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華日:中國經濟恐陷8年以上衰退;應對房市泡沫,瀋陽自救開第一槍;

沒錢存,大陸銀行網點一年關閉逾3000家;彭博:中共正在幕後逐漸拆解恆大;華為再售核心業務換湯不換藥;東歐挺台抗中共

美學者日前指出,由於多重不利因素疊加,中國可能會陷入持續8年或10年的經濟衰退。

日前,瀋陽市召集各大房企,口頭通知,要求放鬆限購限售等一系列為房地產鬆綁政策,與早前對房地產的打壓形成鮮明對比。

恆大是死是活,一直未有定論。美媒消息稱,中共正在幕後逐漸拆解恆大。此外,恆大首筆美元債務票息寬限期結束,恆大違約風險急速提升。

近期東歐國家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波蘭等紛紛加深與台灣友好關係,而中共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

華為不斷剝離核心業務,8日華為X86伺服器業務出售給了河南「超聚能」。

10日中國最大空調企業格力電器盤中跳水,市值一年蒸發兩千億。

今年以來,大陸各家銀行已經關閉了超過3000家銀行網點。

中國經濟撞上高牆,恐陷入8年以上衰退

就在美聯準會在半年度報告中警告,中國房地產業的金融壓力可能對美國金融系統構成風險後,美國《財星》雜誌引述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榮譽教授,羅伯特·艾利柏(Robert Z. Aliber)看法,他說:「中國經濟正撞上了一座高牆。」

艾利柏指出,中國城市擁有「數千萬套閒置公寓」,估計可能有4000萬到6000萬套公寓沒有住人。當初民眾購買這些公寓,是為了保值或是投資,如今去化這些閒置住房可能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

艾利柏認為,中國房地產價格已被大幅高估,與租金和家庭收入相比,公寓價格非常高。目前一些地方的房價,大約是一年租金66至100倍,也就是要連續出租超過60年,才能回收投資的成本,而合理的房價與年租金比例應為25比1。

過去15年來,中國每年新建1000萬套住房,這些項目的支出佔中國GDP的10%,然而,由於低出生率和農村人口停止流入,中國城市的人口將開始下降,可預見房市價格將崩潰。

隨著未售出的住房快速增加,銀行要求開發商償還貸款,開發商開始停止向地方政府購買土地,導致地方政府的收入急劇下降;建築業低迷也將影響水泥、鋼筋、玻璃,以及所有相關材料的銷售。艾利柏預測,中國可能會陷入持續8年或10年的經濟衰退。

應對房市泡沫危機,瀋陽自救開第一槍

有傳聞稱,為應對房地產市場下行壓力,瀋陽市房產局今日召集各大房企,線下通知從11月11日開始,放鬆限購限售等一系列房地產限制性政策。

對此,記者從多位知情人士處獲悉,今日瀋陽市房產局確實召集部分房企開會,通知房企將鬆綁限購、限售等政策,但不會出台紅頭文件

瀋陽解除樓市部分限購限售政策?中介稱公司口頭通知了政策。

11月10日,有市場傳聞,為應對瀋陽市房地產市場下行壓力,瀋陽市房產局召集各大房企,線下通知從明日起,解除限購限售等一系列房地產限制性政策。其中,包過解除限購、限售,放寬契稅政策、提高個人按揭貸款放款效率、放寬備案價格等。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從瀋陽多位房產中介處獲悉,「該消息屬實,公司口頭通知了上述政策,從明日(11月11日)開始執行,但不會出台紅頭文件。」

瀋陽和平區鏈家一名中介表示,以前原瀋陽市購房政策為外地戶口滿六個月社保,可購買一套住房,現在改為誠信申報,只需自己填寫,再由房產局備案。而且,現在購多套房均可享受首套契稅政策。


華日:中國投資落空,東歐國家挺身台灣支持抗擊共產老大哥

近期東歐國家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波蘭等紛紛加深與台灣友好關係,《華爾街日報》26日刊登專文指出,東歐國家因歷史背景,對台灣受中共威脅感同身受,因此挺身與t台灣站在一起。

