。

據National Post報道,蒙特利爾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化學系教授坎姆帕提(Patanjali Kambhampati)認為,最新一筆資助被拒是因為他在申請時基於多元化和包容性的考慮來招聘員工的表述。

他說錯誤在於他堅持認為,基於成績聘用研究助理,而不管他們的身份。

Kambhampati在申請表上寫道:「我們將根據技能和共同興趣僱傭最合格的人。」

「我是在友好地表示,如果你感興趣,並有能力,我就會僱用你,這才是最重要的。我不在乎你的膚色。我很想雇一個願意參與並且擅長這個項目的人。」

Kambhampati說,在第一次申請撥款被拒絕後,他沒有說什麼,但現在他決定公開,因為政府越來越多地使用公平、多樣性和包容性(equ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也就是「EDI」條款,以及警惕種族偏見和歧視的覺醒文化(woke culture),這正在扼殺創新,危害科學,擾亂社會。

「我相信這是一個重要的立場。我不會再保持沉默了。」

Kambhampati的工作是探索超高速激光科學前沿,這涵蓋了從電信到醫學的所有領域。他相信加拿大能夠成為這一領域的世界領導者。

然而,他向加拿大自然科學與工程研究委員會(NSERC)提出的45萬元撥款申請於本月被拒絕了。委員會說:「申請文件中對公平性、多樣化和包容性的考慮不夠。」

一年前,他申請聯邦政府資助的國家前沿研究基金的撥款,也因為類似的理由被拒絕。

因為這兩項申請都在官僚層面被拒絕,這意味着申請沒有走到可以讓其他科學家審查的那一步。

但是Kambhampati說,他認為根據成績來決定是否僱傭是一種道德上有效的立場。

「我認為現在發生的是覺醒者和社會正義戰士進行了道德論證,就像宗教右翼過去進行道德論證一樣。現在人們不敢挑戰他們。但我相信平等是一個道德上正確的立場。我相信任人唯賢在道德上是站得住腳的。」

加拿大自然科學與工程研究委員會周二未回應置評請求。

報道稱,就在Kambhampati的撥款申請被拒絕的同時,政府的另一個分支機構加拿大衛生研究院(Canadian Institutes of Health Research)給安省雷灣湖首大學(Lakehead University)的教授Dr. Lana Ray一項120萬元的撥款,用於研究使用傳統原住民的治療方法預防癌症。當宣佈撥款時,Dr. Ray說:「我們需要停止框定癌症的普遍風險因素,而開始將癌症視為殖民主義的症狀。」

圖源:Twitter

Kambhampati今年50歲,出生於印度,四歲時移居美國。他在明尼蘇達州、德克薩斯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生活和工作,2003年搬到蒙特利爾,在麥吉爾大學擔任教授。他說,作為移民,他經歷了許多種族歧視事件。他說自己的經歷告訴他要平等、公平地對待每個人。

「人們做不同的事情。他們有不同的能力。他們有不同的利益,」他說。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把人們當作個體來對待,這就是我在生活中所做的。我對待種族主義、性別歧視或任何其他『歧視』的方式就是把人當作個體來對待。」

他說,作為科學家,「我們不相信EDI。我們相信業績、公平和平等。你應該公平對待你的程序,平等對待每個人。」

然而,「如果我想關注成績、公平和平等,那麼你就會被稱為種族主義者或性別歧視者,我拒絕讓這種事發生在我身上,」Kambhampati說。

「事實上,我經常被白人大學生稱為種族主義者,他們認為偏見加權力等於種族主義。結果(他們說)我把種族主義內化了。所以,如果你是少數種裔,認為左翼覺醒者的種族主義被誇大了,他們會說你已經內化了種族主義。」

Kambhampati相信覺醒的意識形態在大學校園裏如此盛行,並滲透到政府中,正在造成兩個主要問題:自我審查和拒絕提出有意義的問題。

「有很多自我審查。你可以在大學裏的年輕人中看到。現在他們不敢開口了。這並不能促進我們對世界的理解。」

「作為一名科學家,我們的工作是思考自然是如何運作的,提出問題,然後不帶偏見地找到答案。我們不能再這樣做了。我們不能問人類是如何工作的,科學和自然是如何工作的,因為覺醒者會干擾我們,說,『你不能問這些問題。你是一個種族主義者。你是性別歧視。你是一個恐同者。你是一個殖民主義者。你是一個什麼。通過某種方式,覺醒者試圖讓人們不再問有意義的問題。」

「人們害怕思考。人們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

Kambhampati說,覺醒的意識形態在過去幾年裏加速了。「現在是主流文化,」但他認為,「是90%的普通人對比10%敢於發聲的少數人,讓每個人進行自我審查。」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加國無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