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剛把太平天國滅了,曾國藩為何急不可耐解散湘軍

1864年7月13日,時值盛夏,太平天國天京城外一片紛亂。中午時分,湘軍轟破城牆,以曾國藩兄弟曾國荃為首的湘軍隊伍蜂擁而入,持續十三年的大戰終於告一段落。曾國藩統帥的湘軍自然是大清決勝的重要力量。

可戰爭剛剛告一段落,曾國藩就上奏朝廷,要求就地解散湘軍。十二萬人的部隊,除了少部分留下來外,都遣散回籍。

通過查閱各種文字資料,我們能發現,曾國藩對解散湘軍這件事真是一天都不想等,甚至比打太平天國都着急。曾國藩為什麼要解散湘軍?第一出發點自然是明哲保身,當時湘軍基本上就是曾國藩的私人武裝,論戰鬥力,那得說是湘軍第一,太平軍第二,綠營八旗第三。這麼大的軍隊只聽曾國藩一人號令,大清當然不允許。

舉着旗幟列隊的湘軍士兵甘肅

北宋以來,歷代都以「兵無常將,將無常兵」為治軍之要,為的就是防止武將尾大不掉,擁兵自重,妨礙中央集權。大清在面對席捲南北的太平天國大軍時,出於無奈同意了團練登場,但始終無法對團練放心。

戰鬥中的太平軍

早在攻破天京的十年前,也就是咸豐四年(1854年),眼看着湘軍勢如破竹,恢復武漢。如果再加把火,封曾國藩做個封疆大吏,讓曾國藩在調軍籌餉上更自由,沒準幾個月就能撲滅太平天國這場大火。但是立刻就有人和咸豐皇帝說:「曾國藩以侍郎在籍,猶匹夫耳。匹夫居閭里,一呼撅起,從之者萬餘人,恐非國家之福也。」曾國藩籌建湘軍之初是丁憂在家的侍郎,跟平頭百姓沒啥區別,現在他一呼百應,拉起的大軍比太平軍都厲害,皇帝您不怕他日後調轉槍頭改朝換代麼?

聽完這話的咸豐帝脊梁骨直冒冷汗,曾國藩當湖北巡撫的任命書也被扔進垃圾筐。直到四年之後,正規軍的江南大營被攻破,火燒到清廷眉毛,曾國藩這才能署理兩江,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後,戰事隨之轉向。

咸豐皇帝,1860年10月13日《倫敦新聞畫報》

曾國藩一手掐着湘軍的同時,一手還抓着轄內財政。同治元年時,曾國藩派人往廣東搜集厘金,時任兩廣總督的勞崇光處處掣肘。沒有錢湘軍自然打不了勝仗,為了剿滅太平軍,清廷不惜遷就曾國藩,撤換勞崇光。既有兵權,又有財權,還掌握着湘軍及轄內的人事大權,曾國藩可說是江南的土皇帝。

俗話說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一般武夫坐在曾國藩的位置早就飄飄然,滅掉太平軍後掉頭北上也不是不可能,就算不謀朝篡位,也會和清初三藩一樣脫離中央,擁兵自重。但儒生出身的曾國藩讀書明史,知道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政治道理。對於歷代武將的下場也是心知肚明。他懂得該在何時收手,明白如何保全得來不易的身份地位和榮華富貴。

清軍八旗兵

但除了清廷這個外部原因之外,湘軍內部的危機也是曾國藩解散十二萬大軍的重要原因。實際上,湘軍的內部問題和綠營、八旗一脈相承,綠營和八旗之所以打不過太平軍,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承平日久,軍隊內部腐化,所以不會打仗了。自從康熙中期,清朝就開始穩定發展,直到咸豐年間,沒有大規模的戰爭。經過這一百多年的和平洗禮,綠營和八旗部隊中冗兵冗員現象嚴重,軍紀渙散、軍政腐敗,大問題層出不窮,小問題數不勝數。對付小規模的匪徒叛亂尚可,遇到太平軍這樣的勁敵只能望風披靡。

