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鋪天蓋地的「容貌焦慮」,正在製造一種新疾病

作者:

2021年,有一個話題,反反覆覆以各種形式衝上微博熱搜,且每次都會帶來網友的廣泛討論。

這個話題,就是容貌焦慮。

容貌焦慮,是一種新的時代病。

在這個看臉的時代,無數人掉進了「顏值即正義」的陷阱。

前段時間,有媒體面向全國2063名高校學生就容貌焦慮話題展開問卷調查。

結果顯示,近六成的人存在一定程度的容貌焦慮。

你有容貌焦慮嗎?

盛夏來臨,隨着熱浪一起到來的,還有火爆全網的「BM風」。

「BM」是意大利快時尚品牌Brandy Melville的首字母縮寫,受到很多年輕女孩的追捧。

衣服通常只有XS和S碼,女孩們都以能夠穿進BM的衣服為炫耀的資本。

網上流傳着一張BM女孩的身高體重對照表,用一個個精確的數字,衡量着女性完美身材的標準。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人的身體千差萬別,符合某個固定比例,只是低概率事件。

大眾媒體推崇視覺感官,我們隨便打開手機,就是各種明星、網紅的完美形象。

虛擬和現實對比在不斷製造焦慮,輿論對女性的外貌越來越嚴苛,傳遞着單一審美。

從A4腰、漫畫腿、鎖骨放硬幣、反手摸肚臍到今年流行的「精靈耳」。

當影視劇、廣告、綜藝都在宣揚「白幼瘦」審美時,普通大眾也不知不覺捲入這場容貌焦慮中。

只有擁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才能用成熟穩定的心態去對抗外界的焦慮和波動。

羅馬尼亞攝影師米哈埃拉·諾洛茨說:

這個星球上的女生需要更多的關注,而真正的美,遠比我們在媒體上常見的美,要豐富、要深刻。

她用七年時間窮遊了50多個國家,旅途所到之處,都會為當地的女性拍攝一些肖像。

在她的鏡頭下,美沒有標準答案。

照片裡的女生,堅強、樂觀、自信,美得各式各樣。

我們無需被標準化定義,沒有什麼標準的美醜。

外在美是與生俱來的,我們無法改變;擁有內在美的人,才是真正擁有這個世界的人。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容貌焦慮逐漸低齡化。

高考後越來越多學生加入到整容大軍,希望以更好的面貌進入下一個人生階段。

容貌焦慮已經成為年輕人普遍存在的「心病」。

近日,在某節目中,15歲網紅女孩周楚娜分享了自己的整容經歷。

13歲開始整容,15歲已整容上百次,花費超過400百萬。

在周楚娜的認知里,「長的美的人才有青春,長的丑的人只叫長大。」

她期待通過手術刀從醜小鴨逆襲成白天鵝,從此開啟嶄新的人生。

但她依然無法走出外貌自卑的怪圈,甚至因為分享整容日記不斷遭到網絡暴力。

正如她的微博留言區中一位網友所說的:

她最該整的地方不是臉,而是腦子。

(圖片來源於演說節目,侵刪)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比追求美更重要的,是培養正確的審美觀。

我們可以愛美,但不應該為別人的眼光而活。

同時,年輕人心智未成熟,父母應當正確及時地引導。

網友@皆非曾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媽媽跟自己講的一段話:

你們小女生總是不滿意自己的外貌,認為自己腰不夠細,眼睛不夠大,皮膚不夠通透。

但到了我們這個年紀,真心覺得每個年輕的女孩子都好看,胖也好看,瘦也好看。

你們正處於人生最好的時光,卻意識不到年輕本來就很美,時常因為這個社會單一的審美標準而自卑。

這段話不僅鼓舞了她很久,同時也治癒了很多深受外貌困擾的人。

外貌是加分項,但內在的涵養卻是維持良好關係最重要的因素。

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都醞釀了你獨特的氣質。

當你一旦你停止羨慕別人、欣賞自己,就根本不存在什麼容貌焦慮。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這才是美妙之處。千篇一律的美,真的很無聊。

每個人都在發光,不是每雙眼睛都能捕獲。

審美是多元化且具有差異性的,無論你是什麼樣子,都會被人評頭論足。

首先你要搞清楚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評價。

(1)破除錯誤的認知,不要誇大美貌的作用

很多時候,我們對於顏值的焦慮,是因為誇大了美貌的作用。

心理學上有個很神奇的心理效應,叫「暈輪效應」

最早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愛德華·桑戴克提出,也叫「光環效應」。

暈輪效應本質上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偏差,一般都與第一印象有關。

根據暈輪效應,我們在看見相貌美和身材好的人,也會情不自禁將更多本不屬於他的正面評價加到他身上。

換句話說,人在潛意識裏多多少少都是「外貌協會」的成員。

在日常生活中,「暈輪效應」在悄悄地影響着我們對別人的認知和評價。

更有甚者,他們將所謂「身材管理」和「自律」及其他優秀品質聯繫起來,把不夠美和性格缺陷聯繫在一起。

因此我們需要儘量擺脫這種效應的影響,對一個人進行更準確全面的評價。

顏值確實能在人際關係建立的初期,給到我們積極的幫助。

但是在學業、事業、婚姻、親子關係和健康等人生重大事件裏面,顏值並不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2)避免過度自我審視,學會轉移注意力

認知心理學上認為,容貌焦慮的緣起是過度自我審視的狀態。

這會造成我們注意力資源的過度收窄。

總是關注自己臉上的斑、髮際線的位置、腿的粗細,拿放大鏡看自己,越看越不滿意,越看越焦慮。

焦慮會加劇注意力收窄,越覺得自己不好看,照鏡子就越能看到問題,然後陷入惡性循環。

這屬於自我客體化,把自己當作物品一樣來定義和評價,並習慣性地對自己的身體以及外貌進行監測,從而導致焦慮。

美貌沒有天花板,自卑卻有深淵。

再美的容顏也有老去的一天,自信和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學會集中注意力,將可自由支配時間用於自我成長,而不是過多地關注於外貌。

(3)接納自我,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賽道

擺脫社會的審美綁架,才能實現真正的審美自由。

長相不會限制一個人的能力,美本來就是百花齊放。

古希臘有一則寓言:

一個獵人,他從父輩那兒繼承了一把絕世好弓,可是外表卻稀鬆平常。

於是有人對他說:「朋友,你這張弓看起來多麼醜陋啊。

應該在上面刻一些花紋,人物什麼的,再塗上一層閃亮的金粉,那才跟你相得益彰呢!」

年輕的獵人動了心,果然進城去請了工匠在弓上大大地鏤刻了一番。

第二天,他興致勃勃地拿着弓去打獵,一拉弓弦,「啪」的一聲,這弓就斷了。

美麗的裝飾終究無用,其貌不揚也可能是絕世佳品。

千萬不要因為外表的不好看就低估自己,甚至影響自信心與生活。

如果僅僅擁有好看的外表而無內在的品質,這種美也不過是一時的「鏡中花,水中月」,一碰即逝。

你問我焦慮嗎?

當然有,但不是對容貌。

人生需要焦慮的事情太多了,容貌還排不上隊。

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長得漂亮,可是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活得漂亮。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趙麗

來源:樊登讀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