圖: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

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將訪問捷克和斯洛伐克,此前立陶宛與台灣也設立彼此實質上的大使館,並讓台灣以「台灣代表處」為名,此外前述三國和波蘭都向台灣捐贈了數十萬劑新冠疫苗;種種友台舉措都惹怒了中國。

《華爾街日報》指出,東歐國家與台灣、中國關係的變化,反映出西方與中國在貿易、軍事、人權等問題上日漸緊張的關係。

歐洲,包括德國和法國在內,依賴和中國貿易的大國,在美國施壓要求減少對中國出口時,往往不會心甘情願接受;但減少對中貿易的東歐國家則極為重視因此而更加緊密的對美關係。

東歐民間對中國的看法也在發生變化,捷克帕拉茨基大學和斯洛伐克中歐亞洲事務研究所2020年聯合進行的民調顯示,中國是當地人負面觀感排名第三的國家,僅次於北韓和俄羅斯

過去三年內,捷克和斯洛伐克當地對中國持負面觀感的民眾激增40%;如今在斯洛伐克,只有18%的受訪者表示信任中國。

[page]

中國在2012年領頭成立「17+1」(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旨在促進中國與17個中東歐國家之間的貿易和投資關係,但進展甚微。2021年3月,立陶宛更宣佈退出17+1。

《Politico》報導,當時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呼籲其他歐盟國家也退出17+1,並表示「歐盟是時候從分裂的16+1模式轉向更加團結、效率更高的27+1(27個成員國與歐盟)」,強調歐盟團結才是最強大的模式。

與此同時,台灣在東歐進行了重大投資,包括一家富士康在捷克營運工廠,此外中華民國政府近期也在尋求與該地區增加貿易往來,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龔明鑫10月底就率領了60多位商界領袖,組成考察團訪問捷克等東歐國家。

消息:中共正在幕後逐漸拆解恆大

一些投資者擔心房地產公司中國恆大集團會突然倒閉,進而造成巨大損失。但《華爾街日報》11月10日援引知情人士爆料,中共政府正在幕後逐漸地拆解恆大。這是北京多年來面臨的最大金融挑戰之一。

恆大因背負大約3000億美元的債務而陷入危機。據知情人士和政府官方聲明稱,該計劃是通過將恆大的一些資產出售給中國公司,同時限制對購房者和參與恆大項目的企業造成的損害來控制「內爆」。

知情人士告訴《華日》,尋找外國投資者並不是當務之急。北京仍在密切關注局勢,因為當局需要信貸市場保持健康,以防止其他房地產開發商倒閉,而且他們也擔心損害自己的形象。

知情人士說,北京將恆大拆解可能需要數年時間,許多細節仍在制定中。恆大以一定的形式可能會倖存下來,但規模可能會比原來小得多。

到目前為止,大部分工作都集中在恆大數百個停滯不前的項目上,這個過程可能會涉及引入其他開發商來接手。

知情人士說,在北京的命令下,擁有恆大項目的二百多個城市中的大多數都成立了工作組來幫助管理這一過程。

《華爾街日報》看到的通知顯示,地方當局已要求恆大將未完工房屋的收入轉移到政府監管的託管賬戶。

據知情人士透露,地方政府正在將部分資金匯給恆大的供應商,以便繼續建設。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說,恆大不得不向政府管理的賬戶提交申請,才能撥付資金。

一名公司代表告訴《華爾街日報》,蘇州螳螂建築裝飾有限公司正在與恆大合作解決數百萬美元的未付款項。該公司在最近的一份監管文件中表示,恆大將如何解決其未付賬單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另外兩個主要合作夥伴,一家防水材料供應商以及一家建築和室內設計公司,最近幾個月告訴投資者,他們不再承接恆大項目。