二是由於沒有對等的作戰目標,出於穩定考慮,清廷有意削弱軍隊戰鬥力。在每個王朝實現大一統後,都會通過通過頻繁的人事調動,默許軍中腐敗等方式,在維持軍隊整體不倒的情況下削弱戰鬥力,防止軍隊坐大,反攻中央集權。

突然之間太平軍鋪天蓋地襲來,想要迅速的重振八旗雄風難上加難。曾國藩組建湘軍伊始就以正規軍兩大弊病為靶點,湘軍戰鬥力想不高都難。

太平軍與清軍交戰圖

正規軍的最大問題就是「將兵不相識,臨陣不用命」。曾國藩以地方團練為藍本,抓住「將領」這個關鍵點,以將領為基本細胞組建軍隊。湘軍中所有士兵都由將領親自招募,湘軍將士也只對招募自己的將領效忠。

為了實現將領權威最大化,加強部隊凝聚力,湘軍還有一條規矩,叫做「兵隨將轉,兵為將有。其將死,其軍散,其將存,其軍完。」哪怕是在最不正規的正規軍里,將領和營伍的關係也是互相獨立的,部隊長官輪換的事每時每刻都在發生。但是湘軍不一樣,士兵只對自己的長官效忠,長官調到哪,自己的隊伍就帶到哪。長官戰死或是建制更改,隊伍就地解散。

部隊解散後,士兵想走就走,不想走的就原地待命,有將領要,就轉入新隊伍,沒將領要還得回家。同時湘軍還會主動解散那些沾染官場歪風邪氣的軍隊,期望通過「恢復出廠設置」這種方法掃除弊病。隨時面臨失業風險的湘軍將士就和現在的臨時工類似,幹活的是他,背鍋的也是他。不拼命打仗,門都沒有。

曾國藩(1811年-1872年)

同治六年,霆字營將領鮑超負病歸鄉,曾國藩本意是用業已離開霆字營很久的老將婁雲慶替任。但是婁雲慶離開霆字營實在太久,關係網都散了,霆字營上下就公然向曾國藩表示不接受婁雲慶,還一致推舉曾國藩不認可的宋國永。公然抵抗上級部門的人事任命,原因還說不出道不明,這在哪個部隊都意味着譁變。但湘軍不一樣,曾國藩的辦法不是殺一儆百,也不是講理說服,他下令就地解散霆字營,所有將士原地待命,等着婁雲慶重新招募兵勇建軍。這就是湘軍的人事邏輯。

後來曾國藩總結這件事說:「勇營之制,營官由統領挑選,哨弁由營官挑選,什長由哨弁挑選,勇丁由什長挑選···口糧雖出自公款,而勇丁感營官挑選之恩,皆若受其私惠,平日既有恩義相孚,臨陣自能患難相顧。」雖然軍餉是曾國藩弄來的,將領也是曾國藩挑的,但是底層兵勇只認拉自己入伙的帶頭大哥。隔層指揮,曾國藩都不好使。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

顯而易見,如果當時婁雲慶頂着壓力統領霆字營,日後霆字營的戰鬥力也成問題。將在營在,將亡營散。如果將領勢力膨脹,也會逐步脫離湘軍母體,發展成獨立勢力。李鴻章作為湘軍將領,正是趁着保衛上海的機會拉出了自己的部隊。湘軍這種有機分裂既是曾國藩有意而為,也是順應了湘軍獨特的建軍邏輯。

湘軍以將領為基本細胞,從下到上分層效忠,以此為形態構成有機整體。這種獨特的建軍方式決定湘軍只能是一個鬆散的軍事集團,而不是緊密的集團軍。湘軍能凝聚在一起,靠的不是嚴密的人事部署和整齊劃一的軍政命令,而是相同的文化背景、一致的軍事信仰和相似的軍事制度。打個比方,湘軍就像周王朝時期的封建制,天子開國,諸侯立家,奔着統一目標,的同時又保持適當獨立性。而綠營和八旗雖然充滿種種問題,戰鬥力異常低,但從組織制度這方面看,遠遠高過湘軍。

