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揭秘中國經濟3大原因無法景氣 中國灰犀牛讓人想不到 失業率降為何仍難找工作

中共打擊虛擬貨幣 要五家主要銀行及支付寶切斷支付鏈路,比特幣暴跌;外資投行難在中國獲利;特斯拉車禍火警超想像

在大陸生活真的不易,到處是陷阱,一不小心就中圈套了。幾年前,大陸一女子花20萬為兒子買了份保險,現在取錢卻被拒,因為要等兒子99歲才可取出。

中國經濟的「灰犀牛」真不少,除了廣為人知的房地產、地方債等之外,現在又多了一直征碳排稅,來看看專家怎麼說。

最近二十年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得益於「出口景氣」和「土木工程景氣」,這種景氣還會持續嗎?旅美經濟學家程曉農,為大家撥開中國經濟「繁榮」的迷霧。

一方面中國失業率正在下降,很多工廠招不到工人,但另一方面,很多畢業生仍是求職無門,問題出在哪?

中共央行出手,比特幣應聲暴跌!最近中共央行集中打擊虛擬貨幣交易,要求五家主要銀行及支付寶切斷支付鏈路。

中共宣稱放開金融市場,但外資銀行在中國仍難獲利。

特斯拉Model S車禍火警,消防人力和用水量遠超乎想像。

兒子99歲才可取出!女子花20萬買保險取錢被拒

不少人都會購買保險保障自己或家人,包括危疾保險、人壽保險等,但又有多少人會細看各條條款?貴州貴陽58歲的李女士,幾年前為兒子購買一份保險,原本以為可以坐等紅利,未料近日欲取錢時,竟被保險公司告知要等到兒子年滿99歲才可取錢,當場暈倒。

《新聞晨報》報道,李女士的朋友幾年前向她介紹一份保險,期限為15年,只要將錢存入,5年後就可取出,而且每年都能取得紅利。在諮詢過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後,李女士就為30多歲的兒子購買保險,一共投資20萬。

李女士近日到保險公司準備將本金和紅利取出,工作人員卻告知她不滿足條件,因為保單上寫明她的兒子需要年滿99歲才可取錢,因此現時「一分錢都取不出來」。李女士立即翻查自己簽下的保單,只見當中有小小的一行字寫明「年滿99周歲才可以取錢」,當場直言「實在太坑人了!」。

多數網友認為,這是保險公司的陷阱。

「這條款完全是詐騙嘛。有幾個人有機率活到99歲,這不就是搶嗎?!」

「披着保險外衣的詐騙?」

「要等兒子年滿99歲才能取回本金?這種明擺着的保險條款,是怎麼得到保監會批准的?」

「哪家保險公司啊這麼缺德」

「要人活到99歲,還買什麼保險?」

「就算活到99歲,估計到時候,保險公司就會說活動早就取消了吧。」

不過也有網民認為,保單上列明要年滿99歲才可取錢,質疑李女士簽單時根本就沒有仔細翻閱。

程曉農:撥開中國經濟「繁榮」的迷霧 3大原因無法景氣

過去20年堪稱中國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中共要把「中國模式」推廣到全世界,連部分西方國家的記者、學者也對「中國模式」讚賞有加。這種模式能持續嗎?旅美經濟學家程曉農日前在自由亞洲電台撰文,揭示了中國經濟的真相。

程曉農在文章中寫道,過去20多年裏,中國的經濟增長建立在一次性的「出口景氣」和「土木工程景氣」之上,不可能再複製,因此那種繁榮也是一次性的,絕無持續的可能。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又積累了一系列幾乎無法解決的嚴重困難,也使中共再難謀求經濟繁榮。

首先,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嚴重依賴房地產開發帶來的出售土地收入和售房稅收。今年6月4日中共財政部下令,地方政府的售地收入將改為稅收,由中央財政掌握;今年7月1日起,先在滬、浙、冀、內蒙、皖、滇等省市施行;明年1月1日起,全國統一如此辦理。這個中央財政因缺錢而採取的措施,對地方政府而言是個致命打擊。地方政府為基礎建設和開發房地產所發行的巨額債券將無法償還,會引起證券市場的震盪。