美元債務票息寬限期結束,恆大違約風險急速提升

中國房地產業巨頭恆大集團星期三朝向債務違約邁出了新的一步。約1.5億美元債利息支付的30天寬限期於11月10日結束,而恆大支付相關幾筆利息所需資金到目前為止尚無着落。

恆大是全球負債最多的地產開發商,近期一直在疲於應對一個又一個債券還息期限的到來。恆大累計的債務高達3050億美元,其中190億為國際市場債券債。

路透社說,恆大這次如果無法支付,將導致恆大正式違約,並觸發對其他恆大美元債券的交叉違約條款,加劇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債務危機。截至11月10日亞洲時間的晚間,恆大集團一直保持沉默。

報道說,恆大在今年12月28日還面臨2023年6月和2025年到期債券的總計2.55億美元的票息支付的期限。

中國房地產行業的規模高達5萬億美元,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支柱之一。今年以來房地產行業債務危機頻傳,違約倒債的風險越來越大,一旦房地產行業崩盤,不僅重創中國經濟,而且也將拖累世界金融市場和經濟復甦。

華為再售核心業務,接盤者換湯不換藥

華為不斷剝離核心業務,11月8日,多家陸媒披露,華為X86伺服器業務出售成定局。

根據最新的消息,華為100%控股的「超聚變」公司已變更為河南「超聚能」100%持有。此前業界普遍認為超聚變公司主營華為旗下的X86伺服器業務,而今工商登記異動,這意味着此前傳聞華為X86伺服器業務出售已有實質進展,正式公告指日可待。

相關信息顯示,接盤者河南超聚能是一家今年8月才成立的新公司,其股權結構共有5層,位於最頂層的是河南省財政廳。換言之,華為X86伺服器業務出售,和榮耀手機的方式類似,買家背後實控人都是地方國資。

據介紹,華為的伺服器業務主要分兩部分,除了以X86架構為基礎的伺服器,另一個是基於「鯤鵬」晶片的伺服器。華為海思所謂「自主設計」完成的「鯤鵬」晶片,其實是通過在ARM公司的公版架構上二次開發而來。華為這次出售案也在說明,號稱新一代超強性能的鯤鵬問世,仍然無法改變英特爾一家獨大的局面。

大陸銀行網點一年關閉逾3000家

大陸各家銀行今年以來已經關閉了超過3000家銀行網點,銀行此舉的主要原因是考慮成本問題,但是這些網點關閉後給眾多老年人帶來不便。

據大陸時代財經11月9日報導,該媒體記者梳理發現近一年來,包括國有大行在內,關閉的銀行網點數量多達3196家,僅11月1日至11月9日就已經關閉八十餘家。

對此,獨立經濟學家王赤坤11月9日向該媒體分析稱:「銀行網點屬於體驗式的消費服務,需要較高的建設成本。近年來年輕人很少去網點辦業務,銀行的收儲攬儲能力下降,而續約租金在翻倍,導致綜合成本高企。」

王赤坤11月9日對時代財經分析說:「線上銀行的獲客成本可能比網點低幾十甚至上千倍,而在互聯網屬性下,線上銀行的交易更為高效便捷。」王赤坤表示,「未來銀行網點可能會像實體店鋪一樣被擠壓。」

格力電器市值蒸發2000億,大股東巨虧百億

11月10日,中國最大空調企業格力電器盤中跳水,截至收盤下跌2.61%,報34.67元/股,總市值2,086億元。在2020年12月創新高之後,格力電器股價便一路下行,至今股價接近腰斬,僅一年時間,格力電器市值蒸發近2,000億元。

圖:2018年7月6日,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北京舉行的「2018APEC中國CEO論壇」上發表講話。

據大陸財通社報導,按照11月10日收盤價計算,在不考慮分紅等其它因素情況下,格力第一大股東高瓴浮虧或達103.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白電三巨頭」格力電器、美的集團和海爾智家的股價普遍下跌。而美的集團跌幅位居白電三巨頭之首。據搜狐財經8月報導,相比今年2月創下的歷史高點,美的市值蒸發超過3,000億元。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