晚清湘軍

組織上割據分明,但湘軍勝在內部以血緣、地域、師生、朋友等關係互相聯結,一個營內的兵勇是手足,各營將領也是手足。所以在在曾國藩的統領下,湘軍內部能不分你我,戰場上左右相顧,互為犄角。一改綠營、八旗的渙散軍風。

但湘軍成之在此,敗之也在此。戰勝太平軍,恢復大一統,是曾國藩拉起湘軍的初衷。天京一役,太平軍天國煙消雲散,客觀上再也沒有湘軍的生存空間。湘軍多存在一日,曾國藩及湘軍高層將領的危險就勝過一日。

建軍之初,湘軍確實軍紀嚴明,戰鬥力爆棚。但我們不要忘了,再出色的湘軍也是大清朝內部孵化出的軍隊,再優秀的曾國藩也無法脫離時代的束縛。隨着建軍時間的增加,湘軍內部也滋生着腐敗、懼戰、與鄰為壑等問題。湘軍越來越像綠營和八旗。

湘軍既以地域為名,全軍上下皆出湖南。連年征戰使得湖南湘鄉家家招魂,戶戶怨別。戰爭伊始,兵將以為可以趁着亂世有所作為,盼着立下戰功成為官場一員,光宗耀祖,但越拖越長的戰事讓兵勇逐漸感到絕望。

湖南全圖清

而湘軍又非綠營、八旗一樣的正規軍,將士們都盼着戰爭早日結束,回家老婆孩子熱炕頭,但又害怕戰爭結束後自己脫下軍裝衣食無着,全軍上下在這種矛盾的心理鬥爭中變得暮氣沉沉,許多兵將變得暴虐不堪。

就像硬幣的總有兩面一樣,湘軍正面上是以曾國藩為代表的英雄人物,以巨大的民族責任心,為重現大一統的崇高理想所凝聚;另一方面卻是眾多基層將士為了升官發財的物質目標奮鬥。由於軍餉匱乏,戰爭後期曾國藩也不得不縱容部隊劫掠財物。這其中以曾國藩九弟曾國荃的吉字營和鮑超的霆字營最為不堪,暴虐程度甚於綠營八旗。

天京城破後,湘軍上下都知道戰爭即將結束,返鄉之日不遠。對湘軍這隻雜牌軍來說,勝利帶來的不是喜悅,反而是恐懼。戰爭結束未來無着,昔日非富即貴的天京城正是發財的最後機會。

太平天國首邑(天京)南京天王府

在種種因素作用下,曾國藩也只能默許隨之而來的天京慘案。當時天京城內「沿街死屍十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曾國藩、曾國荃兄弟也由此被人稱為曾屠戶、曾剃頭。

晚清時期,秘密結社風氣盛行,天地會、哥老會、白蓮教等地下組織蔓延。湘軍晚期也沾染了這種風氣,出身湖南的將士多加入哥老會。哥老會的組織關係和會眾信奉的江湖思想大大削弱了湘軍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實際上,僅僅半年之後,曾國藩再率湘軍餘部北上同捻軍作戰時,六千人就只有五百人能聽號令。

甲午中日戰爭的淮軍

事情的發展從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就算文韜武略如曾國藩,也無法預防湘軍戰鬥力的退化。此時的湘軍就像是科幻作品中的弗蘭肯斯坦脫,曾國藩已經無法掌控他自己創造的怪物,如果不及時解散,隨時面臨反噬的危險。

同時晚清另一股勢力正在迅速崛起,脫胎於湘軍的淮軍就像一顆耀眼的新星,在李鴻章的引導下,淮軍不但採用西方的軍事裝備,也有意識的吸納西方先進的治軍思想。事實證明,淮軍不但戰鬥力比湘軍強,生命力也遠遠超過湘軍。曾國藩同淮軍的關係不遠不近,若即若離,淮軍既是大清的軍隊,也是曾國藩的勢力。大清以淮軍作後盾,不必對曾國藩趕盡殺絕,曾國藩以淮軍為後盾,才有了不懼秋後算賬的膽氣。

——————————

參考資料

【1】《論湘軍解散之原因》孫瑞

【2】《湘軍與晚清中國》朱漢民

【3】《太平天國與晚清社會》夏春濤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歷史D學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