其次,中央財政的上述政策還將動搖房地產市場。商業銀行已有巨額資金投入土木工程,或成為買房者的購房貸款,銀行非常害怕房地產泡沫破滅,否則銀行的壞賬會急劇上升,殃及銀行的安危。

再次,高房價已經把工薪階層擠壓得節衣縮食付房貸,而年輕一代僅憑節衣縮食也很難買房成家;同時,很多行業因為不景氣而大量裁員,留下來的員工也減薪,所以就業勞動力的平均收入在下降;再加上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老年人的消費有限,這三個因素加在一起,使得十幾億人口的消費能力再也無法拉動經濟。

房市、財政、銀行紛紛陷入吃緊狀態,不但經濟繁榮再難重現,而且高失業率和低工資體現出來的經濟困難日復一日地加劇,中國經濟上的「好日子」就這樣終結了。今後的中國經濟前景再也無法與那兩個景氣年代同日而語,通貨膨脹高企和實體經濟每況愈下,將成為「新常態」的新特徵。現在大陸部分年輕人開始流行的「平躺」生活模式(即不求職、不求偶、不結婚、靠父母的退休金過最低檔次的生活),在相當程度上正好反映出他們這一代人對未來的悲觀情緒。

西方國家的記者、學者不了解這些中國經濟真相,依然沉浸在中國經濟往日短暫繁榮的回憶和想像中,他們似乎正在重蹈蘇聯經濟觀察家同行們的覆轍。

全球面臨通膨危機,征碳排稅成中國「灰犀牛」

美國在四月份的生產物價指數(WPI)突破9%,中國在今年五月也來到9%水準,全球都出現通膨的現象。台灣學者朱雲鵬警告,中國經濟的「灰犀牛」減碳也即將到來。

圖: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講座教授朱雲鵬

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講座教授朱雲鵬解釋,「所謂』灰犀牛』是這件事情一定會發生、慢慢發生、一旦發生,影響大到無法想像,這件事就是『減碳』。」

朱雲鵬進一步指出,因為歐盟下個月就要宣佈實施邊境稅計劃,所有進口到歐盟的商品、如果在國內沒有付碳稅,進入歐盟要課碳稅,因為歐盟已經對國內廠商課稅,廠商認為進口商不課碳稅不公平,所以歐盟打算跟進。歐盟所持理由是,如果其他國家國內自己課稅,歐盟就不課稅,也因此大部分國家被迫要課碳稅,因為不課稅就等於把稅收送給歐盟。

朱雲鵬點名,衝擊最大的要算是鋼鐵還有高耗能行業。中國寶武鋼鐵集團在今年1月曾宣示,制定在國內鋼鐵行業率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時間表,力爭2023年實現「碳達峰」;而中國第二大鋼鐵廠河鋼集團日前召開低碳綠色發展行動計劃發佈會,也宣佈將在2022年實現「碳達峰」。

朱雲鵬:「中國大陸已經規定2050』碳中和』,2030全國』碳高峰』,但是中國的鋼鐵業,2023年要達到高峰,2023年是什麼時候後年誒,開玩笑!換句話說後年(2023年)鋼鐵業連一噸碳都不能排放,所以很多工廠要關閉,中國的產能會大幅降低。後果是鋼價一定上漲,而且這個漲價不會再回來。」

朱雲鵬提醒,「通膨不是不會來,一定會來,大家要有心理準備!」

[page]

中國失業率雖降,畢業生仍難找工作

中國國家統計局上周三(16日)發佈,5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較4月下降0.1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下降0.9個百分點。不過,16-24歲的人,即包括學校和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為13.8%,比「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高出一倍多。

彭博社報道引述標普全球評級公司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羅奇(Shaun Roache)說:「出口和投資,包括重工業和房地產,正在推動經濟回升,但這種需求並沒有創造適合當今許多畢業生的工作類型。」

結構性問題在今年大部分時間裏一直存在。在中國統計局4月中旬公佈的一項針對9萬家企業的調查中,約44%的工業企業表示招聘工人是他們最大的障礙,這是近年來的最高水平。

