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共在美中太空競爭中動用太空外交

資料照片:中國三名航天局抵達中國空間站(2021年10月16日)

專家們說,中共將其太空項目向其它國家延伸的方式讓美國難以匹敵。

神州13號飛船星期五載着三名航天員升空,幫助北京實現太空外交的國際計劃。

這艘宇宙飛船將在太空停留6個月。新華社說,這是中國時間最長的太空飛行。太空人將檢查空間站的所有系統,幫助空間站在明年年底前全部完成。

北京《中國日報》網站說,空間站將成為「深化國際合作的平台」,「歡迎」外國太空人。

市場分析公司Teal Group的太空研究主任卡塞雷斯(Marco Cáceres)說,「我的感覺是,這對中國是很好的公關,」「你已經看到美中之間開始太空的競爭。」

中國1970年發射首顆衛星,2003年將第一個航天員送上太空,成為俄羅斯美國之後把航天員送入太空的第三個國家。美國官員擔心中國會尋求軍事利用太空,需要國會批准任何美中的太空合作。

中外太空合作

專家說,中國對其他國家的接觸超越了公關範圍。中國為發展中國家建造了高端衛星,並分享衛星數據,幫助救災工作。

華盛頓史汀生中心東亞計劃共同主任孫韻說,中國和巴西1990年代共同研製了遙感衛星,因為巴西當時願意與中國分享科技。

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說,中國2008年與阿根廷、巴西、加拿大、法國、馬來西亞、巴基斯坦、俄羅斯、烏克蘭歐洲委員會簽署了太空合作協定。

中國盟友巴基斯坦去年成為能夠使用北京北斗導航衛星的第一個全面的軍事夥伴。

孫韻說,中國在日本2011年海嘯後向日本提供了遙感數據,並向澳大利亞提供了野火損失照片。中國衛星還向發展中國家免費提供了地面照片。

孫韻說,「這些衛星搜集的數據對不少國家來說似乎是受歡迎或需要的數據,」「所以對沒有商業衛星或西方國家分享信息的發展中國家來說,中國就提供了一個有用的替代物。」

俄羅斯和中國9月份初步同意開始聯合建造月球研究基地,增加雙方的影響力。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的美國客座高級研究員畢勝戈(Richard Bitzinger)說,中國還向海外出售發射服務。他說,中國可靠、願意分享科技,並可能「破壞競爭」。

畢勝戈說,夥伴國家可能認為聯合太空利用是「合理的下一步」。

畢勝戈說,「我認為他們正試圖強調說,『我們是低預算的提供人。我們不問問題。我們比美國可能更願意與你平等相待。」「對很多國家來說,在這些領域與中國交往的確不存在政治或戰略的不利因素。」

《中國日報》10月16日說,中國和「一些其他國家」已經開始合作挑選並培訓航天員。中國載人航天局正與聯合國外層空間事物辦公室合作,邀請一些聯合國成員國在天河號空間站開展科學實驗。

卡塞雷斯說,中國空間站可能在微重力環境下開展「數千個實驗」,可能接受無法接觸國際空間站的國家參加。

夏威夷井上健亞太安全研究中心教授吳翁(Alexander Vuving)說,「中國邀請其他國家進入其空間站時,中國當然會是領導者。所以這展現了中國的領導意願、領導能力和高科技能力,以顯示中國能夠與美國、俄羅斯和歐盟等所有最先進的工業國家相匹敵。」

超越美國的機會

卡塞雷斯說,美國太空項目在幫助貧困國家方面不像中共那麼「積極」。中共與其他國家分享外層空間時,美國的不作為可能「受損」。

畢勝戈說,發展中國家通常希望最廉價的發射和衛星服務。他們雖然更喜歡美國的產品,但他們可能更能買得起中國的產品。這意味着美國可能「失去優勢」。

卡塞雷斯說,美國2011年通過法律,在沒有國會和聯調局批准的情況下禁止國家航空航天局使用經費與中國政府和附屬組織接觸。美國政府認為北京「在太空極端具有侵略性」。

華盛頓在國際空間站中的作用讓美國這個60年之久的空間項目與俄羅斯、歐洲、日本和加拿大的機構進行了接觸。美國政府2013年把衛星科技從一份出口管制物品清單上移除,幫助製造商的國際競爭。吳翁說,但美國太空競爭的優先地位要低於冷戰時期。

航空航天局沒有回答評論的要求。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韻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