彭博:猛虎不及地頭蟲,外資投行難在中國獲利

摩根大通公司和其他全球投資銀行去年在中國增聘數百名新員工,並投入數十億美元的資本,但它們去年卻合共虧損約3.08億元人民幣(4800萬美元)。

彭博報道,只有三間資行從其於中國在岸合資企業中獲得了微小的利潤,有三間公司出現了虧損。相比之下,中國的投資銀行在交易的浪潮中獲得了244億美元的收入。

對於投資銀行巨頭來說,中國這個54萬億美元的金融服務市場代表了龐大商機。政府已經逐漸允許外資企業完全控制與當地經紀商的合資公司,同時為他們建立自己的資產管理公司開了綠燈。

僅美國公司去年就將其在中國市場投入778億美元,並正在招聘數百名員工。許多公司已經宣佈,在中國於2020年4月取消合資股份上限後,將尋求100%的合資企業,有幾家公司已經持有51%的股份數年了。

然而,對大多數人來說,獲得控制權並沒有帶來多少收益,與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和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等本土企業相比,這些中外合資企業仍然是小巫見大巫。中國證券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在中國擁有最大合資企業的瑞銀集團,按資產計算在120多家中國券商中排名第89。儘管發生了中共病毒疫情,2020年中國券商的收入仍創下三年來的新高。

報道引述上海研究和數據公司Z-Ben Advisors Ltd.的董事總經理阿歷山大(Peter Alexander)說:「這非常困難,因為你的對手是中信、海通,所有這些擁有自己企業客戶的大規模公司。除非你想利用你的全球客戶,否則你在打一場硬仗。」

中共打擊虛擬貨幣 要五家主要銀行及支付寶切斷支付鏈路,比特幣暴跌

比特幣交易星期一(6月21日)暴跌超過10%。據法新社報道,比特幣的價格曾跌到最低至3萬2309美元,今年4月的最高價曾達到6萬5000美元。比特幣價格近期連續遭遇重挫,部分原因是北京的嚴厲打壓。

中國央行近期連續升級針對虛擬貨幣交易的打擊力度,繼內蒙古、青海等地後,中國比特幣礦業大省之一的四川上周五也下發通知,要求清理關停虛擬貨幣「挖礦」,完成重點對象的甄別關停並開展發電企業自查自糾等。

路透社注意到,受中國央行上述消息影響,比特幣當天一度下跌逾8%,價格向下擊穿32500美元。

圖:那些位於四川高山河谷深處的數以百萬計的昂貴的礦機,一夜之間進退兩難。

中國農業銀行官網周一稍早曾表示,該行決不開展、不參與任何與虛擬貨幣相關的業務活動,禁止涉及虛擬貨幣交易客戶准入,並將對客戶及資金交易加大排查和監測力度。但隨後,該聲明卻被從官網撤下。

特斯拉Model S車禍火警,消防人力和用水量遠超乎想像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導,德州休士頓市郊區一場因為特斯拉電動車Model S車禍而引發的火災,消防人員撲滅火勢後,發現引擎蓋下又竄出火苗,急忙再次灌水搶救,但沒多久,這輛車第三度着火。

在4月17日發生的這場車禍導致兩人死亡,車身起火。消防員必須參考車主手冊才成功滅火。他們發現,所需人力和用水量遠遠超過想像。那次出動了8名消防員,前後花7個小時,總共用掉28,000加侖的水。這樣的用水量通常夠當地消防單位救火一個月,或者一般美國家庭用上近兩年。

相較下,一輛內燃機汽車引發的一般火災,通常用300加侖的水就能快速撲滅,出動一輛消防車就夠了。

電動車愈來愈受歡迎,但美國各地的消防人員逐漸了解到,電動車的供電方式在發生嚴重碰撞事故時,會引發更長時間的火災,他們的人員和裝備不足以應付。一輛特斯拉Model X的車用電池,足以為普通美國家庭供電超過兩天。當高速行駛時發生車禍並起火,電動車的受損電池會導致升溫失控,需大量的水才能撲滅。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